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超
江蘇宜興 宜興 214221
以“中國陶都、陶醉天下”之美名名揚天下的宜興,為世人貢獻了獨步天下的紫砂壺制作技藝。在只此一家、別無分店的紫砂礦料的加持之下,宜興的紫砂藝人特別珍惜手中的泥土,充分地發(fā)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和靈巧的雙手,把手工成型這一特點完美地呈現(xiàn)出來。紫砂技藝之所以區(qū)別于其他的陶瓷藝術,最主要的就是其成型手法,在紫砂初創(chuàng)時期,也是沿襲著過去的模具制作,一直到時大彬時代才開創(chuàng)了紫砂壺的全手工創(chuàng)作。在陣陣的拍打泥片聲中,一件件充滿了紫砂藝人想象力,凝結著紫砂藝人辛勤汗水的紫砂壺運用而生。從紫砂藝術的造型來看,可以分為圓器、方器、花器、筋紋器等等不同的形式,我們最為熟悉的就是圓器了,因為它不僅僅外觀圓潤、討人喜歡,而且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之中非常順手;而方器則橫平豎直,除了表現(xiàn)一定的精神內(nèi)涵之外,更多地是凸顯創(chuàng)作者的與眾不同;花器的造型惟妙惟肖,反映的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態(tài);筋紋器則聚焦于瓜果花卉的筋紋紋理,突出秩序感和旋律之美。在這些紫砂藝術器型之中,許多的器型與陶刻藝術相結合,彰顯出了紫砂壺的人文雅韻,把紫砂器從簡單的實用之物升華成為藝術品,走進人們的心靈,引起大家的共鳴。
圖1
紫砂作品“龍吟壺”(見圖1)結合了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象征和“大巧不工、大象無形”的藝術特點,并沒有采用過多的造型藝術渲染,而是通過壺鈕的點綴和壺身的陶刻藝術來凸顯出此壺的與眾不同。此壺壺身飽滿圓潤、層次分明,似乎有著天圓地方的渾厚和江河湖海的寬廣,壺底的設計也是非常的到位和靈巧,在增加了美觀的同時,更顯示了端莊穩(wěn)重之態(tài)勢;壺嘴為鋼管直流,出水有力,沒有一絲的拖泥帶水;與之相對應的壺把渾圓粗獷、氣勢不凡,端握非常的舒適,和壺嘴在一張一弛之間和諧融洽;壺蓋嵌入壺身,嚴絲合縫,氣密性非常良好;此壺的點睛之筆在于壺鈕的設計是一條盤旋的龍的形象,有點卡通可愛的龍位居壺蓋正中,仿佛俯瞰天下、昂首長吟;壺身的山水陶刻內(nèi)容豐富、層次分明、細節(jié)到位、大氣磅礴,恰如其分的搭配龍的形象,有一種舍我其誰、君臨天下的感覺。在設計和創(chuàng)作此壺的過程之中,也參考和臨摹了許多的關于龍題材的紫砂壺,決定設計和壺型相匹配和諧的龍吟形象,再配合壺身的山水畫卷,可謂是相得益彰、增色無窮。從整體上來看此壺“龍吟”,在題材的定位上可以說是一件文人雅器,有低調(diào)飽滿的壺身設計,有山明水秀的陶刻藝術,還有惟妙惟肖的龍形壺鈕,仿佛一方印鑒。再上手摩挲此壺,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其中紫砂技藝的大巧不工和陶刻藝術的無窮魅力,經(jīng)過長期的把玩之后,紫色的壺身飽吸茶葉的汁水,會呈現(xiàn)出無與倫比的色澤和溫潤如玉的質(zhì)感,讓大家真正地感受到龍吟天下的文化內(nèi)涵。
“月明湖水龍吟細,云度吳山雁到稀”,龍吟在中國傳統(tǒng)歷史文化之中可以經(jīng)??吹?,一方面是指代一種聲音,如同“龍吟虎嘯”一般,還有一種是指代君王的命令,如“起陸之貴,際會如期,虎嘯風生,龍吟云萃,固非偶然也?!笨傊堃骺芍^是非常特別的存在,關于龍的形象,從古至今的學者專家們也在一直反復地研究和論證,其由來應該是古代的先民們面對自然的災害等等力量無能為力,于是渴望把生活之中所看到的動物形象和一些想象的超能力,例如可以行云布雨、噴出火焰、變幻萬千等等特征綜合起來,從而形成了龍這種比較抽象的神獸,在漫長的歷史演變之中逐漸成為了中華民族的圖騰,龍文化也成為了炎黃子孫比較推崇的文化精神。這件紫砂作品“龍吟壺”正是基于這種文化傳承的考量,在傳統(tǒng)器型的基礎之上用龍吟的形態(tài)來比擬壺中傾倒而出的茶水,再搭配壺身的山水畫卷,可謂是龍吟天下、風生水起,相得益彰、風云際會。
在紫砂藝術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之中,除了紫砂泥料獨特的存在和良好的性能之外,宜興的紫砂藝人非常善于不斷地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借鑒古人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把許多國人精神的象征元素融入其中,例如植物之中的四君子“梅蘭竹菊”,動物之中的老虎、獅子、松鼠等等,還有傳說中的中華圖騰龍的形象,運用得非常廣泛。這些我們耳熟能祥的題材形象和紫砂藝術完美地結合起來,共同構建了我們國人心目之中的精神寄托和文化蘊含,讓紫砂技藝永遠傳承,紫砂文化淵源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