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明玉 肖艷紅 李素婷 周曉慧 呂逢春 劉永平
[摘 要] 為了探討“基于小組學習策略的討論式教學模式”在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教學效果,選取承德醫(yī)學院2017級臨床醫(yī)學專業(yè)80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隨機抽取本專業(yè)兩個班,分別作為實驗班和對照班,實驗班采用小組討論式教學模式,對照班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通過實驗考核和問卷調查,評價小組討論式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結果顯示,生化實驗考核總評成績在實驗班為(83.9±8.4)分,對照班為(76.7±8.7)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問卷調查顯示,實驗班學生認為在學習興趣、加深對理論知識掌握程度、團隊合作意識、自主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對這種教學模式認可??梢?,“基于小組學習策略的討論式教學模式”是一種適合高等醫(yī)學院校生物化學實驗教學、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有效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與創(chuàng)新意識的教學模式,值得推廣。
[關鍵詞] 小組討論式;生物化學;實驗教學
[基金項目] 2018年度河北省教育廳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資助項目(2018GJJG334)
[作者簡介] 龔明玉(1973—),女(滿族),河北承德人,醫(yī)學博士,承德醫(yī)學院生物化學教研室副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生物化學理論與教學研究;劉永平(1958—),男,河北承德人,碩士,碩士生導師,教授(通信作者),主要從事生物化學理論與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2.0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0)34-0182-03 ? ?[收稿日期] 2019-10-31
生物化學是高等醫(yī)學院校最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之一,是當代生命科學的最前沿學科。生物化學實驗方法和技術是許多學科研究的重要手段,生化實驗課的一些實驗操作對于以后從事臨床和科學研究至關重要。因此,做好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及其自主學習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目前,高等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較強的實踐能力和一定創(chuàng)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智育工作要轉變教育觀念、改變人才培養(yǎng)模式,積極實行啟發(fā)和討論式教學,激發(fā)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意識,切實提高教學質量。為了適應教育改革的需求,本研究在本校2017級五年制本科臨床醫(yī)學專業(yè)的生物化學實驗課嘗試采用小組討論式教學模式,試圖探索出一種能激發(fā)學生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教學模式。
一、對象與方法
(一)對象
以本校2017級臨床醫(yī)學專業(yè)本科隨機兩個班為研究對象。分為實驗班和對照班,40人/班。每個班級由實驗課老師自行組織負責。構建討論小組:5人/組,共8組,設1名組長/組。
(二)方法
1.教學內容:共選擇4個實驗,20學時。內容包括:(1)蛋白質的沉淀與凝固;(2)影響酶促作用的因素;(3)動物肝組織中DNA的提取與定量;(4)凝膠過濾層析分離血紅蛋白和硫酸銅。
2.實施方案:包括設疑—小組學習—課堂討論—總結與梳理4個階段。(1)設疑:首先,教師在課前針對不同的實驗內容合理設計預習內容。上課前1~2周,告知學生實驗內容并向學生提供一些針對該實驗的不同數(shù)量的討論題和一些視頻等資料,讓學生針對預習內容,包括基本概念、實驗原理、操作步驟、注意事項、預期結果等進行預習。(2)小組學習:實驗任務布置后,學生首先通過自學實驗教材,觀看視頻資料,網(wǎng)上查閱相應文獻等手段,先對討論題進行分析、思考,隨后各小組在共同討論,最后由小組長總結討論結果。(3)課堂討論:學生自學后,上實驗課時,老師不以傳統(tǒng)的教學那樣先進行講授,而是學生根據(jù)實驗指導,直接開始實驗,完成后,每一組由組長把實驗結果拍照,同時各小組成員根據(jù)實驗結果把老師預留的思考題進行再次討論、總結等待老師檢查。老師向各小組隨機提問預留思考題中的不同問題,小組成員回答,組內其他成員可以補充,同時,參與課堂教學的其他同學可以進行質疑和提問。由教師組織教學過程,并給予學生引導和鼓勵。(4)總結與梳理:學生發(fā)言后,教師最后進行總結。首先對發(fā)言學生的表現(xiàn)給出點評和建議,鼓勵為主,以增強其自信心。然后就實驗難點、容易出錯的操作,需掌握的知識點及技術進行梳理,既解答學生在討論中遺留的問題,又理清學生容易疏忽和混淆的概念。時間充裕時,教師適當加入與臨床相關的內容及該領域研究的最新進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進一步探索的熱情。
3.教學評價:本學期所有實驗課結束后,從實驗考核和問卷調查兩方面進行效果評價。(1)實驗考核:由理論考核和實驗操作兩部分組成,總分100分,所占比例分別為40%、60%。理論考核偏重考察實驗設計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驗操作重點考察學生的動手能力、實驗結果的正確性以及對結果的討論。(2)問卷調查:向實驗班發(fā)放調查表,從加深對理論知識的全面理解和掌握、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實驗動手能力、提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等十個方面三個層次(好,一般,無)去評價。
4.統(tǒng)計方法:采用SPSS19.0軟件對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樣本均數(shù)的比較采用t檢驗。P<0.05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二、結果
1.不同教學模式組實驗考核成績比較:和對照班比較,實驗班學生的實驗考核成績明顯提高,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小組討論式教學模式能明顯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提高了實際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見表1。
2.問卷調查結果:共發(fā)放問卷40份,回收40份,回收率為100%。結果顯示,85%以上的學生認為在實驗課中采用的“小組討論式”教學模式對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查閱資料能力、提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都有很好的效果,75%以上的人認為提高了實驗動手能力,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了語言、交流表達能力,對這種教學方法認可。見表2。
三、討論與分析
課堂教學是高等教育的關鍵,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以教師作為主體,“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容易忽視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不利于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導致他們被動完成實驗,更甚至有些同學上課玩手機、提前離課。不利于培養(yǎng)出動手能力強、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臨床和科研人才。
隨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缺點的不斷暴露,符合現(xiàn)代醫(yī)學教育模式的多種新型教學方法不斷出現(xiàn),如案例教學法(Case-Based Learning)[1],以團隊為基礎的教學法(Team-Based Learning)[2] 以及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Problem-Based Learning)[3]等。這些教學法也逐漸在我國醫(yī)學不同課程的教學中得到教學運用。
隨著教育模式的改變,現(xiàn)代教育理念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批判性思維、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小組討論式”教學方式正是適應這種需要而發(fā)展起來的,是指在教師的精心準備下、通過預先的設計與組織,學生經過課前預習,上課自主完成實驗,課后小組討論,教師就討論結果做出總結,從而使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尋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在這種模式中,學生需要自己查閱資料來解決問題。在不斷探索和解決的過程中,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了學習興趣、培養(yǎng)其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該模式有利于對已學過的基礎知識的鞏固、有利于對新問題的探究,還可以通過討論等方式,全面地鍛煉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和口頭表達能力。
吳常偉等研究發(fā)現(xiàn)[4],討論式教學模式可以改變傳統(tǒng)教學的枯燥無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劉東瀛等發(fā)現(xiàn)[5],討論式教學模式可以顯著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自學能力以及團隊協(xié)作能力。在生物化學實驗課教學中采用“基于小組學習策略的討論式教學模式”的結果顯示,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這種模式可以提高學習興趣、增加自主學習的能動性,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培養(yǎng)團隊合作意識,查閱文獻資料,加深對理論知識的進一步理解、掌握等方面都給予充分的肯定,這種模式得到了廣大學生的認可,值得進一步推廣。
目前,有些教師對這種模式還存在一些疑惑,擔心學生自己學不了,殊不知老師在教學活動中,傳授知識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將來在工作中才能有所突破和創(chuàng)新。同時,他們也忽略了在學生討論中,可以使認識深化、加強情感交流,更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看待問題的深度和廣度。當然,這種方法也存在一些缺點:第一,老師針對每個實驗,必須給出一些合理的思考題,既能增加他們對原有知識的鞏固,又能培養(yǎng)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增加一些問題引導他們去探索一些新進展。第二,當學生的思維偏離問題較遠時,需要老師適時進行引導。每一種教學模式都存在優(yōu)缺點,衡量的標準主要看教學效果[6]。今后,希望通過我們系統(tǒng)的教學訓練和整體備課,完善這種教學模式的不足之處,更好地完成實驗教學目標,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盡可能培養(yǎng)出更多具有終生學習能力的創(chuàng)新型醫(y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楊光富,張宏菊.案例教學:從哈佛走向世界——案例教學發(fā)展歷史研究[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8(6):1-5.
[2]Michaelsen L,SweetM,Parmelee DX.Team Based Learning:Small Group Learning's Next Big Step[M].New York:John Wiley Sons Inc,2008:1-99.
[3]Capiow JA,Donaldson JF,Kard- ashC.Learning in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dical Curriculum:stude- nts' conceptions[J].Med Educ,1997,31(6):440-441.
[4]吳常偉,霍春月,任麗麗。病例討論教學法在醫(yī)學遺傳學中的應用與思考[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4,2(28):613-614.
[5]劉東瀛,朱 帆,劉斌波,等.小組討論式教學法在病原生物學中的應用[J].基礎醫(yī)學教育,2015,17(10):855-858.
[6]陳伶利,李杰,程莉娟,等.TBL教學模式在醫(yī)學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9(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