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梅榮
(內蒙古通遼市蒙醫(yī)研究所傳統(tǒng)療術科,內蒙古 通遼)
薩病是臨床上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具有高發(fā)病率、高致殘率和高死亡率的特點,而絕大部分會遺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如語言障礙、認知障礙、運動功能障礙等,其中運動功能障礙最為常見[1]。偏癱是薩病后最常見的肢體運動功能障礙,可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大大降低生活質量,同時給家庭和社會造成沉重負擔。目前西醫(yī)對于薩病偏癱主要采用康復訓練、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方法,雖然在臨床上取得一定的療效,但是由于西醫(yī)自身的局限性,沒有持久令人滿意的療效。近年來,蒙醫(yī)采用特色針灸聯(lián)合現(xiàn)代康復技術治療薩病后肢體偏癱的治療中,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2]。本研究旨在探討針灸結合康復治療肢體功能障礙的臨床價值。
選取2018 年9 月至2019 年7 月本院收治的120 例薩病后肢體功能障礙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60 例。對照組中男37 例,女23 例;年齡49-81 歲,平均(64.15±13.47)歲;疾病類型:腦梗死46 例,腦出血14 例。觀察組中男31 例,女29 例;年齡48-80 歲,平均(63.89±13.25)歲;疾病類型:腦梗死38 例,腦出血22 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薩病診斷參照《中國醫(yī)學百科全書·蒙醫(yī)學》[3],①主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不語或言語謇澀,偏身麻木或感覺障礙。②次癥:有頭暈、頭痛、肢體一側麻木等先兆癥狀;肢體不遂、氣短乏力、自汗、心悸、飲水發(fā)嗆、目偏不瞬、共濟失調;舌質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脈細澀或細弱、脈細沉。③影像學檢查:經(jīng)CT 或MRI 確診,且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無明顯嘔吐、頭痛。
對照組患者施行常規(guī)康復治療,自患者生命體征恢復平穩(wěn)后,由康復治療師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遵照循序漸進原則,從被動小關節(jié)練習逐漸過渡到主動關節(jié)、大關節(jié)練習,鼓勵患者盡早離床活動,并根據(jù)其日常生活能力指導其進行日常生活項目訓練,如梳頭、洗漱、穿衣等。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蒙醫(yī)針灸治療,具體內容如下。(1)頭針:于患者后頂穴、頂會穴、巴達干三穴以及頸上凹穴行透刺針。(2)體針:在遲緩期,幫助患者調整到仰臥位體位,對其內側肌群進行強刺,同時不留針,對其外側肌群進行緩刺,留針時長為30min。行針穴位如下:三角肌下穴、外莖突穴、腕背側穴、肘內紋穴、轉子下三寸穴、股后穴、肘外側穴、橈中穴、腋紋穴、髖臼穴、臀下穴、腘窩上凹穴、臏上凹穴、腘窩穴、足上腱穴、拇趾第一穴等。采用一次性無菌針灸針[規(guī)格:0.30mm×(25-40)mm],毫針對上述穴位進行針刺,先瀉后補,留30min,間隔5min進行一次提插捻轉,每周5 次,1 周為1 個療程。兩組患者均持續(xù)治療4 周后評估療效。
比較兩組神經(jīng)功能、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臨床療效。神經(jīng)功能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 評估,評分越高表示神經(jīng)功能缺損越嚴重;采用運動功能評分量表(Fugl-Meyer)評估患者運動功能,0-100 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運動功能越好;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評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0-100 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好。臨床療效:基本治愈:臨床癥狀均消失,病死程度0 級,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0%以上;顯著進步:臨床癥狀部分消失,病殘程度1-3 級,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6%-90%;進步: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45%;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傆行?(基本治愈+顯著進步+進步)/總例數(shù)×100%。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表1。
表 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見表2。
表2 兩組神經(jīng)功能、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分, ±s)
表2 兩組神經(jīng)功能、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分, ±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NIHSS 評分 Fugl-Meyer 評分 ADL 評分對照組(n=60) 治療前 19.78±2.44 65.52±5.75 49.27±4.24治療后 15.73±2.39* 71.38±6.52* 54.28±5.48*觀察組(n=60) 治療前 19.62±2.33 65.63±5.72 49.23±4.38治療后 11.68±2.57*△ 83.39±6.39*△ 66.82±5.34*△
偏癱是薩?。X卒中)患者最常見的一種神經(jīng)功能障礙,往往導致患者肢體功能障礙、肌力損傷,致使其日常生活能力受到影響[4]。蒙醫(yī)薩病主要是由于三根失調,血與希拉亢盛,驟然上沖于腦,導致大腦中的黑脈受損破裂出血,白脈受損所致或者是由于三根失調巴達干粘液激增而脈竅受阻致使氣血運行受阻運行不利所致[5-7]。通過針灸對患者的頭部以及上下肢進行穴位針刺治療,能有效幫助患者疏通經(jīng)氣,調節(jié)機體三根,進而提升臨床治療效果。本研究結果說明將傳統(tǒng)蒙醫(yī)針灸療法同現(xiàn)代康復訓練相結合能更好促進患者肢體功能及日?;顒幽芰Φ幕謴?,提高臨床療效,提高薩病偏癱患者生活質量[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