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市人民醫(yī)院主任醫(yī)師
“陽虛”這個詞很多人比較熟悉,“陰虛”則較少了解。其實,生活中陰虛體質的人也非常多見,這與現(xiàn)代人的生活、工作方式息息相關,很多人都有精神壓力過重、睡眠不足、精力消耗過多的情況,需要加以重視、改善。
中醫(yī)認為,陰液是指體內一切富有營養(yǎng)的液體,或指臟腑的陰精。從液的性質而言,稠而濁的屬陰,所以叫陰液。身體內的血液、汗液、精液、唾液等都是陰液。
體內要是陰液不足,身體就會產生一系列干燥失潤,甚至以熱為主的表現(xiàn),久而久之就容易引起疾病。陰虛體質多見于老年人、更年期男女,以及精神壓力過重、睡眠不足、精力消耗過多的中年人。
陰虛體質的人由于陰液虧少,故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熱等虛熱表現(xiàn)為主要特征,具有下列特點:
(1)體型特征:體形偏瘦。
(2)常見表現(xiàn):手足心熱、口燥咽干、喜冷飲、大便干燥、舌紅少津、脈細數(shù)。
(3)性格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動、活潑。
(4)發(fā)病傾向:易患虛勞、失精、不寐等??;外感邪氣易從熱化。
(5)對外界環(huán)境適應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熱、燥邪。
陰虛體質人群容易心煩氣躁,因此平時須“主之以靜”,克服各種私欲妄念,防止相火妄動。中醫(yī)師提醒陰虛體質的人:夏應避暑,秋冬養(yǎng)陰。居室應安靜,不熬夜,不在高溫下工作。熬夜、工作緊張均會加重陰虛體質的偏頗,出現(xiàn)明顯不適。
建議陰虛體質人群起居應規(guī)律,工作需有條不紊,并每天要睡子午覺。子時是23點~凌晨1點,是陰氣最盛,陽氣衰弱之時。中醫(yī)認為,“陽氣盡則臥”,這個時刻休息睡眠效果最好,睡眠質量也最高,事半功倍。午時是11~13點,此時陽氣最盛,陰氣衰弱,“陰氣盡則寐”,所以午時也應睡覺。不過,陽氣盛時通常工作效率最高,所以午休以“小憩”為主,只要半個小時即可。午睡時間太長會擾亂人體生物鐘,影響晚上睡眠。因此,子午覺的原則就是子時大睡,午時小憩。
陰虛體質的人以干性皮膚居多,需要防曬,注意保濕、滋潤皮膚。不宜蒸桑拿、泡溫泉,避免在高溫酷暑下工作。
該體質人群由于體內津液、精血等陰液不足,運動的時候往往容易出現(xiàn)口渴咽燥、面色潮紅、小便少等癥狀。因此,適合做中小強度、間斷性的身體鍛煉,如做八段錦、打太極拳、慢跑等。注意控制出汗量,及時補充水分,同時避免在炎熱的夏天或悶熱的環(huán)境中運動。
陰虛體質的調理原則是滋陰生津、調補肝腎。飲食上應多吃一些滋補腎陰的食物,常用的食材有牛奶、豬皮、雞蛋、甲魚、鴨肉、干貝、海參、雪梨、藕、西瓜、絲瓜、芝麻、枸杞子、桑椹、木耳、銀耳、蓮子、百合、山藥等;也可選用補陰的中藥,如麥冬、天冬、石斛、西洋參、沙參、黃精、女貞子、玉竹等;少吃溫燥、辛辣、香濃的食物,如羊肉、韭菜、茴香、辣椒、蔥、蒜、酒、咖啡、濃茶等。
陰虛體質者的穴位保健,可選太溪穴、三陰交穴,兩穴可采用指揉法,每穴按揉2~3分鐘,每天1~2次。
太溪穴:位于足內側、內踝后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具有滋陰補腎、強健腰膝的功效。
三陰交穴:該穴在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按揉,具有健脾益血、調肝補腎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