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可
我的一位朋友老徐,30歲出頭的年紀,就當上了公司總監(jiān)。不僅事業(yè)有成,還在市中心買了一套大房子,把母親接來一起生活,成了眾人眼中的“人生贏家”。
一次,老徐在一個應酬的飯局上,手機突然來了個電話。他掏出手機一看,是母親打來的,當時他的口氣就非常不耐煩,說:“干嗎???說了不要在我工作的時候給我打電話!”說完,匆匆掛掉了電話。
實際上,他只是陪別人喝喝酒,說些無關緊要的話而已。但他卻因為沒有耐心多聽母親說幾句話,差點失去這個最愛他的人。因為這一通來電,是母親的求救電話。
那天,母親一大早去了超市購物,一貫節(jié)儉的她特意買了很多水果蔬菜、海鮮和肉類?;氐郊遥烷_始在廚房里做著他愛吃的菜。當時門鈴一響,她以為是兒子回來了,就奔去開門了。卻沒想到腳底一滑,摔倒在了客廳。母親摔得腦袋都暈沉沉的,勉強拿起手機給兒子打了個電話,卻不料被兇了一頓。幸好鄰居幫忙找來了開鎖師傅,還把老徐的母親送去了醫(yī)院,才沒有耽誤治療。
母親生病期間,老徐一直感到很懊悔。因為自己平時工作壓力大,沒少對母親發(fā)脾氣,也很難心平氣和地去跟母親聊天。當老徐意識到問題后,便學會多關心母親,常抽空陪母親聊天談心。慢慢地,他們相處的方式也變得更有愛了。
我第一次看到同事阿牛時,就被他謙虛禮貌的待人方式所吸引。平常一起吃飯時,他體貼地給我們這些女同事讓座打水,關鍵是脾氣也特好,所以我們都很愿意和他打交道。
有次我們好幾個同事,約著一起去阿牛家蹭飯吃。阿牛二話不說,就開車過來接我們,可中途他接到母親打來的電話,說她今天身體有點不舒服,想在家好好歇會兒。阿牛立刻回道:“要不要先陪你去醫(yī)院看一下?等會兒你想吃點什么,我和朋友早點吃完,到時候給你帶些你想吃的菜回來?!闭麄€電話過程中,阿牛都是溫聲細語。
我們都很好奇,問他怎么跟家里人還這么好脾氣,換做是我們,多聽幾句父母嘮叨都不耐煩。他理所當然地教育起我們,說:“難道不應該嗎?父母將我們養(yǎng)大,供我們上學,把我們看得比自己的命還重,你不對他們好,誰對他們好?”他這一說完,我們這群人瞬間感到慚愧,無言以對。
我們常常忘記父母也只是普通人,忘記父母子女這場人世相逢,是用來相親相愛而非相恨相殺。父母是我們最親近的人,正因如此,我們更應該以最溫暖的方式,守護好最親切的人。
(小利摘自《好日子》2020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