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華
摘 要: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將閱讀定為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按罅μ岢骄啃蚤喿x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本文從探究性閱讀的內(nèi)涵、如何在探究性閱讀中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呢來闡述。
關鍵詞: 探究性;個性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將閱讀定為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按罅μ岢骄啃蚤喿x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在語文課程總目標中提出“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和反應往往是多元化的,閱讀教學應努力讓課堂成為張揚學生個性的廣闊空間。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改變純“接受性”學習,倡導探究性的學習,啟發(fā)學生多方向、多元化地去解讀文本。
一、探究性閱讀的內(nèi)涵
探究性閱讀,顧名思義,就是用探究的方式進行閱讀。探究即“探索研究”,探就是“試圖發(fā)現(xiàn)”。就是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把充裕的時間和空間讓給個性不同、潛能不同、體驗不同的學生,促使發(fā)展水平有差異的學生都可通過探究性閱讀來提高自己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閱讀能力,使自己的個性獲得發(fā)展。
所謂學生個性化閱讀,它是學生個體從書面語言中獲取信息,并與非認知因素互為影響的活動,存在著個別差異;它是學生借助文本與作者對話的心理過程,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它是教師引導學生探究性、創(chuàng)造性地感受、理解、評價、鑒賞文本的過程。由于每個學生的生活積淀、文化底蘊、審美情趣千差萬別,因此,它是一種個性化行為。而隨著新課程的頒布,向自我開放的課程尤其令我們關注。它意味著學生的閱讀將凸顯個性,張揚個性。
二、如何在探究性閱讀中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呢?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培養(yǎng)探究意識
教師作為學生探究活動的促進者、合作者和激勵者,應該在引導學生質疑的基礎上,組織、幫助學生澄清問題情境。探究性閱讀從學生提問開始,是一種問題質疑式學習。問題,可以由教師提出,也可以由學生提出,但應要逐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應結合課文和現(xiàn)實社會生活來創(chuàng)設,這種情境必須是一種開放性的、富有新意的、比較復雜的問題情境,教師要啟發(fā)、引導、幫助學生提出問題。有了問題,就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意識,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驅動下自主地閱讀,實現(xiàn)語文的再創(chuàng)。如在教《黃河是怎樣變化的》一文時,教師先播放兩段錄像:一是黃河源頭清流潺潺,水草豐美,一個個青翠的湖泊鑲嵌在綠草地中。二是黃河的中下游,濁浪翻滾,不斷從黃土高坡傾瀉而下,兩岸土地荒蕪,黃土裸露。面對這兩個截然不同的真實情境,教師問:“看到這些,你們想問些什么?”于是學生便展開了積極的維活動,爭先恐后地提出一系列問題,如:“黃河水是怎么由清澈變得又黃又渾的?它又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以后會怎樣?”等等問題。
正是由于教師創(chuàng)設了真實的問題情境,啟發(fā)學生圍繞主題提出了各種各樣、具有個性化的問題。針對學生提出的這些個性化問題,教師因勢利導地激勵學生去探究,在這提問、探究、思考的過程中,學生必然獲得個性的發(fā)展。
針對不同的課文內(nèi)容、不同的文體,可以有不同的方式來創(chuàng)設探究的情境,如教學《倔強的小紅軍》《獵人海力布》等歷史、神話故事類課文,可以引導學生探究如何像說書人那樣說一段精彩的故事;教學《有趣的生物共棲現(xiàn)象》《蝙蝠和雷達》等知識性文章,可以引導學生扮演科學家,在角色體驗中引導學生探究如何像科學家那樣深入淺出地講解科學知識,對那些說理性很強的文章,則可以模擬電視節(jié)目中正方、反方辯論的場面,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探究如何根據(jù)課文的內(nèi)容設計正、反各方辯論的話題和辯詞進行爭辯。在這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方法中,最常見、也比較有效的方法是抓住課題質疑、自由閱讀、尋疑釋疑。
(二)師生平等對話,尊重學生個性
營造和諧氛圍。教師應與學生建立一種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關系,使學生身心處于最佳活躍狀態(tài),心情舒暢地投入課堂。語文是人文學科,是具有豐富情感的一門功課,教師要重視學生的需要,重視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為學生的探究、發(fā)現(xiàn)做好準備。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的開始如能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將學生帶入一種和諧、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使學生產(chǎn)生主動學習的愿望。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更要重視對學生的激勵評價,使學生保持探究熱情,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尊重學生的獨立感悟,讓學生在課堂中平等對話,從而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有句名言說得好“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說明不同的人,對同一個人物形象有不同的感受。英國教育家洛克說:“每一個人的心靈都像他們的臉一樣各不相同。正是他們無時無刻地表現(xiàn)自己的個性,才使得今天這個世界如此多彩?!闭Z文閱讀課正是學生個性自由馳騁的領域,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個性的關鍵在于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感悟。探究性閱讀是學生獨立探究課文的學習行為,在這個過程中產(chǎn)生的感悟,必然會各不相同,帶有濃重的個性化的傾向。每個學生對同一學習內(nèi)容,有不同的理解,即使是在同一教師的指導下,即使是同一課文內(nèi)容,都會有不同的感悟,甚至同一學生在不同的時間、情境,對同一內(nèi)容的感悟也出現(xiàn)差異性。這種在研讀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獨特感悟,是正常的、合理的、可喜的,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這些感悟,并大大加以鼓勵、贊賞,因為它對于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讓這些學生,處于平等的地位,讓他們在平等中對話、交流、碰撞,允許他們敢于標新立異,允許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進行爭辯,允許學生自由表達,甚至允許學生出錯。由于不同的學生,對課文有不同的理解和喜好,教師要允許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nèi)容,選擇自己喜歡的內(nèi)容去研讀、去感悟,去選擇自己的個性化的表達、交流的方式。
(三)重視自主創(chuàng)新,張揚學生個性
探究性閱讀,是一種“自主地閱讀、獲取和運用”,帶有很強的實踐性、參與性,它能使學生真正成為閱讀教學活動的主人。教學中,當學生在探究性閱讀時,學習活動愈是自主,探究的過程也就愈能反映學生的個性,也就愈能張揚學生的個性。因此,教師必須真正把學習的“自由”還給學生,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把學習的空間還給學生,把學習的歡樂還給學生,讓學生有充分的條件去自主探索,去讀書研究,真正實現(xiàn)自我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在提出、篩選、確定問題后,教師應盡量讓學生獨立觀察,盡量讓學生獨立地思考、感悟,盡量讓學生充分地讀、充分地說,盡量讓學生自我總結、歸納,使課堂成為一個充滿創(chuàng)造性發(fā)現(xiàn)的樂園,從而充分發(fā)揮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實踐性,使學生個性發(fā)展獲得最佳的效果。
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墩Z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梢?,閱讀教學必須扎實地堅持“以讀為本”的理念,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只有在學生自主閱讀探究過程中不斷提高。因此,在課堂中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多讀書,充分利用機會讓學生通過朗讀、默讀、復讀、分角色讀、賽讀等多種形式,以讀悟語,以讀悟情。
(四)強化課外閱讀,發(fā)展學生個性
新課程標準要求語文學習樹立大語文觀,要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類語文實踐活動。因此,筆者認為課文研讀完后,應創(chuàng)設新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帶著一個更大的問題走出課堂,去進一步查找資料,去調(diào)查訪問,去參加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以滿足不同的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個性需要。如在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之后,就曾經(jīng)讓學生去收集、交流以“送別”為主題的詩歌,去閱讀有關周總理的文章并去研讀、去體會、去交流;教學《新型玻璃》后,引導學生開了個“新型玻璃”信息發(fā)布會,讓學生分別扮演導購員和采購員,進行了自主實踐與交流;教學《威尼斯的小艇》之后,又讓學生編寫導游詞,扮演導游向游人介紹威尼斯小艇的樣子、船夫的駕駛技術、小艇與人們的關系。針對日照的發(fā)展狀況,引導學生編寫宣傳日照的導游詞。宣傳標語,宣傳歌謠、專題報刊向同學、家長進行宣傳;甚至在學習《地球萬歲》后,組織學生進行了小課題研究,引導學生選擇環(huán)保小課題去查找資料、訪問專家、考察研究,撰寫了環(huán)保小論文、建議書,將閱讀探究活動社會化、生活化、時代化。在這些綜合活動中,學生的個性得到了更為自由的、充分的發(fā)展,為今后的全面發(fā)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作者單位:日照市金海岸小學,山東 日照 27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