劉旭幫
摘要:本文基于語文課程標準和教材本身出發(fā),對如何開展有效的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做出簡要分析。
關鍵詞: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閱讀體驗
閱讀本應該是自主的汲取行為,在課堂上也更應該如此。新課改大力提倡閱讀教學要凸顯學生的個性,在此基礎上也只有使閱讀教學變?yōu)閷W生、文本與教師之間的平等對話,才能夠充分發(fā)揮閱讀教學的本質(zhì)作用。
一、確定個性化閱讀內(nèi)容
很多教師在確定一篇課文的教學內(nèi)容時都希望能夠做到面面俱到,其實不然。一篇課文的實際教學內(nèi)容和可挖掘的價值有很多,可以用來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能力的部分也不僅有一個方面,所以教師要思考的應該是如何從諸多的內(nèi)容中來確立具體的課堂教學重點,彰顯文本的核心價值,這就需要從三維目標來不斷升華,一些文本中蘊含的重要和核心的知識與方法才能夠得以浮現(xiàn)。簡而言之,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重點的確立離不開對于文本核心價值的優(yōu)化處理,只有抓住文本的核心價值,才能夠綱舉目張,以達到課堂教學的目標。
二、從文本體裁出發(fā)
不同的文本體裁有著不同的教學價值,也有著各自的個性化特點。比如詩歌的形式多樣,從表達方式上來看就可以分為抒情詩、敘事詩和說理詩等等;從體裁上看,又分為舊體詩和新詩。再如散文,其精粹簡練,形式自由,可以根據(jù)不同的主題思想來變換表現(xiàn)手法,也可以分為抒情散文、敘事散文等等。不同的文本體裁需要配以不同的教學方式和閱讀方法,因此根據(jù)文本體裁確定具體教學內(nèi)容也是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1、小說
小說是一種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和環(huán)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的文學體裁。而其文本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節(jié)和環(huán)節(jié)也正是由此而來。教師在個性化的小說文本閱讀教學中應將重點放在人物分析上,同時兼顧到故事情節(jié)和環(huán)境描寫。分析和概述文本內(nèi)容,整體把握文本結(jié)構(gòu)框架,明確文本的中心思想,進而理解課文主題。以《故鄉(xiāng)》為例,教師大可不必對文中“批判封建社會”部分有過多地強調(diào),而應該讓學生主抓人物,也就是通過“現(xiàn)實的閏土”來想象“記憶中的閏土”,在分析人物的過程中自然把握文本主旨。整個過程要讓學生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解除限制,與閏土進行跨時空的對話。
小說類文本教學的核心是人物分析,但不能脫離文本去分析人物,這需要從語言方面走進作者筆下的世界,通過對比聯(lián)想等方法去結(jié)合文章主題加以感受,這種教學方法突出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的個性體驗。
2、散文
散文是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從其文本特征出發(fā),散文是個性化閱讀教學實施過程中比較難以把握的一種文體。再從定義上來看,散文又是一種作者敘寫自己經(jīng)歷或是見聞的過程中摻雜了真實情感的文本體裁,其情感表達得十分隱晦。換言之,散文就是在表現(xiàn)創(chuàng)作者的個性。而散文作為一種自敘式文體,講的是真實發(fā)生的事,并通過某一真實事件來折射作者的個性和思想觀點。因此從這一角度來看,初中階段的散文閱讀教學應將重點放在知人論世上,通過個性化的閱讀來引導學生去到文本之中與作者展開跨時空的對話,在特定語境中理解語言的別樣含義,使文本真正與創(chuàng)作背景和作者相結(jié)合,把握具體語句的內(nèi)涵和深意。諸如《安塞腰鼓》《老王》等文本,其解讀的關鍵并不在其所描述的客體,所以僅是針對“老王”這一人物和“腰鼓”這一事物進行過多解讀,反而缺乏實際意義。散文閱讀的真正著眼點應在于描寫和敘述客體的過程中,這其中才是作者主體思想感情的流露。因此,從個性化閱讀視角出發(fā),散文的閱讀教學重點應確定為:“通過分析解讀描述對象,揣摩作者情思?!?/p>
3、詩歌
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且豐富的情感表達是詩歌給人的印象,它既在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也用一種令人讀來感到十分美妙的韻律節(jié)奏抒情言志。詩歌突出的語言表達特點已經(jīng)使其閱讀教學的重點確立了下來,在充分把握詩歌語言特征的基礎上,教師還需要讓學生明白,探究優(yōu)美語言的背后,還是需要落點到情感體驗之上。鑒賞語言、分析意象、體驗情感是詩歌教學的特征,在此基礎上,品味詩歌的節(jié)奏美與韻律美,把握詩歌文本意境,體悟這種借助具體事物傳遞思想感情的表達方式,便可以作為詩歌教學的重點。個性化閱讀的目的就是為了通過詩歌文本來讓學生領略用意象組織語言的表達特色,提升自身的審美素養(yǎng)和語言組織能力。
4、議論文與說明文
熟悉并掌握有關議論文和說明文的基礎知識,再加以思考和判斷是進行兩種文體的主要閱讀方式。首先從議論文來看,議論文是一種以剖析事物、辨析實力、提出主張、發(fā)表見解為主要目的和內(nèi)容的文體,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是它的三要素。在熟悉相關基礎知識后,還必須要能夠區(qū)分議論文的觀點和材料,這樣再加以思考和判斷,才能夠掌握議論文的中心論點。其次,說明文是一種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科普性文體,旨在介紹和說明事物、事理的同時,傳遞給讀者相應的知識。說明文的學習重點在于閱讀過程和方法,而并非文本的內(nèi)容,閱讀和學習說明文的目的就是提升學生在閱讀中提取信息以及邏輯思維、概括等能力。
三、以學生閱讀體驗為基礎,確定教學難點
1、設置預習任務,初步建立感悟
準確快速地確定教學難點,必須要做到從學生的實際學情出發(fā),根據(jù)學生的初次閱讀體驗來總結(jié)歸納出容易被學生忽略的部分,以及學生自主無法掌握的部分。設置預習學案和相關任務,了解學生對于文本的初次閱讀感受和層次對于開展個性化閱讀尤為重要。
2、整理初讀感受,確定教學難點
通過整理和分析學生的初讀情況,來根據(jù)學生的個性化差異找到個性化閱讀教學的起點,如此便能夠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找到學生進行自主閱讀時的個性化因素,挖掘其閃光點。例如,在《貓》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談一談自己初讀課文后的感受,并與其他同學進行相互交流。在此基礎上,教師將學生的感受進行整合,得出一個整體的文本理解情況,比如人與動物的平等、人性的偽善、弱肉強食的生存機制、為人處世的公平態(tài)度等等,這些個性化的理解雖然不一定是作者想要表達的,但確實是學生這個年齡段應有的合理化感受,這便是教師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重要參考。
綜上所述,語文課堂教學強調(diào)學生的參與感,教師應關注到學生的實際感受和體驗,試著去理解他們對于語文課程的獨特見解,這樣才能夠使學生愛上閱讀,也能夠有興趣、有意識地去進行個性化閱讀,獲得極佳的閱讀體驗。
參考文獻:
[1]于寶泉.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策略研究[J].華夏教師,2019(20):54-55.
[2]褚曉琴.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解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13):2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