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小秋與張火丁,無疑是當下最好的兩大京劇程派大青衣。之前,我們已介紹過張火丁,那今天,我們就來重點說說從東北農(nóng)村走出來的遲小秋。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遲小秋這一路走來,可說是每個腳印里都浸透著汗水和淚水。
農(nóng)家姑娘赴上海拜名師
遲小秋,原名遲淑新,1965年出生在遼寧省阜新市蒙古族自治縣的一個農(nóng)家,父母都是地道的農(nóng)民,她下面還有一個弟弟。遲小秋的父母都很愛文藝,每天在地里干活唱、回家做飯唱,睡覺前,還要唱,家里一天到晚,都飄蕩著歌聲和京劇唱腔。受家庭的熏陶,遲小秋自幼也是能歌善舞,是村里的小明星。11歲時,她考入了阜新戲校。當時,學唱戲在很多人眼里,是沒有前途的,但遲小秋的父母卻很支持女兒去學戲。遲小秋來到戲校以后,很快就成了師生們公認的金嗓子。學校將她列為了重點培養(yǎng)對象。別的學員都是要么學文戲,要么學武戲,只有她,文戲武戲全學了。
每年暑假,別的孩子都回家了,老師卻將她留在了學校,給她“開小灶”。戲校的學費不菲,父母靠養(yǎng)牛、放羊,拼了命地給她掙學費。家里的雞下了蛋,父母也是一個都舍不得吃,全拿到集市上給她換生活費了。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為將來有個好出路,遲小秋每天都要比別的同學早起半個小時練功。練習倒立時,她每次都要比別的同學多堅持10分鐘,結(jié)果弄得兩眼全是血絲。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成了遲小秋學藝生活的主旋律。1981年,遲小秋從戲校畢業(yè)后,被分配到了阜新市京劇團。因為她的個人條件實在是太突出了,上級領(lǐng)導(dǎo)便把她送到了上海,讓她跟程硯秋的嫡傳弟子王吟秋學戲。遲小秋去上海時,帶的最貴重的一件物品,就是花124塊錢買的一臺磚頭式錄音機。因為時代的原因,京劇又開始走紅了。當時,王吟秋在上海紅的是一塌糊涂。手下已有4名弟子,根本沒有時間教遲小秋學紅。遲小秋就每天捧著一個大筆記本,坐在一旁,聽王吟秋給別人說戲,一邊聽、一邊記。晚上回到宿舍,她還要用錄音機放老師的唱腔,一字一腔地模仿。
一個多月后的一天,王吟秋突然對遲小秋說:“你走一遍戲給我看?!边t小秋走了《鎖麟囊》中的一段“怕流水”。王吟秋聽了,拍案叫絕:“你這個旁聽的孩子,比我的正式弟子學得還好。今后,你就是我的學生了!”就這樣,遲小秋便正式拜在了王吟秋的門下,恩師還特意將她的名字改為了“遲小秋”。程硯秋、王吟秋,遲小秋,這三個名字中都有一個“秋”字,這是不是預(yù)示著遲小秋將來,定能將程派藝術(shù)發(fā)揚光大?
為京劇含淚做人流
拜師后,為擠出時間教遲小秋學戲,王吟秋每天中午都會與5個弟子一起吃面條。遲小秋負責做飯,她將師傅買來的面條,用清水煮熟,然后分成6份,再拌點醬油,就是大家的一頓中餐了。因連吃了大半年的醬油拌面,遲小秋的胃吃傷了,至今都不吃面條。
1984年,19歲的遲小秋在北京演出程派經(jīng)典劇目《鎖麟囊》,一舉奪得了中國戲劇梅花獎,成為了梅花獎歷史上最年輕的獲獎?wù)摺?/p>
回到沈陽,遲小秋又一口氣連演了12場《鎖麟囊》,場場爆滿。觀眾排隊買票的隊伍,都把交通給堵塞了。1991年,遲小秋從阜新京劇團調(diào)入了沈陽京劇院。她演出的《梁山伯與祝英臺》《胡笳》《荒山淚》等,都成為了沈陽京劇院的保留節(jié)目……
然而,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隨著影視劇的繁榮,京劇開始走下坡路了。很多京劇名家都沒有演出,遲小秋也大半年沒有一次演出,這讓她一度感到非常痛苦和迷茫。她的很多同學、同事都改行了,就連她的琴師也改行去唱流行歌曲了。有人勸她,不如你也改唱歌吧,還有勸她去拍武打片的。但遲小秋卻割舍不下心愛的京劇事業(yè),一直默默地堅守著這塊陣地。當時,劇團的條件非常艱苦,晚上排練,連電都供不起,她就點著蠟燭排練……
在沈陽工作期間,遲小秋結(jié)婚了,丈夫姓洪。當時,團里正在排《文姬歸漢》,她卻意外地懷孕了。為了不影響演出,她說服了丈夫,去醫(yī)院做掉孩子。那天,回家的路上,她哭了一路。直到2002年,遲小秋37歲了,才誕下兒子洪祺森。之后,為了尋求更大的發(fā)展,2005年,遲小秋離開了沈陽京劇院,調(diào)入北京京劇院工作。丈夫和兒子也跟著她一起來到了北京。
成名不改低調(diào)儉樸作風
經(jīng)過多年的舞臺錘煉,遲小秋已成長為最知名的程派青衣,深受圈里人和戲迷的尊重和喜愛。2007年,遲小秋被推舉為了北京京劇院青年京劇團團長。當時,團里演員的平均年齡只有26歲,遲小秋帶著他們赴福州、沈陽等地巡回演出,為劇院創(chuàng)造了很大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當時,她的兒子只有5歲,正是最黏媽媽的時候。每次她離家時,兒子都會抱著她的腿,哭得撕心裂肺。她都狠心掰開兒子的手,邊往外走,邊流淚,不敢回頭。
這幾年間,遲小秋多次率團赴加拿大、美國、法國和日本演出,受到當?shù)厝A人的廣泛歡迎。程派藝術(shù)能在世界華人中產(chǎn)生巨大影響,與她這些年的傳承弘揚分不開。2020年,遲小秋已經(jīng)55歲了。作為程派的領(lǐng)軍人物、劇團的主演、頭牌,她不僅一如既往地活躍在舞臺上,還總是想方設(shè)法地幫助團里的青年演員成長,團的很多青年演員一說到遲老師,都會挑起大拇指。
作為農(nóng)村走出來的著名京劇表演藝術(shù)家,遲小秋在成名后依然保持著儉樸的作風。
據(jù)《名人的家事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