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摘? 要】目的:探討替諾福韋酯與替比夫定治療乙型肝炎肝硬化(hepatitis B cirrhosis,HBC)的效果及患者不良反應的影響。方法:選定本院2017.02-2019.09收診的110例HBC患者,抽簽法分為研究組(55例,替比夫定聯(lián)合替諾福韋酯)與對照組(55例,替比夫定)2組,比較組間HBC患者的HA(血清透明質酸)、LN(層粘連蛋白)、ALT(谷丙轉氨酶)、A/G(清蛋白/球蛋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與HBC-DNA轉陰率。結果:研究組HBC患者用藥后的HA(71.38±7.24)ng/mL、LN(70.47±6.27)ng/mL、ALT(32.76±4.58)U/L、不良反應發(fā)生率(5.45%),均較對照組低(P<0.05);其A/G(1.70±0.17)、HBC-DNA轉陰率(76.36%),均較對照組高(P<0.05)。結論:替比夫定聯(lián)合替諾福韋酯有助于改善HBC患者肝功能,減輕其肝纖維化癥狀,減少其用藥后不良反應。
【關鍵詞】乙型肝炎肝硬化;替比夫定;替諾福韋酯;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R51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9-0057-02
前言:
乙型肝炎肝硬化(hepatitis B cirrhosis,HBC)多由乙型肝炎病毒引發(fā),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種可歸于肝DNA病毒科家族的小包膜DNA病毒[1],若早期治療不當會造成肝損傷(免疫介導所致),引發(fā)肝細胞癌、肝衰竭等相關并發(fā)癥。替比夫定是一種可于細胞激酶作用下轉化為活性代謝產物的胸腺嘧啶核苷類似物[2],能夠短時間內控制HBC患者的各項癥狀,但長期應用易發(fā)生耐藥性、不良反應等問題,療效相對欠佳[3]。鑒于此,本院聯(lián)合替諾福韋酯輔治HBC患者,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抗病毒效果。為知悉HBC患者應用替比夫定聯(lián)合替諾福韋酯的實際效用,報道如下。
1 資料/方法
1.1基礎資料
選定本院于2017年2月至2019年9月時間內收診的HBC患者110例,抽簽法區(qū)別其為研究組(55例)、對照組(55例)。研究組HBC患者中,男/女比例為34/21;年齡最小33歲、最大71歲,均值(52.68±8.57)歲;對照組HBC患者中,男/女比例為35/20;年齡最小34歲、最大73歲,均值(52.92±8.38)歲。比較以上資料,P>0.05:組間無差異。
入選標準:⑴110例患者均由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且已完成知情同意書的簽署流程。⑵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4]中有關于HBC的標準。排除標準:⑴對替比夫定、替諾福韋酯過敏者。⑵表述困難、邏輯混亂者。⑶臨床病歷資料未完整獲取者。
1.2方法
對照組,替比夫定,方法:予以替比夫定(批準文號:H20070028;廠家:北京諾華制藥公司)口服治療,qd,單次600mg。療程90d。
研究組,上述基礎上行替諾福韋酯,方法:予以替諾福韋酯(批準文號:H20153090;廠家:葛蘭素史克(天津)公司)口服治療,qd,單次300mg。療程90d。
1.3 觀察指標
評測分析組間HBC患者的HA(血清透明質酸)、LN(層粘連蛋白)、ALT(谷丙轉氨酶)、A/G(清蛋白/球蛋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與HBC-DNA轉陰率。
肝纖維化指標:放免法用于HA、LN的測評。
肝功能指標:化學法用于ALT、A/G的測評。
不良反應包括頭疼、乏力、腹痛、惡心。
HBC-DNA轉陰率:通過聚合酶鏈式反應法實施有效測評,若HBC-DNA水平小于1*103copy/mL,可判斷其為轉陰。
1.4統(tǒng)計學處理
由SPSS 20.0軟件處理,若為計量資料,組間HBC患者的HA、LN、ALT、A/G、通過“”體現(xiàn)(t檢驗);若為計數(shù)資料,組間HBC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與HBC-DNA轉陰率通過“%”體現(xiàn)(X2檢驗);P<0.05:組間有差異。
2 結果
2.1組間HBC患者肝纖維化指標變化的調查
研究組HBC患者用藥后的HA(71.38±7.24)ng/mL、LN(70.47±6.27)ng/mL,均較對照組低(P<0.05)。如表1。
2.2組間HBC患者肝功能指標變化的調查
研究組HBC患者用藥后的ALT(32.76±4.58)U/L,較對照組低(P<0.05);其A/G(1.70±0.17),較對照組高(P<0.05)。如表2。
2.3組間HBC患者轉陰情況的調查
研究組HBC患者用藥后的HBC-DNA轉陰率(76.36%),較對照組高(P<0.05)。如表3。
2.4組間HBC患者不良反應情況的調查
研究組HBC患者用藥后頭疼、乏力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5.45%),較對照組低(P<0.05)。如表4。
3 討論
HBC的發(fā)生多與乙型肝炎病毒有關[5],該病毒產生的炎癥刺激會對患者的肝細胞造成破壞,同時會對患者的免疫系統(tǒng)進行反復攻擊[6],待顯微組織異常增生后,若不通過有效手段對其病情進展進行阻止,罹患肝癌的可能性較高,引起醫(yī)學界廣泛關注。針對HBC患者,臨床認為科學的抗病毒療法較為關鍵,以往常通過替比夫定進行治療,該藥物是一種結構與拉米夫定相似的合成胸苷類似物[7],可通過被細胞激酶磷酸化的方式轉化為三磷酸鹽(具有一定活性)形式,針對HBV-DNA存在高度選擇性,可對HBC-DNA鏈延長進行有效阻止,同時能夠對HBC的復制進行抑制。替比夫定的其他優(yōu)勢包括:①成本相對較低;②一定程度上可保護腎功能不全者;③病毒抑制率較高[8]。但與此同時,該藥物長期應用下可能發(fā)生病毒耐藥,且其不良事件較多,會相應影響其療效。如本文表4所示,研究組HBC患者用藥后頭疼、乏力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5.45%),較對照組低(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