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磊
【摘 要】幼兒的自主探究活動包括發(fā)現問題、觀察操作、交流合作與解決問題等幾個過程。教師在區(qū)域活動中可通過更新自身教育理念、投放適宜區(qū)域材料、鼓勵幼兒手腦并用和優(yōu)化幼兒互動等的形式,尊重和支持幼兒探究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提升幼兒探究品質,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探究習慣。
【關鍵詞】自主探究;習慣;幼兒;區(qū)域活動
自主探究是基于幼兒自身的認知興趣、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探究需要,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來認識周圍事物,從而不斷豐富認知和探索經驗的過程。自主探究習慣的養(yǎng)成可以讓幼兒擁有持續(xù)不斷的學習動力,體驗更多探索和發(fā)現的快樂,有助于幼兒的終身學習與成長。
一、自主探究習慣的內容
自主探究是幼兒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在區(qū)域活動中發(fā)現問題、主動觀察、交流分享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幼兒經過不斷嘗試和練習,自主探究從不自覺的行為逐漸成為自覺的經?;男袨榱晳T。具體表現為:濃厚的好奇心以及強烈的探究愿望,愿意積極動手、主動參與探究過程,能夠與同伴和教師有效溝通和交流,最終掌握了觀察、比較和探究的基本方法。
(一)發(fā)現問題
幼兒有著極強的好奇心。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在幼兒眼里卻是新奇神秘的,他們總有問不完的問題。幼兒對問題的高敏感性反映出他們的身心處于高喚醒水平,學習興趣易被激發(fā)。幼兒在生活區(qū)里看到了雞蛋,會迫不及待地問教師,為什么雞蛋可以變出小雞?小雞什么時候能孵出來?
(二)觀察操作
幼兒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幼兒通過與物體的相互作用獲得直接經驗,這是幼兒理解抽象概念的基礎。動手動腦的觀察和操作能幫助幼兒對事物有更深刻的理解。例如,在科學區(qū)中,幼兒將紅黃顏色混合后發(fā)現了變成了綠色,于是多次操作觀察,最終積累了顏色混合的直觀經驗。
(三)合作交流
幼兒是社會性成員,在區(qū)域活動中必然會與其他幼兒發(fā)生互動,因此,區(qū)域活動的過程必然是和同伴共同探究、相互交流的過程。春天到了,幼兒在自然角中養(yǎng)了蝌蚪、小金魚、蠶寶寶等小動物,他們在和同伴一起照顧觀察小動物的過程中,建構了傾聽同伴、表達自己的想法,合作照顧小動物的經驗。
(四)解決問題
幼兒在區(qū)域活動中遇到了問題,會自發(fā)地渴望得到解決,在解決的過程中,他們積累了探究經驗和方法,獲得了成功體驗,進一步激發(fā)了持續(xù)性的探究精神。例如,建構區(qū)中,在開始時幼兒總是不能將撲克牌搭建成房子,后來發(fā)現是因為沒有找到平衡點,另外風有些大,最終解決了問題,將撲克牌搭建成一座城堡。
二、支持幼兒自主探究的有效策略
區(qū)域活動中,教師需要鼓勵幼兒的主動學習,對幼兒的自主探究提供適宜的支持與幫助,引導幼兒在與材料、環(huán)境和同伴的充分互動中養(yǎng)成良好的探究習慣。
(一)樹立新的教育觀,支持幼兒自發(fā)探究
首先,教師要學習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指導方式,把幼兒作為學習探究和解決問題的主體,自覺充當區(qū)域活動中幼兒的支持者、引導者和幫助者。其次,教師要鼓勵幼兒按照自己的方式觀察操作和記錄分享,幼兒探究過程中教師應給予幼兒充分的決定權。再次,教師要及時觀察和了解幼兒探究活動的具體情況,可以采用定點觀察和追蹤觀察相結合的方式,重點觀察幼兒在探究過程中的行為表現、情緒狀態(tài)與互動情況。最后,當幼兒確實遇到了困難且實在無法解決時,教師要在觀察評估后,間接給予幼兒支持和指導。自始至終,教師要關注幼兒在科學活動中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
(二)投放適宜材料,激發(fā)幼兒探究興趣
材料是幼兒探索的橋梁和中介。首先,材料投放應注重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幼兒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他們對活動中親身見過、摸過、嘗過、感知過的材料會更有興趣,學習依賴于他們親身所獲得的直接經驗。其次,材料投放應豐富多樣,具有一定的開放度。根據材料的性質,教師可將其分為成品材料、半成品材料和自然材料。成品材料的操作方法相對固定,較適合小班幼兒。半成品材料的操作方法開放度有所增加,給與幼兒更多思考和創(chuàng)新的自由度,較適合中大班幼兒。
(三)優(yōu)化探究互動,鼓勵幼兒交流合作
合作讓年齡相近的兒童可能在彼此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操作,進而表現出比單獨學習時更高的水平。《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支持幼兒與同伴合作探究與分享交流,引導他們在交流中嘗試整理、概括自己探究的成果,體驗合作探究和發(fā)現的樂趣?!笔紫龋處熞私庥變旱暮献魉?,接納小班幼兒不會合作,中大班幼兒合作過程中可能會發(fā)生沖突的情況。其次,教師要和幼兒商量合作的方式與要點,相信幼兒具有合作的潛能,放手讓幼兒在區(qū)域活動中練習合作。再次,積極示范良好的榜樣,當看到幼兒在區(qū)域活動與同伴有好的合作,教師要抓住這些瞬間,可以用照片和視頻記錄,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的合作方法,鼓勵幼兒相互學習。最后,教師要引導幼兒在合作中提升探究的深度,從而獲得更豐富的探究經驗。
(四)拓展多維感官通道,提升幼兒問題解決能力
區(qū)域活動中教師應充分調動幼兒多種感官能力運用的積極性,讓幼兒與材料在“操作”媒介下深度交融,提升幼兒自主探究能力?!吨改稀分兄貜娬{,教師應充分“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育環(huán)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在探究過程中,幼兒的成功固然十分重要,但失敗也在所難免,教師應充分肯定幼兒在探究過程中的專心、認真和努力,肯定他們積極動手動腦尋找答案和解決問題的行為,讓幼兒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激發(fā)“玩興”,真正享受到探究的快樂,自覺養(yǎng)成自主探究的良好習慣,進而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