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梅
摘要:禮儀教育是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途徑,也是人才評判中常用的評價手段。由于近年來我國在教育方面開始著重發(fā)展素質教育,幼兒階段作為啟蒙教學的最佳時段,進行適當的禮儀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在其未來的綜合發(fā)展中有深遠的意義。本文主要針對幼兒教學活動中禮儀教育的重要性和相關實踐活動進行了研究分析,進而為提高我國整體國民素質奠定一定的基礎。
關鍵詞:禮儀教育;幼兒教育小學;重要性;實踐
中國作為禮儀之邦,而禮儀教育作為國人人文素質提升的重要途徑,從幼兒時期開始進行相關教育活動不僅可以幫助養(yǎng)成良好的禮儀習慣和禮儀行為,還對弘揚中華民族“以禮待人”的優(yōu)秀民族精神有重要的意義。隨著禮儀教育開始被重視,在現代社會表現出好的禮儀修養(yǎng)是每一個人的責任,因此文明禮儀養(yǎng)成必須從現在開始。
一、禮儀教育在幼兒教育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性
1.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
幼兒處于性格習慣的養(yǎng)成時期,幼兒禮儀教育教學活動的實踐能夠在這個過程中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幼兒接觸過禮儀教育后,能夠在今后的人際交往過程中更加順利,并且能夠使其在與他人互動交流時的過程較為輕松愉悅,促進其身心健康發(fā)展。根據研究表明,大多數誤入歧途的青少年都缺乏禮儀教育,包括現在社會上的“公主病、熊孩子”等現象,都是由于幼兒時期沒有得到正確的禮儀教育而產生的。禮儀教育一方面是讓孩子明理辨是非,另一方面則是讓其常懷感恩之心,為以后的健康成長奠定一定的基礎,使其少走彎路。
2.傳承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美德
我國自古以來都十分注重禮儀發(fā)展,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孔子在西周時期就提出了“仁”和“禮”的思想,逐漸形成儒家文化,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中對禮儀教育的重視程度。在現代社會,禮儀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在幼兒的禮儀教學活動中,“孔融讓梨”等故事都是很好的教育素材,另外讓幼兒閱讀《三字經》、《弟子規(guī)》等古代著作,也可以幫助幼兒養(yǎng)成文明禮貌的好習慣,以此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3.推動國家經濟發(fā)展
幼兒是一個國家未來的接班人,接受良好的禮儀教育是在為社會提供高素質人才,為國家未來的經濟發(fā)展注入新的活力。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各國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密切,禮儀作為現代社會重要的溝通工具,注意文明對話可以讓過程更加輕松高效。在幼兒的教學活動中加入禮儀教育,可以促進社會素質的提高以此提高全社會的文明水平,為國家經濟的發(fā)展助力[1]。所以對小朋友進行禮儀教育應該從幼兒時期抓起,對我國未來的經濟發(fā)展會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目前禮儀教育中存在和問題和挑戰(zhàn)
1、社會環(huán)境制約了禮儀教育的發(fā)展
幼兒的發(fā)展往往受家庭、學校和社會風氣的影響,但是在現代社會中,國人的文明禮儀素養(yǎng)明顯缺失,對幼兒的學習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造成了不良的影響。耳濡目染是我們從小接受教育最常用的方法,但是幼兒是沒有自動篩選的能力的。尤其伴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抖音、快手……”大量自媒體平臺的興起,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也遇到了巨大的阻礙,其中的不文明語言和行為以及危險動作都在悄無聲息地制約著幼兒的發(fā)展。
2、幼兒禮儀教育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首先是家庭,父母和長輩作為對幼兒進行教育最合適的人,卻只重視孩子物質方面的需求,忽視了精神層面的充實。尤其是在類似于留守兒童的家庭—父母忙于工作,由爺爺奶奶照顧。在這樣的家庭,大多數的幼兒都嚴重缺乏禮儀教育。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家長對“學前教育”的認知存在偏差,只關注成績,把所有教育任務和責任都拋給學校和教師。
作為教書育人最合適的地方,幼兒園并沒有完成對禮儀教育的任務。教師和家長相互推諉責任,沒有對幼兒的禮儀教育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現在大多數幼兒園很少開展素質教育相關的活動,與其說是對幼兒進行發(fā)展教育的地方,倒不如稱之為“托兒所”。
3、對于幼兒不文明行為加以制止卻沒有注重教化
受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成人在幼兒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過程中,往往采取消極制止的策略,缺乏積極構建和正面引導[2]。在家庭教育中,家長面對小朋友之間爭搶、吵架等行為,往往會采取責備、質問甚至是打罵的方式進行解決,但是這樣的問題依舊會發(fā)生。在學校教育中,老師面對這種現象,往往采取喊家長、罰站或者抄寫這樣的懲罰措施,小朋友之間的爭執(zhí)問題會被暫停卻不會終止。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在進行禮儀教育時總是會按自己的認知實行恐嚇式教育,但事實證明,這并不能起到預期的效果。
三、禮儀教育在幼兒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具體實踐
1.在日常生活中融入禮儀教育
禮儀教育其實不需要刻意進行,在最基本的日常行為中就可以融入禮儀教學。見到老師問好,回到家給父母端一杯水,吃飯之前洗手,幫助別的小朋友……完成這些最基本最平常的小事其實也是潛移默化地進行禮儀教育。通過這些小習慣的逐漸養(yǎng)成,幼兒禮儀教育就能獲得良好的效果,而幼兒在良好的習慣下不斷成長,這對于其整個人生來說都會產生重要的意義[3]。
2.利用反面教材引導學生培養(yǎng)正確的文明禮儀
由于幼兒的年齡問題和身心發(fā)育特點,對于外界存在的危險都是懵懂不知的,教師在進行教育的時候要注重引導他們了解可為和不可為的行為。通過講述自身和身邊人不文明的行為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告誡他們不要學習這樣的行為,同時教師還要告訴他們正確的做法,這才是一個完整的禮儀教育過程。在這樣的過程中,小朋友可以學習故事中一些簡單的禮儀知識,逐漸增強自身的禮儀素養(yǎng)。
3.開展禮儀教育活動加深對文明禮儀的認知
開展活動往往是成功進行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幼兒園應該每周定期開展禮儀專題教學活動,有針對性地、系統(tǒng)地對幼兒開展教育。這樣可以使禮儀教育活動生動化、形象化,這樣也有便于幼兒接受新的知識,幫助他們培養(yǎng)文明的生活習慣。尤其是在“重陽節(jié)”、“中秋節(jié)”、“母親節(jié)”和“父親節(jié)”等具有別樣意義的節(jié)日,適時地展開相應的活動,讓幼兒在實踐中感受到文明禮儀的巨大作用,在體驗快樂的同時也養(yǎng)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
結束語:總而言之,禮儀教育是一個緩慢而漫長的過程,需要家長與教師相互配合,堅持不懈地對幼兒灌輸文明禮儀的概念,同時在實際的生活交流中給予正確的引導。幼兒園作為輔助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地方,需要保證管理者和教師自身有較高的人文素養(yǎng),給小朋友起到良好的榜樣作用。并且幼兒文明禮儀的養(yǎng)成需要趣味性的教育方法,讓文明禮儀真正走進幼兒的精神世界,使其成為生活學習必需的習慣,以此提高國家下一代的素質。
參考文獻:
[1]董克亮.幼兒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的實踐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42.
[2]龔楠.幼兒園禮儀教育中的問題及實施途徑探析[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9,v.3;No.105,188-189.
[3]崔炳芹.幼兒教育中禮儀教育的重要性與實施方法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7,No.386,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