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永慶
本文分析了核桃黑班病的防治和木瓜銹病、炭疽病的防治,提出了注意事項,以供參考。
一、核桃黑斑病的防治
核桃黑斑病也稱為細菌性黑斑病、核桃黑、黑腐病,是為害核桃生長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為害葉片、幼果、嫩枝,在核桃產地均有發(fā)生。一般可造成10%的減產,病害高發(fā)年份可造成20%~30%的減產,給果農造成損失。
1、發(fā)病規(guī)律及發(fā)病癥狀
病菌在枝梢或芽內越冬,翌年春季條件適宜時萌發(fā)。病菌通過風力、雨水進行傳播,引起發(fā)病。嫩葉發(fā)病,葉片上出現多角形褐色病斑。老葉發(fā)病,葉片上呈中央灰褐色,邊緣褐色的圓形病斑,有的病斑外圍有黃色暈圈。發(fā)展后,病斑穿孔。后期多個病斑融合連片,形成大病斑,病葉死亡;幼果染病,初期表皮上生出小而稍隆起的褐色軟斑。發(fā)展后病斑擴大,呈外圍有水漬狀、中央凹陷的黑色大病斑。嚴重時果仁變黑腐爛。老果也有染病,但只達外果皮;嫩梢染病,枝梢上生有稍凹陷的褐色長形病斑,嚴重時病斑包圍枝條,導致病部以上部分枯死。黑斑病多發(fā)生在栽植密度大、樹冠稠密,通透性不良,一般弱樹、老樹發(fā)病嚴重。
2、防治方法
防治核桃樹黑斑病,應遵循綜合防治的原則。加強管理,增強樹勢。發(fā)現病葉、病果、病枝立即清除,帶離園外集中處理。剪除枯枝,減少越冬菌源。養(yǎng)分不足的園地,要及時施肥追肥,保證養(yǎng)分的供應,是確保核桃產量的基礎。尤其是在核桃樹發(fā)芽前的水肥管理是一年中最重要的階段,是保證核桃樹正常萌芽、開花、結果、豐產最行之有效的措施。秋季收獲果實后,要清潔果園。樹干、樹枝上涂抹護樹將軍,減少樹體上的病菌數量,保溫、消毒防霜凍。同時還要噴灑護樹將軍,對全園做好越冬前的消毒處理工作。采收時盡量少采用棍棒敲擊,減少樹體傷口。及時防治核桃舉肢蛾等害蟲。
藥物防治。對修剪口、傷口要及時涂抹防腐膜進行保護,防止病菌侵入、雨水污染。對出現病變的核桃樹,對病樹噴灑藥劑加新高脂膜的同時,還要全園噴灑加新高脂膜或潰腐靈藥劑,避免病害的擴展蔓延。要及時防治害蟲,減少樹體傷口,可用25%的對硫磷微膠囊或25%辛硫磷微膠囊劑,兌水30~50kg噴灑樹冠下地面,15~20d噴1次,連噴2次。噴藥前清除雜草,噴藥后中耕,可有效延長藥效,提高防蟲效果。
在落花后用72%農用鏈霉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或40萬單位青霉素鉀鹽對水稀釋成5000倍液噴霧防治;在萌芽前用3~5°Bé石硫合劑噴霧防治;坐果后用多菌靈加上保護性殺菌劑噴霧防治。多雨季節(jié),雨后可用600~800倍液的多菌靈或福星等殺菌劑噴霧防治,12d左右噴1次。
二、木瓜銹病、炭疽病的防治
1、木瓜銹病
木瓜銹病屬真菌性病害,是為害木瓜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為害葉片,也可為害葉柄、嫩枝及幼果。3~5月是病害的高發(fā)階段,病害流行年份一般可造成20%~30%的減產。
(1)發(fā)病規(guī)律及發(fā)病癥狀
病菌在檜柏上越冬,翌年3~5月條件適宜時活躍萌發(fā),引起發(fā)病。病菌可借助借風力進行傳播,侵染發(fā)病,產生病斑。病斑上的銹孢子器散出的銹孢子,隨風落在檜柏并侵入寄主體內越冬。葉片發(fā)病,初期葉片上生出有光澤的橙黃色小斑點。發(fā)展后擴大成5mm左右的圓形病斑,有黃色粘液。病部增厚并向葉背隆起,且生有灰黃色毛狀物,風力及其他外力作用下毛狀物破裂,散出鐵銹色粉末,為銹病的重要特點。后期病斑變黑,枯死或稅落。新梢、幼果發(fā)病癥狀同于葉片。幼果發(fā)病,易造成畸形果或果實開裂,且果實易脫落。高溫高濕、排水不暢通、灌水過多、枝葉過密、通風透氣采光向較差等都可引起銹病的高發(fā)。適宜發(fā)病的溫度為16~22℃,最適日均溫度為24.5℃,該病的潛育期為9~12d。
(2)防治方法
防治木瓜銹病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為原則。種植木瓜樹宜選在遠離檜柏樹的園地,降低病害發(fā)生幾率。加強園地管理,及時清除轉寄主,減少病源。每年在病好高發(fā)期前,要提前采取藥物防治。木瓜剛現新葉、花前、花后和幼果期,用20%粉銹寧乳油2000倍液,或14.5%多效靈600~8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濕粉劑2000~25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1500~2000倍液等噴霧防治,12~15d噴1次,連噴2次。噴藥間隔時間不宜過短,尤其是使用唑類藥劑,用藥間隔時間過短,會引發(fā)矮化現象。
2、木瓜炭疽病
木瓜炭疽病是為害木瓜生產的重要病害,5~9月為發(fā)病高峰期,終年均可為害木瓜。主要為害果實,葉片、葉柄也可受害,病害嚴重時發(fā)病率高達20%~50%,嚴重影響木瓜產量和品質。
(1)發(fā)病規(guī)律及發(fā)病癥狀
病菌在病株僵果、葉、葉柄和地面病殘體上越冬,是翌年主要侵染源,可通過風力、雨水進行傳播。病菌從表皮、氣孔、傷口侵入果實、葉片、葉柄,引起發(fā)病。
幼果和成熟果均可受害,果實發(fā)病,果面上生出水漬狀的黃白色或暗褐色小圓形病斑。發(fā)展后,病斑迅速擴大至5~6mm,中央稍凹陷,并出現同心輪紋和赭紅色凸起小粒點。病部果肉呈褐色,病果呈圓錐狀,變軟,味苦。濕度大時,病部生有粉紅色粘液,嚴重時全果腐爛,失水后形成黑色僵果,大部分病果脫落,少數越冬不脫落;葉片發(fā)病,初期在葉緣、葉尖或葉片上出現,不規(guī)則狀的褐色病斑。發(fā)展后,病斑上生出黑色小粒點;葉柄染發(fā)病多發(fā)生在即將脫落或已脫落葉柄上。初期病健部界線不明顯,發(fā)展后病斑上也生有一堆堆黑色小點或赭紅色小點。病健部分的分界明顯。另外,在果實貯運期間也可被浸染。炭疽病在高溫高濕,或地勢低洼,園地常常積水,雨水多,排水不暢,果皮傷口多等條件下都會因其病害的高發(fā)。
(2)防治方法
防治木瓜炭疽病已農業(yè)防治為主,藥物防止相結合的原則。園地不宜選在地勢低洼地,采收果實時,要帶柄采摘,輕拿輕放,盡量避免傷到果皮,減少人為造成的傷口。冬季徹底清潔果園,將病果、僵果、病葉、病枝收集后集中燒毀或深埋,減少越冬菌。合理施肥追肥,提高樹勢,增強其自身抗病蟲害的能力。及時剪枝,疏除過密枝葉,提高通風采光性。及時清溝,保持排水暢通,降低院內濕度,減少發(fā)病因素。另外,要及時防治蟲害,降低蟲害傳播病菌。
冬季噴施3~5°石硫合劑,花蕾期至幼果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25%咪鮮胺乳油500~1000倍液,或50%多菌靈1000~15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等噴霧防治,10d噴1次,連噴3~4次。采收的果實,可采用46~48℃熱水浸果20min。或用50%多菌靈100倍藥液浸泡1min,撈出晾干,可有效降低儲運過程中的發(fā)病率。
三、注意事項
1、防治病害宜早不宜晚,要將病害控制在萌芽狀態(tài),盡量避免病害的快速擴展蔓延。
2、加強園地管理,是防治病蟲害最簡單、最有效、最經濟的方法。
3、藥物防治病蟲害時,要嚴格按照說明,并要幾種藥物交替使用,避免因單一用藥產生抗藥性,影響防治效果。
4、為保證果實品質,采收前15d禁止用藥。
綜上所述,生產中,及時有效地防治核桃黑斑病、木瓜銹病、木瓜炭疽病,是保證核桃樹、木瓜樹健壯生長的前提條件之一,是保證核桃和木瓜產量穩(wěn)定、質量上乘的前提要素之一,更是確保產量和質量、增收增效的重要措施和方法。
(作者單位:725899陜西省安康市白河縣林業(y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