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芬
(丹巴縣中藏醫(yī)醫(yī)院 四川 甘孜 626300)
用藥時機和用藥質量關系到患者身體健康,也關系到臨床治療有效性。因此,提高臨床用藥的合理性以及科學性,對于保證患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有著重要意義[1]。所以,一定要加強中藥臨床合理用藥,提高臨床治療有效性,進而保證患者身體健康。本文針對重要臨床合理用藥安全性進行了調查,并提出了應對方法。
在本院收治的使用中藥作為治療藥物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期限為2017 年3 月—2018 年3 月,一共有200 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07 例,女性患者93 例,年齡21 歲~81 歲,平均年齡是(45.36±10.35)歲,疾病類型消化內科、呼吸內科、心血管內科、其他,分別有56 例、61 例、64 例、19 例。全部患者中有57 例出現(xiàn)了不良反應。針對此實施了用藥干預,并在2018 年4 月—2019 年4 月期間收治使用中藥治療的患者200 例作為對照組。
運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分析57 例出現(xiàn)不良反應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的情況、中藥使用情況,具體包括藥物配置、用藥時間、中藥配方、用藥途徑、是否聯(lián)合用藥、用藥劑量等等??偨Y出引發(fā)不良反應的原因,提出有針對性的應對方法,并做就用藥干預前后的情況進行對比[2]。
不良反應引發(fā)原因包括人為因素、藥物因素、其他因素;比較用藥干預前后不良反應情況的變化。
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n)表示計數(shù)資料中的例數(shù)、(%)表示百分數(shù),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從表1 中可以看出,因為缺乏辯證的治療而導致出現(xiàn)不良反應的患者最多,一共有19 例,比例達到了33.3%,其次為炮制中藥時的方法使用不當,一共有12例,所占比例是21.1%,見表1。
表1 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的原因
從表2 中可以看出,經(jīng)過用藥干預之后,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的情況明顯減少,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0%,與沒有實施用藥干預前做比較存在差異,并且差異比較明顯,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用藥干預前后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情況[n(%)]
針對中藥臨床用藥不良反應引發(fā)的原因,醫(yī)院采取的對策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重視源頭控制。針對藥品采購,必須依照相應制度開展;并確保中藥存儲和管理達到用藥標準,避免氧化、潮濕、直接光照等不良因素的影響,特別像注射劑、滴眼劑等類別,必須要避免陽光直射。同時,嚴格執(zhí)行藥方審核制度,發(fā)現(xiàn)不當配伍,必須立刻糾正。另外要建立患者、藥師、醫(yī)師之間的溝通渠道,保證三者有效溝通。其次,保證辯證用藥。在中藥使用過程中,一定要用辯證理論確定用藥劑量、藥品種類、劑量等,以患者具體病情、用藥過敏史、用藥史等為基準,區(qū)分個體之間差異;如果是中藥和西藥結合應用的情況,一定詳細地了解各個藥物之間的差異,防止配伍禁忌出現(xiàn)。再次,給予患者科學的用藥指導。使用中藥類型的注射劑時,必須詳細閱讀說明書,保證藥液配置順序符合標準,注射之前,查看藥液是否存在變色、沉淀、漏氣等問題;嚴格遵守無菌操作的原則,如果需要與其他藥物配伍應用,應當注意用藥的劑量以及疊加效應。在患者接受注射的時候,必須詳細觀察,定期巡視,詢問患者注射時的感覺,如果有異常情況出現(xiàn),必須及時處理,減少不良反應情況出現(xiàn)。最后,制定嚴格的人員管理制度。針對重要的調配、發(fā)藥、審核等環(huán)節(jié),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每一位涉及到中藥的人員,均應當認真學習中藥知識,提升自身業(yè)務能力。
此次研究中,經(jīng)過用藥干預后,中藥臨床用藥時出現(xiàn)不良反應的患者比較少,與干預前對比存在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見用藥干預的積極意義。因此,必須規(guī)范中藥的臨床用藥行為、強化辯證用藥、給予患者正確的用藥指導、強化藥物源頭控制,從而保證中藥使用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