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龍 蔡菲菲 劉蛟龍 馬剛(通訊作者)
(山東大學生殖醫(yī)學研究中心泌尿外科和男性生殖科 山東 濟南 250001)
男性不育癥(maleinfertility)是由男方因素導致的不孕不育,約占不孕不育夫婦的50%,在所有因素中,無精子癥是較為棘手的一類疾病,約占5%~20%[1]。無精子癥是指3 次及3 次以上精液常規(guī)檢查,以及精液離心后沉渣鏡檢均未查見精子,同時排除不射精和逆行射精[2]。無精子癥臨床上通常分為梗阻性無精子癥(obstructiveazoospermia,OA)、非梗阻性無精子癥(nonobstructiveazoospermia,NOA)、混合型無精子癥(combinedazoospermia)[3]。本研究回顧性收集了42 例在我中心行睪丸活檢術的無精子癥患者的臨床資料,初步探討睪丸穿刺活檢術與睪丸切開活檢術在無精子癥患者中的應用,并對其安全性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回顧性收集2019 年1 月—9 月在我中心行睪丸活檢的無精子癥患者共計42 例。所有患者均行3 次及以上精液常規(guī)檢測未查見精子,離心后沉渣鏡檢亦未查見精子,同時排除不射精和逆行射精等射精功能障礙。所有患者在治療前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根據(jù)手術方式的不同,將患者分為2 組,比較TESA 組與TESE 組在年齡、睪丸體積、卵泡刺激素、黃體生成素、睪酮、血清抑制素B、手術時間、獲精率、術后并發(fā)癥方面是否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
TESA:患者平臥于手術臺,消毒、鋪單,局部精索阻滯麻醉,麻醉起效后,左手固定手術側睪丸,繃緊陰囊皮膚,取睪丸中上部,陰囊血管稀少處為穿刺點,將20ml側孔穿刺針依次經(jīng)皮膚、皮下組織、白膜刺入睪丸,反復抽吸,將獲取的睪丸組織送病理,囑患者局部壓迫止血5 ~10 分鐘。
TESE:患者平臥于手術臺,消毒、鋪單,局部精索阻滯麻醉,麻醉起效后,左手固定手術側睪丸,繃緊陰囊皮膚,逐層切開皮膚、皮下組織、白膜,用虹膜剪剪取少量睪丸組織送病理,逐層間斷縫合白膜、皮下組織、皮膚,加壓包扎,壓迫止血5-10分鐘。
數(shù)據(jù)處理應用SPSS20.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比較TESA 組與TESE 組之間在年齡、睪丸體積、卵泡刺激素、黃體生成素、睪酮、血清抑制素B、手術時間、獲精率、術后并發(fā)癥方面是否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對比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的年齡、睪丸體積、卵泡刺激素、黃體生成素、睪酮、血清抑制素B 之間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手術時間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所有患者的總體獲精率為52.38%(22/42),TESA 組獲精率為45%,TESE組為59.1%,兩組間獲精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834,P=0.361),對所有入組患者進行隨訪,均未發(fā)現(xiàn)術后切口感染、陰囊血腫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表1 兩組的數(shù)據(jù)對比(±s)
表1 兩組的數(shù)據(jù)對比(±s)
組別 TESA 組(n=20) TESE 組(n=22) t P年齡(歲) 29.70±5.41 31.41±6.88 0.888 0.380睪丸體積(ml) 13.44±6.09 13.55±6.79 0.05 0.961 FSH(IU/L) 13.55±8.90 14.13±11.13 0.185 0.854 LH(IU/L) 6.68±3.19 8.35±5.54 1.132 0.265 T(ng/dl) 380.90±103.96 408.13±163.36 0.637 0.528 INHB(pg/ml) 82.80±74.25 67.41±56.07 0.523 0.607手術時間(min) 1.65±1.20 10.64±1.92 17.983 0.000
無精子癥在男科領域較為常見,也是較為棘手的臨床疾病,目前治療手段有限。隨著顯微外科技術的進步,部分梗阻性無精子癥患者選擇了顯微外科重建手術[4],有望使配偶獲得自然妊娠,也有少部分非梗阻性無精子癥患者采用內(nèi)科治療,獲得了理想效果,大部分的無精子癥患者治療效果欠佳,最終選擇了睪丸活檢術甚至供精治療。雖然卵泡刺激素、睪酮、血清抑制素B、影像學檢查等均能不同程度的預測睪丸生精功能,然而,睪丸活檢術仍然是診斷睪丸生精功能的金標準。
開放式睪丸切開活檢術是睪丸活檢的標準術式[5],臨床上其他手段無法獲取睪丸組織時,最后都采用睪丸切開獲得睪丸組織。睪丸切開活檢術相對創(chuàng)傷較大,需要縫合、包扎等過程,手術時間長,術后恢復慢,患者往往難以接受。國內(nèi)學者陳冰等[6]報道采用不同規(guī)格穿刺針行睪丸穿刺活檢,臨床療效確切,0.7mm蝶形針獲得充足的睪丸組織,需要更多的穿刺次數(shù),并發(fā)癥較1.6mm 及1.2mm 側空針發(fā)生幾率高。劉作強等[7]采用睪丸尖鉗穿刺,亦獲得了良好的效果。本中心采用1.6mm 側空針行睪丸穿刺活檢術,醫(yī)用耗材簡單、成本低,術后隨訪,與睪丸切開活檢組相比,并發(fā)癥無明顯差異,手術時間顯著縮短(P<0.05),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本研究中系統(tǒng)研究了兩組的年齡、睪丸體積、卵泡刺激素、黃體生成素、睪酮、血清抑制素B 等基礎資料,未發(fā)現(xiàn)統(tǒng)計學差異。所有患者的總體獲精率為52.38%(22/42),TESA 組獲精率為45%,TESE 組為59.1%,兩組間獲精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證實睪丸穿刺活檢術是一種有效的診療手段。
綜上,睪丸穿刺活檢術與睪丸切開活檢術都是輔助診斷睪丸生精功能安全、有效的手段,睪丸穿刺活檢術因其手術時間短、操作簡便、患者耐受性好而更具有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