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勤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
[宋] 蘇 ?軾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guī)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蘇東坡為人胸襟坦蕩曠達,善于因緣自適。他因詩中有所謂“譏諷朝廷”語,被羅織罪名入獄,“烏臺詩案”過后,于公元1080年(元豐三年)二月被貶到黃州。這在蘇軾的政治生涯中,是一個重大的打擊。蘇軾以其為人與才華深孚眾望,雖然是貶謫之臣,卻得到樵夫野老的幫助,親朋老友的關心,州郡長官的禮遇。山川風物使他脫去煩惱,重獲爽朗心境。
此詞就是在這種心境下寫的。詞中描寫雨中的南方初春,表達作者雖處困境而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精神,洋溢著一種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上闋寫景,寫暮春三月蘭溪幽雅的風光和環(huán)境,景色自然明麗,雅淡清美;山下溪水潺潺,岸邊的蘭草剛剛萌生嬌嫩的幼芽。松林間的沙路,潔凈無泥。傍晚細雨瀟瀟,寺外傳來了布谷的叫聲。作者于此際漫步溪邊,觸目生意,渾然忘卻塵世的喧囂和官場的污穢,心情是愉悅的。美景喚起蘇軾內心對大自然的喜愛及對人生的回味,這就引出了下片的對人生的哲思。下闋議論,抒發(fā)作者的感奮之情,即景取喻,表達有關人生感悟,啟人心智。以富有情韻的語言,攄寫有關人生的哲理?!罢l道”兩句,以反詰喚起:以借喻回答。“人生長恨水長東”,光陰猶如晝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東奔駛,一去不復返,青春對于人生來說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說:“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時?!边@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然而,在某種意義上講,人未始不可以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精神,往往能使人煥發(fā)生命的光彩。因此詞人發(fā)出令人振奮的議論:“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全詞即景抒慨,寫景純用白描,細致淡雅;抒慨昂揚振拔,富有哲理。
在貶謫生活中,蘇軾唱出如此催人自強的歌曲,這體現出蘇軾熱愛生活、曠達樂觀的性格。
(張 ? 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