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培
摘要:激勵教學理論堅持以滿足學生身心發(fā)展需要、推動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目的,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具有重要的導向、強化、動力、調控的作用。本文,筆者將以激勵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為研究課題,旨在通過深入分析激勵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提出激勵教學理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策略,從而為提高小學語文教學實效提供相應的借鑒。
關鍵詞:激勵教學;小學語文;必要性;應用策略
一、引言
隨著語文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tǒng)的、被動填充式語文教學模式的弊端日益凸顯,將激勵教學理論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教學的全過程,積極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探索、主動求知精神,切實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實效成為當務之急。本文,筆者將在全面闡述激勵教學理論的基本含義、重要作用及在小學語文中應用的必要性的基礎上,深入揭示激勵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策略,希望可以為提高小學語文教學實效提供相應的借鑒。
二、激勵教學理論概述
(一)激勵教學理論的基本含義
所謂激勵教學,是指通過采取有效措施,積極對學生進行精神鼓勵及行動方面的支持,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自主性的一種教學方式。激勵教學以準確把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為前提,以行之有效的方法為載體,旨在通過有針對性的、個性化的教育教學方法,達到增進學生自信、提高學生學習自覺,促進學生獲得健康、全面發(fā)展的目的。激勵教學理論具有三個方面的特點:一是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即教師將學生視為可以獨立自主地、積極能動地從事認識學習、創(chuàng)造活動的主體。二是滿足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現(xiàn)實需要。激勵教育旨在根據(jù)學生階段性的生理特點、心理特點及思想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從而達到滿足學生身心發(fā)展現(xiàn)實需要的目的。三是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性。激勵理論的出發(fā)點在于通過激發(fā)學生學生的自覺主動性,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為終身發(fā)展奠基。
(二)激勵教學理論的重要作用
激勵教學理論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具有重要的導向、強化、動力、調控的作用。
1.導向作用
激勵理論指引學生的學習行為向著預期的目標進行,這對于推動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具有重要的作用。
2.強化作用
該理論通過對學生符合教學目標行為進行獎勵的方式,不斷強化學生的學習行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讓學生以更為強烈的學習愿望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
3.動力作用
該理論側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生動力,積極致力于將學習的過程從“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這無疑將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積極性不高導致學習效率較低、學習效果不佳。
4.調控作用
激勵理論將根據(jù)學生的行為表現(xiàn),對學生的不當行為進行適時干預,支持、鼓勵學生積極開展自主性學習,以達到調節(jié)學生的學習行為的目的。
三、激勵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
將激勵教學理論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的全過程,有助于改變傳統(tǒng)語文教學模式當中存在的將學生視為儲存知識的容器、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等弊端,有效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質、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滿足學生在身心發(fā)展方面的多重需求,讓學生在一種被關愛、被鼓勵的氛圍當中學習語文知識,并在牢固掌握語文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切實提升綜合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激勵教學理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聚焦學生學習興趣,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教師在組織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學會觀察學生,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并以興趣愛好為基點,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提問,營造一種主動求知、探索的濃厚學習氛圍。例如,在講授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時,基于小學生喜歡故事性強、趣味性濃的事物,教師可以考慮以播放《賣火柴的小女孩》動畫片的方式導入課程,讓抽象的文字與生動的視頻、畫面相結合,激發(fā)小學生學習文學知識的濃厚興趣,增強思考的主動性、自覺性,努力營造出一種生動、活潑、和諧、有愛的濃厚學習氛圍。
(二)積極開展情感激勵,確保語文教學取得實效。
積極開展情感激勵,是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的關鍵舉措。積極的情感激勵舉措,意味著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獲取知識,還能獲得更多的心理關愛。身處這樣的一種學習氛圍當中,無論是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還是膽子比較小的學生,均能夠獲得教師的關愛,從而獲取一種情感上的滿足。例如,在講授課文《不懂就要問》時,教師要帶著對孫中山“不懂就問”精神的充分肯定與認可為廣大學生講解課文,同時要以實際行動鼓勵學生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大膽的質疑,這樣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求知精神,進而提高學習的實效。
(三)組織開展語文實踐活動,提高學生語文運用能力。
語文,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如果學生僅僅將語文學習停留在背誦語文基礎知識的層面,則在語文學習的方法上面走入了一種誤區(qū)。積極將激勵教學理論應用到語文教學的全過程,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參與語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不斷夯實語文基礎知識、提高語文運用能力。例如,教師可以通過經常性組織開展班級朗誦會、演講比賽、作文比賽等方式,增強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最終提高學生語文運用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激勵教學以準確把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為前提,以行之有效的方法為載體,具有重要的導向、強化、動力、調控的作用。本文,筆者將從聚焦學生學習興趣、積極開展情感激勵、組織開展語文實踐活動方面入手,竭力為學生營造良好學習氛圍,從而提高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確保語文教學取得實效。
參考文獻:
[1]張淑燕, 何玉紅. 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 長江叢刊, 2018, 000(001):P.98-98.
[2]楊莉. 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 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 2019, 004(012):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