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沉沉
張薔
1985年出道,毫無疑問,她是1980年代最受歡迎的女歌手。進入新世紀(jì),一首《別再問我什么是disco》讓她重新受到中國underground的追捧。
2013年,張薔在草莓音樂節(jié)唱《路燈下的小姑娘》??粗杳栽谂_下躁,她一邊唱一邊想“喲,可以呀”。1980年代的浪潮回來了。
那年她簽約摩登天空,出了一張新專輯叫《別再問我什么是disco》,人生第一次去了音樂節(jié)。前幾年,張薔演出的舞臺是電視臺。再往前追溯,1980年代,她的舞臺是走穴時的大劇院。
張薔1985年進棚錄歌,一年半出了15張專輯,總銷量超過兩千萬張,紀(jì)錄保持至今。1986年4月,她作為“全球最受歡迎女歌手”登上《時代》周刊,跟惠特尼·休斯頓和鄧麗君排在一起。那時候去西單商場,所有賣磁帶的地方都有她的試聽帶。
“1980年代是一個很洋氣的,剛打開門的時代?!睆埶N說。迪斯科和搖滾的戰(zhàn)爭中—1970年代晚期,迪斯科贏了搖滾成為最主流的音樂,平克·佛洛依德、滾石都用著四四拍的節(jié)奏,1990年代,搖滾重新贏得這場戰(zhàn)爭。1980年代是屬于迪斯科的。中國的那一代年輕人起初聽鄧麗君和劉文正,玩樂隊的都聽歐美。張薔專攻歐美迪斯科。
迪斯科音樂起源于黑人音樂,在意大利disco、funky disco、bread dance disco幾個大類里,她最喜歡funky disco—黑人的音樂。
她是音樂家庭出身的孩子,媽媽是中國電影樂團的小提琴手。小時候她逃課在家里給自己錄歌:開兩個錄音機,一個放遠處當(dāng)背景音,一個放近處伴唱。這是迪斯科的方式,層次豐富,樂器多,要有和聲,而且是疊唱—這是她的強項。
張薔的感受里,迪斯科的音樂“像一個球一樣滾出來,兩邊都有聲場把你包圍了”,氣泡一樣。玩迪斯科的人一定要特別快樂,從心底追求美好。
“迪斯科挺資本主義的?!睆埶N這么說。她從小就想過好日子,吃好吃的。十一二歲想當(dāng)歌星,那時去電影資料館看參考電影—國外霓虹閃爍,有珠光寶氣的電影明星,樂隊的穿著打扮也特別吸引她。那時國內(nèi)的年輕人只能私下玩家庭party,她去北太平莊那幫待業(yè)青年家里跳迪斯科,低瓦燈泡包上紅布,聽歐陽菲菲的Disco Plane、聽Bee Gees,也聽鄧麗君。每回一放鄧麗君大家就開始跳貼面,face to face兩步。
“好的音樂能傳達溫存和深情,人沒有愛過誰就寫不出這種東西?!彼惨恢毕蛲鶒邸I铣踔械臅r候,別人問過她,你唱歌為了什么?她說為了嫁一個好丈夫啊,“小時候覺得自己唱得好,別人就會喜歡自己”,這是1980年代女孩的質(zhì)樸想法。2003年非典的時候,張薔單身。第一段婚姻結(jié)束之后她經(jīng)常在夜里三點多醒來,特別不安。一個晚上,家里的落地?zé)舭l(fā)著黃光,她坐在陽臺看保安在外邊溜達。屋子那么大,就自己一個人,她想著是不是該結(jié)婚了?腦子里就有了旋律,她把它寫出來,那首歌是《我希望在你的愛情里》。
1985年,17歲,張薔得到機會在云南音像公司的錄音棚里錄了第一張專輯《東京之夜》。專輯一次制作了60萬張,最終銷量突破250萬張。年輕人張薔—爆炸頭,喇叭褲,蝙蝠衫,用獨特的嗓音翻唱國外的流行音樂,在那個歌聲“去性別化”的時代里,她的聲音“又嗲又浪”,是被其他年輕人追逐的獨特符號。
2020年,53歲,張薔要在同一年里發(fā)三張專輯。一張電子、一張搖滾,還有一張正在制作中。做新專輯的想法始于去年5月,張薔想做一些給年輕人聽的音樂,兒子給介紹了一支重慶的電子樂隊,調(diào)四釣二。音樂很棒,張薔說:“你問問他們帶不帶媽咪玩”—現(xiàn)在很多年輕人瞧不起老歌手,就像他們那時候,玩流行樂的也瞧不起老古董。
年輕人愿意跟張薔玩。他們一聽她的歌就知道她做的是什么東西。張薔把樂隊的音樂全包了,往上“飛東西”。在曲子的律動的模式上找一個旋律,把詞填進去。這是她的第一張電子專輯。
1980年代,她不可思議的高產(chǎn)是靠翻唱。那時國內(nèi)流行音樂的原創(chuàng)力尚未興起,版權(quán)的觀念還沒傳播開,張薔認(rèn)為,1980年代是一個大的時代,一首好歌可以到處翻唱,這是對作品特別有意義的一件事情。她趕上了這個時候,自己是歐美以及港臺音樂到內(nèi)地的橋梁。
今年的張薔還是高產(chǎn),她和年輕人一起,做給年輕人聽的音樂。
2013年,張薔第一次聽新褲子樂隊的歌《拜拜disco》,一下就被吸引了。后來在他們合作的那張專輯里,她翻唱了新褲子的老歌《別再問我什么是disco》《我不想失去你》,也唱他們給她寫的新歌《手扶拖拉機斯基》。
1980年代的歌“有點兒俗俗的拐彎兒”,最具代表性的聲音是劉文正。1980年代流行羅蘭牌的和聲器、電吉他。在和新褲子合作的專輯里,她唱的是彭磊和龐寬懷念的1980年代,那是年輕人心里的1980年代。這張專輯是張薔音樂的轉(zhuǎn)折點。她以前唱過抒情的、假裝搖滾的,甚至民歌,這次“純粹進入節(jié)奏型音樂的模式?!备匾氖?,從這張專輯開始,她第二度流行。聽張薔歌的都是年輕人—雖然兩代人之間橫跨了一個輩分。80年代文化回潮,充滿一個時代對上一個時代的想象和未曾經(jīng)歷過的懷念。張薔從那里來,現(xiàn)在,她的音樂是新的摩登。
專輯里那首《我的80年代》做了電影《大世界》的片尾曲。張薔記得,電影在德國拿了獎,首映式上,歌曲一出來老外都站起來跳。歌是龐寬寫的,很多年都找不到能唱的人。張薔唱了,挺合適。她覺得這歌好像等著自己似的:“我的1980年代誰有資格唱?只有我有資格唱。我確實是那個時代過好日子的人。”
1980年代的年輕人想著談戀愛、喝冷飲吃蛋糕。北冰洋汽水,一塊虎皮蛋糕,吃完再來一個奶油杯。時髦的衣服去“攤兒”上買,一到晚上,西單商場大門口的夜市就起來了,商場里邊賣正牌,“攤兒”在外面。湊錢去“趟”五星級酒店,大堂里老坐著打扮奇怪的女孩,那是想談戀愛出國的北京大喇。出名了,張薔不敢去便宜的店吃飯,怕遇到小流氓。上街不方便,住在五星級酒店里不出來。她愛包出租車去泰豐樓吃松鼠桂魚和元寶肚絲,北京的出租車司機都知道。
央視紀(jì)錄片《風(fēng)起張薔》里有一句話,形容張薔是1980年代的一顆青春痘。她是真正享受過那個年代的人。1980年代在商店里花99塊錢買一條大黃花魚,一大塊蒜瓣肉,貨真價實。1980年代的張薔特別颯,喜歡她的人不少,那時候的交往都是想著談婚論嫁的“。那就是我的1980年代”。
ELLE:你的歌迷都是什么樣的人?
張薔:1980年代那會兒年輕人都聽我的音樂。很多人都不聽英文的東西,一定要翻譯成中文才跟他們有共鳴。他們也能參與,他們也會唱。唱英文他們都不聽。當(dāng)時在臺上唱英文,他們都轟你,讓你下去。有的歌手跟他們吵架,說不愛聽就出去。那會兒我就起了個橋梁的作用,讓大家知道有歐美音樂這種存在。這就是翻唱的意義,我覺得更好的歌曲要通過翻唱留在別人的腦子里,而且不能全是些爛的東西,得有高級的東西,音樂就是得這樣分享?,F(xiàn)在年輕小孩跟我的關(guān)系都很好,有的音樂人剛開始還用眼角看我呢,就覺得你是老歌手。等我出作品了都知道了我原來是這樣的,他們就沒有瞧不起你的那種眼神了,我能理解。
ELLE:現(xiàn)在年輕人喜歡的音樂、文化是什么樣的?
張薔:也有一些從眾心理吧,有些東西并不好,但是有個人說好,他們就覺得是“皇帝的新衣”都跟著聽,其實他們自己心里也不是那么愛聽。現(xiàn)在年輕人喜歡的好像都是我喜歡的,現(xiàn)在美國很火的一個唱歌的女孩叫DojaCat,大家都喜歡我也喜歡啊,她的歌里面也有rap也有funk。
ELLE:現(xiàn)在你的音樂風(fēng)格是小眾的,會給自己的音樂帶來什么影響嗎?
張薔:他們都說你能紅到現(xiàn)在這個年紀(jì)因為你是中國最早的underground。我認(rèn)同。
ELLE:你想進入流行音樂領(lǐng)域嗎?
張薔:我就是流行歌手。因為我是1980年代過來的,這些統(tǒng)稱為流行。
Ricky覺得2019年沒什么意思。2019年,綜藝《樂隊的夏天》播出,救活了一批半死不活的樂隊。比如Ricky的樂隊Click#15。
這是一支很年輕的樂隊,31歲的主唱兼吉他手Ricky,25歲的鍵盤手楊策。國內(nèi)少見的音樂風(fēng)格,少見的舞臺魅力。funk在上個世紀(jì)70年代崛起,80年代流行。黑人的音樂從爵士演變成funk,又成為迪斯科的前身。這是屬于那個時代的節(jié)奏和律動,有過最廣泛的流行,然后是漫長的沉寂。在中國,2019年,它在綜藝舞臺上重現(xiàn)。觀眾通過Click#15知道funk音樂,也知道了Click#15是一支funk樂隊。這兩個詞深度捆綁。
媒體熱衷寫他們出名前在無錫辦過一場只有3個觀眾的演出,現(xiàn)在樂隊的微博粉絲數(shù)超過50萬。樂隊下半年將持續(xù)演出,據(jù)鍵盤手楊策估計,一個月有15場演出,至少20個活動。過去的演出陣容是他和楊策兩個人再加一個鼓手,現(xiàn)在樂隊的固定成員是8個人:6個樂手,兩個伴唱。
還是沒意思。Ricky覺得演出的有趣程度從最沒意思到最有意思順序依次遞增為:干商業(yè)活兒、節(jié)目后的巡演、音樂節(jié)、辦專場《。樂隊的夏天》播完,馬不停蹄的巡回開演,Ricky對巡演的印象之一是,所有觀眾都坐著,新褲子樂隊一上場人都站起來了。沒意思不是因為這個,一首歌反復(fù)唱,Get Funky一天幾次,楊策都替他煩。
《樂隊的夏天“》救活了一批半死不活的樂隊,比如我們”,這是Ricky說的。他們逮著個機會,還真成了專業(yè)音樂人,是真正的藝術(shù)家了,這很幸運。但2020年,他們想做點更流行、更現(xiàn)代的東西。
媒體報道里寫過一個場景,20歲的Ricky拉著行李來北京,住過地下室,開過琴行,上過班,也組樂隊。Ricky初中開始玩樂隊,翻唱Beyond。十五六歲聽搖滾樂,太酷了,他把美國1980年代的樂隊聽了個遍。再往前追溯,聽Queen、Led Zeppenlin、The Doors、The Beatles到貓王。然后是英國樂隊。
1980年代有一段Ricky沒經(jīng)歷過的回憶:搖滾、放飛、蓬勃激進,那是一個演唱技巧和演奏技巧都達到頂峰的年代。funk是Ricky在回溯過程里遇到的風(fēng)格,他從Michael Jackson聽到James Brown,找到感覺。
遇到楊策也是偶然,他在麻雀瓦舍看演出,玩鍵盤的人彈流行的多,楊策彈blues,喜歡黑人音樂。Ricky跟哥們兒說:他應(yīng)該跟我玩。留了他的聯(lián)系方式。2015年,Click#15組建,2016年1月,樂隊第一次正式演出,在北京的SCHOOL酒吧,半個小時,6-7首歌。他們有4首原創(chuàng)。
Ricky不想把Click#15標(biāo)榜為一個純funk樂隊。它有funk元素,但“內(nèi)行人不會覺得我們是很純的funk。好多歌都比較hiphop,Get Funky有funk的元素,聽起來還是有點像1980年代的hiphop,有點電子曲風(fēng)?!睆囊婚_始,他們想做的就不是James Brown那種最經(jīng)典最具代表性的funk。Ricky玩funk是想探索黑人音樂未知的領(lǐng)域:“我從來沒跟楊策說過要死磕一個樂隊的話?!彼麄兺娴臇|西像個樂隊又像個項目。Click#15就一直有點尷尬,直到去年那檔綜藝開播。
funk的音樂形式更像一個歌手跟一幫雇傭樂手的呈現(xiàn),屬于party音樂,適合200人左右的場子,巡演的大體育館有1萬多人,生生地把funk演成了形式化的音樂。Click#15需要有特定的歌迷、做專門的演出,理想模式是,兩個小時的演出大家只為了看你,開頭怎么上場,中間什么環(huán)節(jié),自己都能控制得了。相對來說,2017年的演出倒比較有意思:那年意外頻發(fā),掉program、沒有試音時間,去個迷笛音樂節(jié)還把腿摔斷了。但還好不是去干活的。
半年密集的演出和推廣讓Ricky想明白一件事:“原來我老覺得為什么明星不進步?20歲那樣到40歲還那樣,怪不得,原來真的沒時間?!彼猛R煌?。Ricky挺感謝自己的廠牌赤瞳音樂,成長中的團隊也給了樂隊成長的空間,不會要求他們一直去掙錢。這場漫長的疫情也是,“對很多人都是不幸的,對于樂隊可以是有幸的,讓大家沉淀磨合?!?/p>
今年,Click#15出了新EP,排練計劃是一個月排20天,每天9-10個小時,現(xiàn)在8個人是樂隊的固定陣容了。他們的新EP里的《愛情謎題》中有這么一句,“不是那么funk,也不是那么迪斯科,也不是那么搖滾,哪都占一點”,Oh Boy I Aint Got Your Money聽起來像James Brown的funk,暴躁、放得開。
ELLE:你想象中的1980年代是什么樣子的?
Ricky:1980年代(音樂文化)太蓬勃了。從1960年代初the Beatles搖滾樂的雛形、blues音樂傳到英國,慢慢地英國出了Black Sabbath、Deep Purple,1970年代初出了Led Zeppenlin,后來這些東西改變得越來越快,失真越來越重。最終演唱技巧和吉他演奏技巧都在1980年代達到頂峰。那時大家特別注重舞臺,那時的搖滾樂隊還挺激進的。80年代就是搖滾巨星的年代。有一個紀(jì)錄片叫《墜落的80年代,墜落的西方文化》。第一部講的是朋克,第二部講的就是重金屬。那個年代挺瘋的,思想非常開化。
ELLE:1980年代的生活呢?
Ricky:我覺得那個年代的生活可能是我特別喜歡的。沒有那么好的交通,科技沒那么發(fā)達,大家就特別喜歡在一起玩,做事都比較專注。那時候在美國開著大巴巡演,大家一起從這兒到那兒的,也沒有什么外界的干擾。
ELLE:你的歌迷都是什么樣的人?
楊策:可愛的小女孩,也有可愛的小男孩。我們的歌迷差不多都在30歲以下。(Click#15的)音樂是要給年輕人聽的,風(fēng)格一定要做新,不能是老套的。
ELLE:現(xiàn)在你的音樂風(fēng)格是小眾的,會給自己的音樂帶來什么影響嗎?
楊策:我們都沒考慮到會有這么多受眾,我們只考慮到我們想玩。funk的空間肯定是狹小的。而且我不覺得很多過來看我們的演出的樂迷只是為了funk音樂。他們更多的可能過來看的是我和Ricky,覺得我們都是從電視上下來的。我覺得國內(nèi)是這樣的。
ELLE:你們紅了之后,媒體寫過一句話,“如果臺上玩funk的是倆胖子,你還能這么喜歡這個音樂嗎”,你怎么看?
楊策:就是這樣。個人的魅力和音樂風(fēng)格的魅力要加在一起。你的音樂是有魅力的,人也就有了魅力。你人可以不帥,但每天玩這種音樂,觀眾在我的地盤上看我的演出,可不可以被我們征服?最重要的是魅力,不是因為帥。是你干了一件你自己最擅長的事,并且把它給所有人看。
ELLE:你想進入流行音樂領(lǐng)域嗎?
Ricky:最近我們也想做稍微流行一點、聽起來比較現(xiàn)代的音樂。funk玩的時候很有意思,你要一直玩就沒什么意思了。我們想做更樂隊一點的、更有設(shè)計感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