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摘要:隨著國內教育體制深化改革發(fā)展,對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成為各學科教育工作者必須重點考慮的問題?,F(xiàn)如今是一個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的運用為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教育行業(yè)也形成了“互聯(lián)網+教育”模式。高中英語教學應跟隨時代發(fā)展步伐,合理應用信息技術,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在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積極性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基于此,文章重點對信息技術整合視角下的高中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措施進行了分析探討。
關鍵詞:信息技術 高中英語 核心素養(yǎng)
信息技術是一個包含了新媒體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以及軟件開發(fā)技術等的大概念,其是如今最為先進的技術之一,人們的日常生活與生產都需要借助信息技術。英語學科和信息技術的整合勢必會讓英語教學出現(xiàn)更大的變化。高中英語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教師在教學當中應更新教學觀念,與時俱進,合理應用信息技術。這不僅有助于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活躍教學氛圍,還有助于將英語教學推向新境界。此外,教師也可以通過學生對信息技術的熟悉度來優(yōu)化英語教學模式,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一、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奠定語言學習基礎
高中英語教學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英語語言能力包括了聽、說、讀、寫能力。隨著新課改的深入,英語語言能力的含義也發(fā)生了一定改變。當前的語言能力是要求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及實際應用能力。對此,教師應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講解一些常識性知識,以此為學生學習英語打好基礎。同時,教師需要多為學生講述一些和英語相關的文化背景,讓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較濃厚的興趣。最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提高學生對英語單詞、語法及句型的理解與應用能力,增強學生的口語表達與寫作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語言能力。
例如,在教學《Cultural Relics》課文時,借助多媒體技術展示圖片和錄音,引入文化遺產課題。從網絡上查找一些關于俄羅斯遺失的琥珀屋圖片并展示給學生,為學生帶來感官上的刺激,讓學生探討一下如何保護文物。利用多媒體展示金字塔、長城、復活節(jié)島石像三組圖片,并提問:“Do you know where this is? 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these places?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go most? Why?”學生可能從這幾組文物的重要性、象征、作用等角度來回答。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舉更多的文物例子,引發(fā)學生對課文的學習興趣。而為了讓學生清楚琥珀屋是什么樣子,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教師展示新舊琥珀屋的外觀及內部的對照圖,開闊學生視野。此后,針對課文提出一系列問題,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課文。在學生閱讀并回答了問題的基礎上,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要求每個小組負責概括一個段落的意思,而且要求概括不能超過幾個單詞,以提高學生的語言歸納能力,并降低學習難度。引導學生在掌握全文大意的基礎上,從整體上對課文結構與特點進行把握,然后進入運用英語進行交流探討的環(huán)節(jié)。最后,教師布置以“How to find a cultural relic in your hometown”為主題的作業(yè)。通過由表及里、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
二、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品格
所謂的“文化品格”是認同并獲取中外優(yōu)秀文化,這是豐富學生人文素養(yǎng)和人生價值內涵的主要內容。英語是極為重要的學習內容之一,有助于學生了解西方文化,提高文化認知水平,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品格。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品格,需要在了解中國本土文化的基礎上,對國外文化進行了解。對此,教師需要圍繞課本內容,利用多媒體技術來拓展文化知識,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同時提升學生的文化品格。
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是其生活教育理論的重點。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與生活相關的事物幫助學生理解和學習。比如,在《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課文學習中,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展示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圖片,導入教學主題,并讓學生列舉沒有展示出來的節(jié)日,講一講這些節(jié)日分別有什么意義,人們在節(jié)日當天會做什么。讓學生熟悉節(jié)日相關詞匯,為閱讀做好準備。同時,引導學生快速閱讀教材,明確課文中描寫了西方哪些節(jié)日和習俗,并讓學生說一下自己最喜歡哪個節(jié)日,為什么喜歡。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我國節(jié)日的了解,還可以加深其對國外節(jié)日的了解,從而提升學生的社會文化素養(yǎng)與跨國文化素質。
三、利用信息技術軟件,提高學生思維品質
高中英語教學不能只讓學生死記硬背,更應該培養(yǎng)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增強學生思維品質,可以合理應用信息技術。例如,在學習課文《Body Language》時,為了發(fā)展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從多角度描述肢體語言的類型與含義,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對教材上的圖片加以豐富,增加一些肢體語言,并制作Flash以表現(xiàn)課文內容。在學習肢體語言的同時,注意指導學生正確使用各種肢體語言。為讓學生獲得更加真實的感受,教師可以親自示范一些常用的肢體語言,并將其展示在PPT上。同時,讓學生講一講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會用到哪些肢體語言,讓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演示。在小組演示后,請一個小組面向全體學生,演示一下日常會用到的肢體語言。這種教學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四、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增強學生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就是學生主動拓展英語學習途徑,靈活應用英語,以提高英語學習效率。對此,教師需要采取一定教學方法,保證學生處于情緒高漲的狀態(tài),而不是只關注英語知識的教學。只有擁有了較高的學習熱情,學習才不會成為學生的負擔。因此,教師需要思考如何有效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例如,在《Working the Land》教學之后,教師可以開展以環(huán)境保護為主題的英語寫作課。首先,利用信息技術展示土地由于過度開墾而荒漠化的視頻,引導學生進行交流探討。在多媒體的輔助下,教師向學生展示我國一些地區(qū)過度開墾前后的變化,同時根據寫作要求,設置以下問題:What are the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land reclamation? What caused these changes? What should I do about it?之后讓學生分組探討,同時進行口頭描述。學生都踴躍表達自己的觀點,可以想到“grain for green / return grazing to grass”等短語,并且可以意識到自身從小事做起,不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加強環(huán)保意識。通過交流探討,學生探索知識、發(fā)現(xiàn)知識、自我改進、自我反思,這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
五、結語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有效整合、重構各種教學資源,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信息化教學模式,保證學生具有足夠的自主探究活動空間,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合理利用信息技術,自我構建英語知識體系,讓英語課堂教學任務的完成過程成為學生再學習、再提高的過程,有效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鄒雪.信息技術整合背景下高中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路徑探究[ J ].中小學電教:下,2017(11):41-42.
[2]胡錦龍.淺談信息技術整合背景下高中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J].新一代(下半月),2017(014):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