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蘭
雖山川異域,但夏日炎炎,群蟬齊鳴,吸引了各地人們的注意,蟬也因此進入大眾的文學、音樂和藝術生活,成為“重生”和幸運的象征。通過對寓言故事、音樂、詩歌主題的提煉,筆者發(fā)現(xiàn)了蟬在不同文化和語言中的共通性及科學研究價值。
“蟬始鳴,夏至到,鹿角解,半夏生,木槿榮?!薄抖Y記》最早記載了蟬鳴夏至的現(xiàn)象。萬物升陽,草木繁盛,蟬鳴或熱情或悲傷,它是夏天中最熱鬧的主角。
蟬通過收縮和放松其腹部內(nèi)的肋骨膜來產(chǎn)生聲音,蟬的鳴叫與溫度有關,一旦溫度上升到28攝氏度,空氣就會隨著蟬鳴聲而開始震動,有些蟬發(fā)出的聲音甚至可以達到120分貝,如果有人用這么大的聲音唱歌,他的聲音足以使人震耳欲聾。當溫度低于22攝氏度時,蟬隔膜的回聲部分就會失去彈性,這就是蟬在雨中或者日落后不再鳴叫的原因。通覽中西文化,蟬在諸多文化的象征意義上存在共通性。
一、蟬是吉祥物的代表,象征“重獲新生”與“永生”
就像龍、獅子、馬、鶴一樣,蟬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是一種吉祥物的代表。根據(jù)考古信息,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墳墓中的玉器。逝者口含玉嬋,借助“金蟬脫殼”寓意重生,表示對永生的追求。周代,青銅花瓶或漆器上可以找到裝飾用的蟬,這和法國普羅旺斯的陶瓷蟬裝飾有著異曲同工的美妙。長期以來,蟬被看作一種神圣的象征,漢代,蟬的大小、顏色和風格和配蟬者的社會地位相匹配,蟬之所以會被認為代表復活和重生,是因為蟬要經(jīng)歷換羽期。讓人詫異的是,在瑪雅文化中,蟬似乎也是很重要的一件物品,會放置在逝者旁邊,求獲新生。蟬長期出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里,公元前12世紀,人們就把蟬做成一種時尚的配飾,用來裝飾發(fā)型或服飾。醫(yī)學上,中醫(yī)用蟬來殺菌,因此其常被用作殺菌劑。
蟬飾品在法國普羅旺斯非常流行,紀念品商店有多種形式的蟬,人們會將它們懸掛在房屋的外墻上,吸引運氣和幸福。這里隨處可見以“蟬”命名的餐廳,但是不一定以蟬為食,普羅旺斯大概有十五六種蟬,蟬毫無爭議地成為普羅旺斯文化中喧鬧的代言人,它在普羅旺斯無處不在,已經(jīng)是普羅旺斯的象征。在普羅旺斯,蟬象征著輕松的生活、聚會、太陽和唱歌。不同于螞蟻,很多人會把蟬的形象用在陶瓷裝飾上,甚至是桌布上。普羅旺斯擁有豐富的動植物,可是,這里的設計師偏愛蟬,那些五彩斑斕的器具上面都能看見蟬的身影。
二、蟬是文學、音樂和藝術里的常客
夏天,蟬鳴聲沖擊著人們的睡眠,聽到它的鳴叫,人們便賦予蟬鳴一種情緒,或熱烈,或悲傷。“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草叢邊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師的粉筆還在拼命嘰嘰喳喳寫個不停,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等待游戲的童年。”夏天和蟬都是歌曲《童年》里的記憶。普羅旺斯的蟬總是大聲地歌唱,引吭高歌,激昂地宣布它們的回歸,這種獨特的旋律彌漫在空氣中,熱烈而奔放。有句俗語說“太陽讓我歌唱,我不能不唱”,縱使有萬千風雨,我也不能放棄歌唱。生活吻我以殤,我報生活以歌。這種態(tài)度感染了許多人。墨西哥有樂隊取名為“蟬”,寓意生命不息,歌唱不朽。
普羅旺斯的民間傳說對蟬鳴充滿想象,認為上帝想要蟬替他喚起剛剛午睡的農(nóng)民,防止他們變得懶惰。自古以來,蟬就是文學作品的???,古希臘詩人也為它們寫詩,因為蟬短暫的生命周期象征著神秘的命運,也象征著滅亡與燦爛。在《螞蟻和蟬》的寓言里,螞蟻勤勞求生,蟬成了唱歌跳舞、不思收獲的模樣。冬天來了,饑餓難忍的蟬才想起要存點食物,向螞蟻求助。這是人們賦予蟬的想象,實際上,與拉封丹的寫作相反,蟬的生命只有三個星期,在夏天結束時就會結束,因此它沒有時間哭泣,也感受不到冬天的饑荒。蟬在生命的盡頭,一般在8月至9月底會將卵產(chǎn)在垂直的樹枝上,大約十個一組,這樣樹枝上產(chǎn)生的卵中只有5%會成熟,以后會成年的也只有5%,待他們長到足夠大時,他們就會從樹枝中出來,藏在地下,保護自己,免受冬天的寒冷,直到足夠大才出土,以躲避最危險的敵人黃蜂。
蟬在中國古詩中多有惆悵和悲涼之意。在《在獄詠蟬》中,唐代詩人駱賓王寫道:“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原意為深秋季節(jié),西墻外寒蟬不停地鳴唱,蟬聲把我的愁緒帶到遠方。怎堪忍受正當玄鬢盛年的好時光,獨自吟誦白頭這哀怨的詩行。露重翅薄欲飛不能,世態(tài)多么炎涼,風多風大,聲響易沉難保自身芬芳。無人知道我像秋蟬般的清廉高潔,有誰能為我表白冰晶玉潔的心腸?
“高蟬多遠韻,茂樹有余音”是南宋朱熹在《南安道中》對蟬的寫照。唐代司空曙《新蟬》寫道:“今朝蟬忽鳴,遷客若為情?便覺一年老,能令萬感生?!碧拼拙右椎乃监l(xiāng)詩《早蟬》寫道:“一聞愁意結,再聽鄉(xiāng)心起。渭上新蟬聲,先聽渾相似。衡門有誰聽?日暮槐花里?!比藗冇|景生情,蟬鳴似歌唱,似愁結,似日暮槐花,似游無定處。
三、蟬對科學研究的貢獻
目前,有超過4500種蟬居住在地球上,它們不盡相同,從蒼蠅大小到麻雀大小,都會唱出自己獨特的歌曲,蟬鳴頌歌也是很多人童年時代的美好記憶。蟬能發(fā)出超過80分貝的聲音,蟬鳴很容易區(qū)分,有三種不同的聲音:一種是天氣波動或和其他雄性鳴叫聲交織的匯眾歌曲。另一種是呼喚歌曲。最后一種是緊急情況產(chǎn)生的干擾聲。
語音學家通過區(qū)別蟬的歌唱來進行物種識別。蟬在歐洲南部通常生活在高灌木叢、林地和森林里。蟬的歌唱通常有規(guī)律性,而且具有物種特異性,根據(jù)物種識別概念,蟬的歌聲構成了一種獨特的物種識別系統(tǒng),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物種的形成過程。關于蟬分布區(qū)域的聲學變化研究,揭示了蟬的歌聲可以反映某些地域的物種差異,因此如果深入分析蟬的歌曲結構,就能更好地了解其地理變異的模式和方法,記錄該物種的地理分布區(qū)域和種群。
四、結語
總之,蟬用短暫的生命歷程盡力地展現(xiàn)自己的輝煌與燦爛,在不同的文化里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對蟬的研究推進了對物種差異的研究。在文學詩歌和音樂里,蟬的生命意義永存。
(西安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