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冬琴
“食品微生物學”屬于食品質量和安全專業(yè)中的基礎課,“食品微生物檢驗”屬于后期專業(yè)課,對于只開設“食品微生物學”的院校,有必要將兩門課程融會貫通,這樣既能提高教學效率,還能使專業(yè)性更強,達到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
高校食品質量和安全的專業(yè)課程中,比較關鍵的兩門課便是“食品微生物學”以及“食品微生物檢驗”,兩門課在教學大綱、內容及課時分配方面存在交叉重疊,對于只開設“食品微生物學”,或將“食品微生物檢驗”作為選修課開設的院校,應當將兩者進行有機整合。
1. 創(chuàng)建PBL教學模式
PBL模式指的是基于問題教學方式。PBL具體方式是:首先,教師對教案進行編制,并創(chuàng)建案例庫;其次,將學生分小組,讓學生進行課堂分析,對案例進行討論,然后提出問題并解決。例如:教師在進行“食品微生物學”中的微生物所導致的食物中毒相關內容教學時,教師可給學生三個案例,病毒和食品安全、細菌導致食物中毒和霉菌導致食物中毒,然后把學生分組,讓其討論案例并提出相應問題,最后共同探討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并將相應的依據(jù)和預防措施給出。課后,學生可通過查閱資料來解決其中的所有問題,并得出結論。使用PBL教學方式,通過對案例進行分析,學生便能了解微生物和食物中毒之間的關聯(lián),掌握其中的概念、類型和特點,并進一步學習食物中毒中致病菌檢方法。由此可得,PBL教學方式能夠將兩門學科很好對接,促進兩學科間的有效整合。
2. 創(chuàng)建PBA教學模式
PBA教學模式指的是對學習項目進行設計和規(guī)劃并實施,幫助學生掌握所學知識及技能,培養(yǎng)其專業(yè)素養(yǎng)。例如:教師在進行“食品微生物學”中的食品微生物的運用相關內容教學時,便可采用PBA教學模式。該節(jié)內容主要圍繞微生物遺傳變異內容展開,講述食品微生物的選育和其食品工業(yè)內的運用。同樣,教師需先設計項目:谷氨酸發(fā)酵菌種的選育和安全性檢測、白酒釀造菌種的多樣化探討、泡菜在發(fā)酵過程中的亞硝酸鹽變化情況等,然后將學生分組,把所設計的項目布置給小組。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查找相關資料并對項目的試驗設計及研究規(guī)劃具體化。對于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可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業(yè)余時間進行實質性實驗。通過項目學習,學生對發(fā)酵食品和微生物污染的聯(lián)系、污染指標檢驗等都會有一定的關注。通過PBA教學方式,既能鍛煉學生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還能為學生后期的試驗實踐奠定基礎,有助于學生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3. 將實驗綜合化
對課程整合之前,“食品微生物學”的實驗內容大部分屬于驗證型試驗。若要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可將該學科的實驗教學設計成綜合實驗。例如:將學生自食品樣品內分離出來的純化微生物菌株當成研究對象,將教材所提供的大腸桿菌、枯草芽孢桿菌等當成對照菌株,對學生進行綜合技能訓練。在整個訓練過程中,教師可將“食品微生物檢驗”中的相關實驗內容融入其中,實驗開始時,主要強調的是微生物的采樣方式及要求,在進行樣品采集時,可根據(jù)微生物檢驗程序開展,對學生的實驗行為進行規(guī)范,增加“食品微生物檢驗”中致病菌形態(tài)化、生理生化等實驗內容,致病菌檢測可應用國家虛擬仿真實驗平臺中的相關項目進行實驗教學。將“食品微生物學”實驗綜合化,既展現(xiàn)出兩門學科的教學連續(xù)性及實驗技能統(tǒng)一性,還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其責任感。
綜合上述,“食品微生物學”和“食品微生物檢驗”的有機整合,能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強化專業(yè)技能,更易達到教學目的。
基金項目:
重慶市2019年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19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