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綜
今年4月底,91歲的中國前駐英國大使、聯合國原副秘書長冀朝鑄在北京逝世。冀朝鑄生于山西省汾陽縣,早年留學美國,是中國著名外交家,也被譽為“中國紅墻第一翻譯”。
周恩來常說冀朝鑄是個“洋娃娃”。
從冀朝鑄的履歷來看,他的確不是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1929年,冀朝鑄出生在太原上馬街,9歲時就隨全家赴美。他在美國讀完了小學和中學,回國時,已是21歲的成人。
冀朝鑄的言談舉止更像是一個美國人。從小在美國生活,冀朝鑄能說一口漂亮的美式英語?!凹匠T是外交部翻譯圈的標桿和榜樣。”曾擔任外交部翻譯室主任、出任過中國駐新西蘭和比利時大使的張援遠說,當時外交部存在英音和美音之爭,自己是學英音出身,深受冀朝鑄影響,便跟著說了一輩子的美音。
因為中文底子差,冀朝鑄還出過大洋相。1956年,周恩來的英文翻譯浦壽昌已年過40歲,冀朝鑄被外交部選為接班人。這年9月,周恩來在北京飯店為尼泊爾首相阿查利亞舉行國宴,這是冀朝鑄首次以“周恩來譯員”的身份露面。他本來坐第50桌,突然被禮賓司安排到首桌為周恩來的祝酒講話做翻譯。致歡迎詞時,周恩來即興脫稿增加了一大段內容,而冀朝鑄仍按原稿譯出,周恩來立即發(fā)現了,回過頭來很嚴肅地對冀朝鑄說:“不對,不對,小冀你太緊張了,換一個翻譯吧。”就這樣,冀朝鑄又被從第一桌換到最后一桌。
冀朝鑄羞愧得無地自容。沒想到第二天,周總理仍提出要他當翻譯。冀朝鑄更沒想到,自己為周恩來一當翻譯就是17年,并能夠見證諸多歷史性的“名場面”。正如聯合國的刊物所說,冀朝鑄是“了解中國過去四十年發(fā)生的大事”的人。作為一名翻譯官,他的身影曾出現在“日內瓦會議”“萬隆會議”、中美建交和談、尼克松訪華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當中,堪稱“紅墻第一翻譯”。
1972年,尼克松訪華,冀朝鑄近距離見證了“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尼克松走下專機,向周恩來伸出手。周恩來迎了上去,冀朝鑄也馬上跟了上去。此前,周總理特地要求,“小冀近一點,每句話都得準確地聽清楚,準確地翻譯”。于是,冀朝鑄替尼克松翻譯出了那句著名的話:“我是跨越太平洋與中國人民握手。”尼克松后來在他的回憶錄里寫道:“當我們握手的時候,意味著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h3>爭做第一,忠于祖國
自冀朝鑄記事起,父親就一直給他“灌輸”爭做第一的思想。
冀朝鑄的父親常對他說,在爭取第一的時候,一個人至少應為祖國做一些有用的事情。因此,在家庭的耳濡目染之下,冀朝鑄始終懷揣著炙熱的愛國之心。
到美國后,冀朝鑄的父親和大哥朝鼎按照周恩來的指示,同朝鼎的兩位朋友、中共地下黨員徐永瑛和唐明照在唐人街創(chuàng)辦了《美洲華僑日報》。辦報的目的是號召海外的華人社團聯合起來,并且同美國人民團結起來一起抵抗日本的侵略。該報一直延續(xù)至今,報道來自中國的消息,現在叫《僑報》。
受他們影響,從十三四歲開始,冀朝鑄就大量閱讀有關馬克思主義的書。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陳毅、賀龍和其他的中共領導人都是年少時期冀朝鑄心目中的英雄。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后,出于對祖國深厚的感情,他放棄哈佛大學的學業(yè),回到國內。
1952年,冀朝鑄奔赴朝鮮開城,進入志愿軍代表團談判組工作。談判期間,中美雙方代表言辭激烈,有時甚至破口大罵?,F場發(fā)言需一字不漏地記錄下來,以便下次會議時可以用同樣的方式罵回去。當時中方缺乏會英文速記的人才,便指派冀朝鑄和其余三人學美國速記法。冀朝鑄英文基礎本就扎實,通過快速自學,他可以每分鐘記165個單詞,足以跟上美方在談判桌上罵人的速度?!爸腥A人民共和國第一英文速記員”的美譽由此而來。
對于參與談判的經歷,冀朝鑄這樣回憶:“有時在談判無法突破時,一發(fā)美國炮彈就會落到非軍事區(qū)我方一邊,板門店附近,甚至開城?!庇幸淮?,一枚美國炸彈落在彈坑里,沒有引爆。冀朝鑄跳到彈坑里把炸彈上的所有文字和記號都記下來才爬出彈坑。當時在板門店主持談判工作、后來的外交部副部長李克農曾對冀朝鑄的大哥說:“你弟弟非常勇敢,不怕死,敢跳進沒有引爆的彈坑里?!?/p>
1954年1月31日,為了表彰為停戰(zhàn)談判作出貢獻的人,中國人民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授予冀朝鑄三等功。冀朝鑄曾提到,“我把三等功勛章掛在胸前的時刻是我一生最自豪的時刻之一?!?p>
1972 年袁美國時任總統(tǒng)尼克松訪華袁冀朝鑄(左四)擔任周總理翻譯遙
冀朝鑄這一生與周恩來的緣分也與他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仰密不可分?!皩ξ覀儊碚f,周恩來是中國共產黨的具體體現。他的名字‘恩來二字就是‘與恩俱來的意思?!笔聦嵶C明,冀朝鑄不負這份恩情。他曾隨周恩來于1963年12月至1964年3月出訪亞非14國,取得圓滿成功。周恩來在回國后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作報告時,特地提到了翻譯的功勞:“這次訪問如果沒有齊宗華(時任法文翻譯)和冀朝鑄二人當翻譯,就很困難?!?h3>“離不開的冀先生”
冀朝鑄的一生并非一帆風順。
1975年春天,冀朝鑄從中國駐美聯絡處回到國內,被任命為外交部國際司副司長??上Ш镁安婚L,兩個月后,冀朝鑄便被派到外交部在北京郊區(qū)的五七干校干農活。
1976年1月8日,周恩來去世?!拔沂チ艘晃婚L期教導我、關心我的恩人,中國人民也失去了一位卓越的領袖?!奔匠T悲痛不已,在干校種地、喂豬的同時,思索國家的命運和自己的命運往何處去。
后來,中美達成協(xié)議,要建立外交關系,從1979年1月1日生效。鄧小平要親自出訪美國,外交部要為鄧小平找一個合適的翻譯。當時冀朝鑄已經49歲,不符合周總理規(guī)定的“40歲以上不再當一線口譯”,但外交部一時找不到更合適的人選,因此,翻譯仍由冀朝鑄擔任。
訪美期間,美方對鄧小平的接待極為熱情,《時代》周刊史無前例地在一年之內兩次把鄧小平選為封面人物,各大報紙紛紛發(fā)表社論稱贊鄧小平。
冀朝鑄也受到美國各大媒體的關注?!都~約時報》發(fā)表了一篇關于冀朝鑄的文章,稱他是“離不開的冀先生”,感嘆“美國缺少這樣的人才”。對此,冀朝鑄曾談到,“我的情況跟所有譯員都不同,我雖然是百分之百的中國人,但我是在美國長大,在美國接受的教育,而后又常年在中國工作,我不僅能用兩種語言聽、說,還能用兩種語言思考。”
鄧小平成功訪美回國后,冀朝鑄從國際司調到美大司任副司長,主管中美關系。此后,他還經常被派去給鄧小平和華國鋒當翻譯。由于年逾半百,加上美大司工作繁重,冀朝鑄逐漸從口譯和筆譯的工作中撤下來。
1982年,冀朝鑄被任命為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公使銜參贊兼使館調研室主任。此后,他擔任過駐斐濟島大使、駐英國大使。
1991年,冀朝鑄出任聯合國副秘書長。1996年3月15日,冀朝鑄正式卸任回國,結束了44年的外交生涯。
后來,在談起當外交官的體會時,冀朝鑄說:“關鍵的關鍵,是要忠于自己的國家?!?/p>
(摘自《廉政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