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實驗組采用混合教學法,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方法教學。統(tǒng)計比較兩組學生的患者安全教育內容掌握程度和對教學滿意度。結果:患者安全教育7個維度分別是臨床安全、安全文化、團隊合作、有效溝通、"/>
劉長紅 劉穎 袁琳 龐博 彭玉勃 王磊 梁爽
【摘? 要】目的:探索混合式教學法在外科護理教學中強化患者安全教育的作用。方法:隨機抽取2017級全日制護理本科班1班40名學生為對照組,2班40名學生為實驗組,由同一教師授課。兩組學生在年齡、性別、專業(yè)基礎課成績和實驗前患者安全知識掌握度等方面,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實驗組采用混合教學法,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方法教學。統(tǒng)計比較兩組學生的患者安全教育內容掌握程度和對教學滿意度。結果:患者安全教育7個維度分別是臨床安全、安全文化、團隊合作、有效溝通、管理安全隱患、了解人和環(huán)境因素、識別和回應不良事件和緊急事件,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實驗前相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后兩組相比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對教學滿意評價,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混合式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外科護理中患者安全知識內容掌握程度和教學滿意度。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法;外科護理教學;患者安全教育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9-0246-01
患者安全是指通過最小錯誤將不必要的醫(yī)療風險和傷害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1]。隨著醫(yī)療保健環(huán)境中不良事件和用藥錯誤的發(fā)生率不斷增加,人們更加重視將患者安全能力納入衛(wèi)生專業(yè)教育。我院應用混合式教學法在外科護理教學中進行強化患者安全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我院2017級兩個全日制護理本科班學生80人,年齡21-22(21.5±2.61)歲。其中,女63人,男17人。隨機抽取1班40名學生為對照組,2班40名學生為實驗組,由同一教師授課。兩組學生在年齡、性別、專業(yè)基礎課成績和實驗前患者安全知識掌握度等方面,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
1.2研究方法
實驗組采用混合教學法,利用線上教學平臺資源進行理論學習,在課程中進行臨床患者安全知識強化教育,即圍繞患者安全教育,重點強化患者安全知識點。理論學習完成后利用慕課堂平臺進行知識點的測試。線下教學開發(fā)病人安全教育案例,利用情景教學法模擬強化所學知識及臨床應用,課后進行反思總結。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方法教學。
1.3評價指標
采用患者安全教育量表(H-PEPSS)評價學生病人安全教育內容掌握程度[2]。其中患者安全得分包括7個維度分別是臨床安全、安全文化、團隊合作、有效溝通、管理安全隱患、了解人和環(huán)境因素以及識別和回應不良事件和緊急事件。采用Likert5級記分法,從“強烈同意”、“同意”、“中立”、“不同意”到“強烈不同意”,分別記為5、4、3 、2 、1 分??偡?7-135分,得分越高,表明護生對患者安全內容掌握的越好。問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果。研究對象通過問卷網(wǎng)填寫問卷,完成后當場提交,有效回收率 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軟件進行統(tǒng)計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學生實驗后患者安全教育內容掌握程度得分比較
兩組學生實驗后在患者安全的各個維度都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01)。
2.2 兩組學生實驗后對教學滿意度的評價
兩組學生在實驗后對教學滿意度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3 討論
3.1混合式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患者安全內容掌握程度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前兩組學生對患者安全內容掌握程度得分低,說明學生缺乏外科護理學相關病人安全知識和實踐技能,并且對學過知識掌握的程度不夠。因此,在外科護理教學中開展病人安全教育是極其必要的。實驗后,兩組學生得分均有提高,但實驗組學生提高更明顯,差異有顯著意義( P<0.001)。這說明混合式教學能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患者安全內容。傳統(tǒng)的教學主要以講授為主,按照書本知識的邏輯結構進行教授,沒有突出患者安全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并沒有引起學生的重視。而混合式教學法利用“線上+線下”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形式,將在外科疾病護理過程中涉及的患者安全知識進行梳理,不僅提高學生的理論基礎,還增加了學生的實踐技能。尤其是線下實踐技能培訓,可以利用案例教學法和情景模擬教學法,不僅提高批判性思維的能力,還增強了學生人文素養(yǎng)[3]。
3.2 混合式教學提高護理學生對外科護理學的教學滿意度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后兩組學生對教學滿意度評價,實驗組學生更滿意,差異有顯著意義(P<0.001)。這說明混合式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了傳統(tǒng)課堂“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變成了主動學習[4]。另外,線上教學微視頻制作精良,而且每個視頻長度控制較好,不會過于冗長,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情況選擇觀看的地點、次數(shù)以及時間,靈活方便,具有自主性,更加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5]。授課任課教師可以通過線上平臺數(shù)據(jù)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從而教學更有針對性。
參考文獻
[1]? Institute of Medicine. To err is human: building a safer health system. Kohn LT, Corrigan JM, Donaldson MS, editor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000.
[2]? Ginsberg L, Castel, E., Tregunno, D., & Norton, P . G. . The H-PEPSS: An instrument to measure health professionals perceptions of patient safety competence at entry into practice[J].BMJ Quality and Safety, 2012, 21:676-84.
[3]? 陳鳳欽.基于案例法在外科護理教學中強化患者安全教育的應用[J]. 讀與寫,2017, 14(28): 240-9.
[4]? 馮雅楠,黃琴,祖百法. 外科護理學課程混合式教學法的構建研究[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20, 38(10): 89-90.
[5]? 朱美霖,曹菊琴,姚惠琴,等.微課程在高等醫(yī)學院校醫(yī)用化學教學中的設計和應用[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8, 1: 14-5.
基金項目:
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 GBC1317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