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婭君
(鎮(zhèn)江市第四人民醫(yī)院 江蘇 鎮(zhèn)江 212000)
感染性休克是臨床上一種較為常見的危重癥患者臨床綜合征,以持續(xù)低血壓、組織器官低灌注、交感神經異常等為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如果休克無法得到有效的逆轉,則有可能導致患者出現(xiàn)代謝紊亂、細胞損傷、組織缺氧等情況,甚至會因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多臟器功能衰竭等嚴重并發(fā)癥而導致患者死亡[1]。本院將去甲腎上腺素聯(lián)合多巴酚丁胺應用于2016 年2 月—2019 年5月期間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療工作中,并與單純多巴酚丁胺治療進行對照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于2016 年2 月—2019 年5 月期間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54 例,男性、女性患者分別為29 例、25 例;年齡27 ~73(56.68±10.25)歲;敗血癥、腹腔感染、重癥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急性肝膿腫及急性膽管患者分別為5 例、12 例、9 例、11 例、4 例及13 例。將上述患者隨機分為參照組和治療組各27例,兩組患者在基線資料做t檢驗或χ2檢驗,差異不顯著(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可比。
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常規(guī)的液體復蘇、吸氧、抗感染、控制血糖、營養(yǎng)支持等治療,并經中心靜脈采用微泵泵入血管活性藥物。參照組患者應用多巴酚丁胺治療:給予初始劑量2ug/(kg·min)的巴酚丁胺,每隔2min 追加劑量,但是最大劑量要控制在15ug/(kg·min)以內。治療組患者應用去甲腎上腺素聯(lián)合多巴酚丁胺治療:多巴酚丁胺的使用方法和劑量與參照組相同,給予初始劑量0.1ug/(kg·min)的去甲腎上腺素,每隔2min追加劑量,但是最大劑量要控制在0.5ug/(kg·min)以內[2]。
(1)臨床效果:患者用藥12h 后呼吸困難、紫紺癥狀改善顯著,血壓正常,尿量增加,神志轉清,則判定為顯效;患者用藥12h ~24h 后呼吸困難、紫紺癥狀有所好轉,血壓和尿量均有所改善,神志轉清,則判定為有效;若未達到上升標準,則判定為無效[3]。(2)對患者治療前、治療6h、12h、24h、48h后的血乳酸水平進行檢測并對比[4]。
對研究相關數(shù)據(jù)結果進行完整的收集,并統(tǒng)一導入版本為SPSS23.0 的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行t檢驗;用χ2檢驗來進行兩組總有效率(%)的比較,如果所檢測P<0.05,則表示數(shù)據(jù)兩兩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8.89%,高于參照組的66.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8.657,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對比[n(%)]
就治療前的血乳酸水平而言,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6h、12h、24h、48h 后,兩組患者的血乳酸水平均呈現(xiàn)出降低趨勢,但是治療組顯著低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不同時點血乳酸水平對比(±s,mmol/L)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不同時點血乳酸水平對比(±s,mmol/L)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6h 12h 24h 48h治療組 27 5.44±1.11 3.30±0.48 3.06±0.36 2.57±0.36 2.07±0.35參照組 27 5.45±1.09 3.99±0.55 3.56±0.39 3.21±0.33 2.88±0.33 t - 2.251 6.584 6.325 7.120 8.261 P - 0.897 0.000 0.000 0.000 0.000
感染性休克是目前臨床上死亡率僅次于心腦血管疾病的第二大致死性病因,由于病情變化快、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因此選取有效的藥物來快速升高血壓、提高血液灌注、改善組織缺血缺氧狀態(tài)對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就治療有效率而言,治療組為88.89%,高于參照組的66.67%,χ2=8.657,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6h、12h、24h、48h 后,兩組患者的血乳酸水平均呈現(xiàn)出降低趨勢,但是治療組顯著低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綜上所述,感染性休克患者應用去甲腎上腺素聯(lián)合多巴酚丁胺治療的臨床效果滿意,能夠使血乳酸水平快速降低,對改善患者的血流動力學以及提高治療有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