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杰 ,虞煥新 ,沈毅 ,陳煒 (.浙江明杰建設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浙江建設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 杭州 33)
隨著城市化的高速推進,超高性能混凝土以其超高強度、超高韌性、超高抵抗變形和開裂能力、超高耐久性和超長服役壽命,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到對結構及性能有特殊要求的諸多領域,如嚴酷環(huán)境下及特種行業(yè)中的超高層化、超大跨度化、薄壁重載結構等。
在制備超高性能混凝土中,摻入超細混合材是制備高性能混凝土不可缺少的組分,這已經(jīng)在混凝土科學與工程界形成了共識。
1.1.1 優(yōu)質(zhì)水泥
南京小野田水泥廠生產(chǎn)的“小野田”牌P·II52.5R硅酸鹽水泥,其礦物組成、化學成分及物理性能見表1、表2、表3所示。
水泥熟料礦物組成 表1
水泥熟料化學組成 表2
水泥物理與力學性能 表3
1.1.2 超細混合材料
超細混合材料采用南京熱電廠生產(chǎn)的I級優(yōu)質(zhì)粉煤灰(UFA)。??瞎旧a(chǎn)的硅灰(SF),其化學成分、物理性能示于表4和表5,粒徑分布及形貌分別見圖1和圖2所示。
超細混合材主要化學成分 表4
超細混合材的物理性能 表5
圖1 原材料粒徑分布
圖2 粉體材料顆粒形貌
1.1.3 微細金屬纖維
江西贛州大業(yè)金屬纖維廠生產(chǎn)的微細表面鍍銅鋼纖維,直徑0.2mm,長度13mm,長徑比 lf/df=65,彈性模量210GPa,抗拉強度≥2100MPa。
1.1.4 細集料
最大粒徑2.5mm的普通黃砂,細度模數(shù)2.26,連續(xù)級配,堆積密度1.4g/cm3,表觀密度 2.4 g/cm3。
1.1.5 粗集料
最大粒徑為10mm的玄武巖碎石,表觀密度 2.8 g/cm3,堆積密度 1.5 g/cm3,壓碎值3%。
1.1.6 納米SiO2
表面過孔型,平均粒徑20mm左右,SiO2含量99%以上,其XRD及TEM測試圖片分別如表5和表6所示。
1.1.7 外加劑
上海巴斯夫公司生產(chǎn)的聚羧酸型高效減水劑,固含量40%,減水率≥40%。
為了使得各組分在體系中均勻分布,采用先干后濕的拌合工藝,其工藝流程見圖3所示,養(yǎng)護方式為標準養(yǎng)護(溫度20±2℃,濕度>90%)。
圖3 先干后濕拌和工藝
在實驗的基礎上,優(yōu)選出了超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如表6所示。
超高性能水泥基復合材料(UHPCC)基體配合比 表6
超高性能混凝土在不同齡期(7d、28d、90d、180d)的抗壓強度及抗折強度隨養(yǎng)護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如圖4、圖5所示。
圖4 不同齡期對抗壓強度的影響
圖5 不同齡期對抗折強度的影響
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備技術除優(yōu)化材料組成外,為了使得各粉體材料在體系中均勻分布,制備工藝是保證水泥基材料超高性能的重要方面。其關鍵技術在于復合超細混合材、水泥的均勻混合在超高性能混凝土基體中的均勻分布。
從圖1和圖2可以看出,就粒徑大小而言,硅灰<粉煤灰<水泥,這使得硅灰和粉煤灰在水泥漿體中能更好的發(fā)揮顆粒填充效應,同時由于硅灰和粉煤灰顆粒均呈圓形,故有利于提高水泥基材料的流動性和相應的減水效應,從表4可以看出,超細粉煤灰和優(yōu)質(zhì)硅灰中含有大量的SiO2,其中的活性成分能促進水泥的二次水化生成更多的C-S-H凝膠,從而改善水泥基材料的結構,提高材料的宏觀力學性能。
①超細混合材面廣、量大,來源豐富;同時有利于粒徑填充和化學成分互補與功效互補的優(yōu)勢,最大限度地取代水泥熟料用量,減少因大量水泥水化產(chǎn)生的水化熱對材料帶來的負面影響。
②本試驗選取硅灰和優(yōu)質(zhì)I級粉煤灰,通過這些粉體材料的粒徑疊加與化學成分的優(yōu)勢互補及納米尺度的C-S-H數(shù)量的增多和孔隙率的下降,提高致密性并充分發(fā)揮納米尺度C-S-H的作用,從而進一步提高了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各項性能,不僅能達到節(jié)能、節(jié)資、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有效提高混凝土工程材料的抗毀傷能力,使得混凝土工程材料走上節(jié)能減排、環(huán)境友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