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智君
我們要做的事情是好好地煉好翅膀變成雄鷹,等到“風”來了,我們能夠展翅高飛。
——楊元慶
從某“211”名校畢業(yè)后,我不想過“一眼看到頭”的體制生活,也反感大公司“論資排輩、勾心斗角”的職場生涯。思考了幾個晚上,我決定投身眼下大熱的房地產行業(yè),希望能借著東風掘取第一桶金。由于我所學的專業(yè)跟房地產沒什么關系,比較了很久,我選中了不需要門檻的房屋中介行業(yè)。
剛開始,我以為我一個名校高材生做房產中介肯定能游刃有余,沒想到初來乍到就栽了個跟頭。那天,我?guī)б粋€客戶去看郊區(qū)的新樓盤,樣板間裝修得精致溫馨,客戶十分滿意。我趁熱打鐵,對樓盤品質、周邊配套、地產趨勢侃侃而談:“這個樓盤是知名地產商開發(fā)的,小區(qū)容積率不超過5,樓間距大,采光一流……”客戶聽得不住點頭。就在我以為馬上要成交時,她突然問了一句:“這個房間的格局不是很好,收房后這堵墻能打掉嗎?”我看向她指的那堵墻,一時語塞。雖然出發(fā)前做足了功課,但我一個非建筑學專業(yè)的畢業(yè)生,對房屋結構真是不大懂,我在心里覺得這個客戶過于強人所難了。
后來我陸續(xù)給這個客戶打了幾次電話,她都找借口推脫了我的看房邀請,最后被電話吵得煩了,她才說:“你對戶型不了解,連哪些墻能不能打都不知道,拜托你先把房屋結構的功課補一補吧。”說完,“啪”地一聲掛斷了電話。同事不知何時站在了我身后,學歷不高的他意味深長地說了句:“賣房子不看學歷,只拼實力。能賣出房子的中介才是好中介。”不久,同事在背后給我取了個外號“211”,諷刺我光有高學歷,沒有真本事。
我沒有把大家或明或暗的打量放在心上,反倒?jié)撓滦膩硌芯拷鹋其N售員的工作流程,虛心向他們請教。同時,我還買了幾本建筑學和室內設計的書,又聯(lián)系到大學選修了相關專業(yè)的同學,惡補相關知識。沒多久,一名同學的老板想買民國風的老洋房,委托我?guī)兔φ摇_@一次,我花了整整兩個月的時間,幾乎跑遍了全城,搜索了所有能交易的老洋房資料,甚至詳細打聽了這些老洋房的“前世今生”:房子周邊的情況、歷史人文、業(yè)主的經歷和背景等等。
可惜最終還是沒能給客戶找到合適的房子。不過客戶看了我收集的資料非常滿意,覺得我不僅專業(yè),而且盡心。所以即便結果不如他的預期,可是當他有朋友想買房時,都會主動介紹給我。在這位貴人的引薦下,我足足賣出了四套別墅,成了一季度的銷售冠軍!
其實干銷售的,絕非靠嘴皮功夫,更得靠腦子。有時候把房子吹得天花亂墜,把客戶哄得心花怒放,可到頭來,客戶如果覺得房子不是他真正想要的,或者有別的擔心顧慮,再怎么推銷都不能成交。
在我把賣房子做出“個人特色”、積攢了足夠的人脈后,我便拉攏幾個志同道合的年輕人一起創(chuàng)業(yè)。那才是我打一開始的野心。創(chuàng)業(yè)不容易,需要經驗、人脈、人才和金錢。剛畢業(yè)時的我,要啥沒啥,唯有把自己的期待放低,退一萬步去規(guī)劃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