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旭
(錦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遼寧 錦州 121000)
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而養(yǎng)老院早已經成為解決當前養(yǎng)老重要方式之一。養(yǎng)老院老年人健康已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問題,認知功能的損害是影響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且認知功能受損的老年人發(fā)展為癡呆的危險性是正常老人的3~10倍[1],而早期干預可延緩或阻止認知功能損害發(fā)展為癡呆[2]。盡管當前對于老年人認知功能的研究較多,但是對于養(yǎng)老院老年人認知功能的研究甚少。因此,本研究通過對錦州市養(yǎng)老院老年人認知功能進行調查,旨在了解養(yǎng)老院老年人認知功能損害現(xiàn)狀及其主要影響因素,為養(yǎng)老院老年人疾病的早期預防提供可靠依據(jù)。
于2016年1月至9月期間,應用便利抽樣方法,選取300家錦州市養(yǎng)老院老年人為調查對象。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1)年齡≥60歲;(2)具有完全認知和行為能力;(3)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本研究者。排除標準:(1)精神、認知、意識有障礙,無法正確表達自己意愿者;(2)生活不能自理,不能自行服藥者。本研究城市養(yǎng)老院共發(fā)放問卷531份,回收有效問卷500份,有效回收率為94.2%。
(1)一般資料調查表:主要內容為養(yǎng)老院老年人的年齡、性別、學歷、婚姻狀況等資料;(2)老年健康狀況和相關因素調查量表:該量表是由英國利物浦大學精神衛(wèi)生研究所Copeland教授設計,在正式調查前以獲得中文版問卷。該量表在國內已有廣泛應用[3]。該量表主要包括軀體疾病(調查前半年內經二級以上醫(yī)院確診)、興趣愛好、日常生活能力三部分。該量表主要用于評定養(yǎng)老院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量表共有14個條目,每個條目得分范圍0~2分,得分越高提示養(yǎng)老院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越差;(3)簡版社區(qū)癡呆篩查量表:該量表由M. Prince等在完整版CSI-D基礎上簡化而來[4]。該量表受試者評分部分由7個條目構成,知情人評分部分由6個條目構成。知情人為對被調查老年人較熟悉的人或者與被調查老年人共同居住的親屬或護理者。調查過程中由兩名不同的調查者分別對被調查老年人和對應的知情人進行評分。以被調查老年人評分與知情人評分所得的綜合函數(shù)得分為最終簡版社區(qū)癡呆篩查量表評分,評分越高提示養(yǎng)老院老年人認知功能越正常。
調查員為10名錦州醫(yī)科大學在校學生擔任。調查員均經統(tǒng)一培訓,使用統(tǒng)一指導語。成立領導小組和專家技術組,負責調查工作的質量監(jiān)督,對每天收回的問卷有5%的復核率。
使用Epidata 3.0軟件進行獨立雙份錄入及一致性檢驗。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應用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兩樣本比較采用t檢驗,多個樣本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及q檢驗、Pearson相關分析和多因素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養(yǎng)老院老年人年齡為60~94歲,平均年齡為(69.4±7.5)歲。其中男性239人,女性261人。婚姻狀況:有配偶的老年人為383人,無配偶的老年人為117人。文化程度:文盲182人,小學水平198人,初中以上學歷120人。職業(yè)調查:農民246人,工人153人,其他101人。戶口情況:農村戶口321人,城市戶口179人。
結果顯示:不同年齡、婚姻狀況、職業(yè)、生活態(tài)度、興趣愛好和日常生活能力在養(yǎng)老院老年人認知功能得分之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年齡和職業(yè)進行進一步兩兩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年齡60~歲組和70~歲組之間比較,F(xiàn)=5.325,P=0.012;年齡60~歲組和80~94歲組之間比較,F(xiàn)=4.259,P=0.000;年齡70~歲組和80~94歲組之間比較,F(xiàn)=7.125,P=0.003;農民和工人之間比較,F(xiàn)=4.236,P=0.000;年齡農民和其他之間比較,F(xiàn)=,2.547,P=0.001;工人和其他之間比較,F(xiàn)=1.853,P=0.005,見表1。
表1 養(yǎng)老院老年人認知功能單因素分析
中風/偏癱、偏頭痛、視力障礙和聽力障礙與認知功能呈負相關。即老年人凡是患有中風/偏癱、偏頭痛、視力障礙、聽力障礙的,則認知功能下降,見表2。
表2 養(yǎng)老院老年人軀體疾病與認知功能之間的相關分析
體育鍛煉、玩牌、打麻將、集體旅游和散步與認知功能呈正相關。即老年人凡是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玩牌、打麻將、集體旅游和散步的,則認知功能越好,見表3。
表3 養(yǎng)老院老人興趣愛好與認知功能的相關性分析
以老年人認知功能得分為因變量,以年齡、婚姻狀況、職業(yè),態(tài)度樂觀、興趣愛好和日常生活能力以及中風/偏癱、偏頭痛、視力障礙和聽力障礙、體育鍛煉、玩牌、打麻將、集體旅游、散步為自變量。剔除有強烈共線性的自變量,進行逐步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自變量納入標準SLE=0.1,排除標準SLS=0.05。最終日常生活能力、中風/偏癱、視力障礙和年齡進入回歸方程,見表4。
表4 養(yǎng)老院老年人認知功能的逐步多元回歸分析
高齡作為老年人認知功能的危險因素已被國內外眾多研究所證實。有研究者認為可能與多巴胺神經遞質活性降低[4]79-91和乙酰膽堿含量下降有關[5]。本研究結果顯示,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認知功能得分降低。而在進入回歸模型的自變量中,年齡對回歸方程的影響要小于其他進入回歸模型的變量。在排除某些疾病等混雜因素的影響后,單純增齡并不導致老年認知功能的明顯減退[6]。年齡是否對老年人認知功能單獨起作用有待進一步研究。
研究表明,態(tài)度樂觀者認知功能得分高于態(tài)度不樂觀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情緒樂觀的老年人患心力衰竭的風險明顯降低。嚴重的心功能受損會導致腦供血不足和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調節(jié)紊亂而引起認知功能損害。本研究結果顯示,態(tài)度樂觀未能進入回歸方程??赡軕B(tài)度樂觀并不直接對老年人認知功能產生影響,而是與其他因素共同起作用。
研究表明,日常生活能力正常者認知能力優(yōu)于日常生活能力受損者,這與王志強等人的研究結果相一致[7]。作為橫斷面研究,難以推斷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與認知功能障礙孰為因果。楊紅燕等人[8]認為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可導致老年人生活自理困難,使老年人與外界接觸減少,大腦缺乏來自外界信息的刺激使大腦功能出現(xiàn)廢用性衰退而出現(xiàn)認知功能障礙。另有研究顯示,認知功能衰退也可直接引起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導致惡性循環(huán)。日常生活能力并不是影響老年人認知功能唯一且非常重要的因素,可能與年齡有關的軀體疾病所導致軀體性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有關。總的來說,減少老年人接受外界信息的刺激,在老年人認知功能障礙的發(fā)生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因此,應鼓勵老年人多參加社區(qū)活動,增加與外界的接觸,從而延緩認知功能衰退。
毛榮華等人研究結果顯示,老年人認知功能與高血壓、糖尿病、腦血管疾病、視力障礙、聽力障礙等疾病有關[9]。本研究在控制年齡變量后分析軀體疾病與老年人認知功能的相關性,結果顯示:中風/偏癱、偏頭痛、視力障礙和聽力障礙與認知功能呈負相關,但相關系數(shù)不高。腦血管疾病引起認知功能障礙已成為普遍接受的觀點,出血或缺血性腦卒中是引起老年人血管性癡呆的主要疾病。目前關于偏頭痛患者有無認知功能損害的研究結果多不一致。學者認為偏頭痛引起認知功能損害可能與血管舒縮功能障礙而導致的腦血流動力學改變有關,也可能與腦白質和灰質的損傷有關。視力障礙和聽力障礙可直接導致認知功能下降。有學者[10]對認知功能障礙的老年人進行視覺和聽覺訓練,結果顯示:視覺訓練和聽覺訓練可有效改善老年人認知功能。因此,對認知功能障礙的老年人進行系統(tǒng)的視、聽覺訓練可延緩認知功能下降。目前普遍認為高血壓和糖尿病引起的動脈硬化與老年人認知功能障礙有關,高血壓和糖尿病是引起腦小血管性認知功能損害的重要危險因素。而本研究未發(fā)現(xiàn)高血壓和糖尿病與老年人認知障礙相關,可能與調查對象積極控制血壓和血糖水平有關。
調查結果顯示[11],閱讀、旅游、棋牌、社會活動和體育鍛煉是老年癡呆的保護因素。本研究結果顯示,體育鍛煉、玩牌、打麻將、集體旅游和散步與老年人認知功能呈正相關。玩牌、打麻將能讓老年人有更多思考、表達、交流的機會,大腦受到來自外界信息的刺激增多,使腦細胞處于活躍狀態(tài),有利于保持老年人聰慧的頭腦。棋牌等娛樂活動被認為是能刺激認知功能的有效手段,老年人進行棋牌娛樂活動來減少輕度認知功能損害向老年癡呆轉化。老年人一起參加集體旅游能豐富老年人的社交網絡,減少老年人的孤獨感,晚年良好的社交是老年癡呆發(fā)病的保護因素。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和散步有助于保持良好的軀體功能,規(guī)律的體育鍛煉能降低老年人發(fā)生認知功能損害和癡呆的風險。宋瑜等人對國內外有關體育鍛煉與認知功能關系的文獻進行Meta分析發(fā)現(xiàn),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可改善老年人的認知功能,延緩老年癡呆的發(fā)生。本研究結果表明,這些變量均為進入歸回方程,可能這些變量與日常生活能力存在共線關系。
綜上所述,養(yǎng)老院老年人認知功能的因素有日常生活能力、中風/偏癱、視力障礙和年齡。這些因素中除年齡不可控之外,其他因素均可進行干預。為預防和延緩老年人認知功能障礙的發(fā)生,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鼓勵老年人多參加鍛煉和社區(qū)活動。保持良好的軀體功能,預防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定期進行體檢,積極控制疾?。粚σ鸦寄撤N疾病的老年人進行針對性訓練,防止功能廢用性衰退。本研究屬于橫斷面研究,僅代表本地區(qū)情況,又因時間、財力等因素,尚不能進行更大樣本研究,此結論有望在增加樣本量情況下進一步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