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
【摘? 要】美玉是精雕細琢而成的,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需要反復的修改,斟詞酌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制定作文修改方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修改意識,引導學生掌握作文修改技巧,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關鍵詞】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修改技巧
寫作是學生內(nèi)心情感活動的過程,情有所感,才會有所作。每個學生的寫作水平不同,作文質量存在差異性,有的作文中更是錯別字連篇、前言不搭后語。因此,修改作文是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學生需要掌握作文修改技巧,養(yǎng)成寫作之后自主修改的習慣。
一、讀改結合,以讀促改
閱讀與寫作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語文教學的重要指標是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廣泛閱讀可以積累學生的知識儲備量,為寫作提供素材。初中語文教材大多選用古今中外的文學著作和優(yōu)秀詩篇,學生通過閱讀優(yōu)秀的文章,學習作者的行文思路與遣詞造句,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以讀促改,將自己學到的方法運用到作文修改中。在閱讀活動中教師將閱讀與修改結合起來,加強對學生修改作文的訓練,提高學生的作文修改水平。
例如,在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習作教學中,教師開展“熱愛生活,熱愛寫作”的寫作練習,讓學生根據(jù)身邊的小事有感而發(fā),寫一篇敘事作文。學生寫完交給教師的作文存在語句不通順和邏輯混亂等問題,針對學生寫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教師讓學生閱讀朱自清先生所寫的《春》,了解《春》是圍繞“盼春”、“繪春”、“贊春”來寫的,學生反復閱讀文章,學習作者對身邊事物的仔細觀察,感受文章中語句的美感。學生對比閱讀,根據(jù)文章中的字、詞、句、段等內(nèi)容明白作文選材要新穎、語句通順、段落明了、點明主旨,能夠讓讀者明白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在修改過程中教師做示范,拿出某個學生的作文進行指導下修改,讓學生們感受文章修改前后的不同,提高學生的修改意識。
以讀促改是用優(yōu)秀題材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寫作中的不足,模仿作者寫作的技巧,提升自身寫作水平的方法之一。教師有效將閱讀與修改結合在一起,在提高學生閱讀儲備量的同時,提高學生修改作文的水平。
二、互批互改,以批促改
在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中教師認為“批改”理應是教師的職責,將“批”與“改”一手獨攬,沒有發(fā)揮出兩者之間的聯(lián)動作用。批是改的基礎,教師認真閱讀完學生的作文之后,在需要修改的地方進行標注,如圈出錯別字、用橫線畫出語句不通順的地方等,用詞較好和語句描寫恰當?shù)牡胤接貌ɡ司€畫出來,在旁邊寫上表揚語。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之間劃分學習小組,各個小組互換作文,相互批閱與修改,讓學生能夠發(fā)現(xiàn)身邊的“老師”,學習他人寫作上的優(yōu)點。
例如,在“學會記事”寫作訓練中,教師以《散步》這篇課文作為寫作素材,讓學生圍繞素材創(chuàng)作一篇作文。《散步》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祖孫三代在田間散步時,“我”背著母親走路,妻子背著兒子走路的感人故事。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感受到作者的真摯情感,激發(fā)學生的靈感。學生寫完作文后,教師讓學生互換作文,相互批改。學生對他人寫的作文有很大的好奇心,在批改的過程中存在很大的興趣,學生仔細檢查其他學生的作文,在發(fā)現(xiàn)別人出現(xiàn)的錯誤后警醒自己不要犯同樣的錯誤。除了學生之間互相批改之外,教師也對學生的作文進行批注,如有的學生在作文中寫道“陽光帶著溫暖的溫度灑在人們的身上,每個人都很開心的樣子”,教師給學生批語“語言優(yōu)美,畫面感很足,可以感受到對生活的熱愛,繼續(xù)保持哦”。學生看到教師的批語會更加的認真,增強學生對寫作的信心,使修改作文達到更好的效果。
學生互批互改能夠幫助學生認識到同齡人的寫作水平,發(fā)現(xiàn)他人的不足,并且勉勵自己。同學之間相互影響,共同修改,提高學生修改作文的水平。教師批、學生改為師生提供了一個交流互動的機會,教師了解了學生的寫作水平,學生知道了自己需要改正的地方,互相取得較好的效果。
三、師生共評,批改示范
教師重視作文評講課對學生修改作文的重要性,針對學生在寫作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問題逐一攻破。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教師對多個問題進行講解的話,學生反而吸收不了。俗話說“貪多嚼不爛”,每堂作文評講課中針對某一點或某個方面進行分析,突出重點,幫助學生找準作文中的“病灶”。作文評講課不是教師講、學生聽,而是師生共評的一個過程。教師做好批改示范,鼓勵學生大膽的修改作文,激發(fā)學生對修改作文的興趣。
例如,在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后,學生仿寫文章(摘記段落):出門左拐,步行十分鐘,路過一個公園,前面就是我家開的超市了。推著兩扇干凈整潔的玻璃門,首先映入眼簾是一個擺著化妝品的柜臺,上面寫著“百雀羚化妝品”,柜臺上有琳瑯滿目的首飾與口紅,大人們經(jīng)常那里流連忘返……教師選擇這名學生的作文作為評講課上討論的素材,雖然學生在遣詞造句方便可圈可點,但是模仿的頗有幾分味道。在評講課上教師首先肯定學生值得表揚的地方,給予學生肯定;然后在征得學生同意后,全班傳閱作文,讓學生們找出文章中自己喜歡的句子以及文章中需要修改的地方。學生們在閱讀思考后紛紛踴躍發(fā)言,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見,師生集思廣益共同修改范文,生成一篇新的文章。評講課結束后,提供范文的學生認識到自己在寫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其他的學生們也受益匪淺,掌握更多修改作文的技巧。
師生共評是師生在合作交流中完成“批”與“改”的一個步驟,光說不練假把式,教師做好示范,將修改作文的技巧傳授給學生,向學生講解寫作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問題有哪些、又該怎樣解決。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評講課中,嘗試修改作文。
四、反復推敲,不斷修改
自古以來就有“善作不如善改”的說法,快速編輯出一篇文章很容易,但是寫出一篇優(yōu)秀的作品卻沒那么容易。好的作品是經(jīng)過反復推敲、仔細雕琢而成的。漢語言文化博大精深,同一個詞匯在不同的場景中代表的意義、產(chǎn)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學生第一遍寫出來的文章有如生成骨架、填充血肉、注入靈魂,形成一個“人”,往后的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等等多次的修改則是在美化那個“人”,讓她變得更加精致與迷人。好的作品,需要不斷的修改。
例如,在學習完鄭振鐸先生的《貓》一文后,學生們在課外習作練習中紛紛描寫起自己身邊的小動物,學生選擇的動物五花八門,有很多學生寫的貓、狗、兔子,還有一些學生寫了有關烏龜、倉鼠、鸚鵡、羊的文章,其中不乏生動有趣的片段。教師在看完學生的作文之后,暫不做批注,讓學生自己再檢查一遍作文內(nèi)容,使用不同顏色的筆在原文上進行修改,改動較大的文章可以重寫。教師檢查學生修改后的作文,表揚改動后更好的文章,在學生沒有發(fā)現(xiàn)的錯誤內(nèi)容旁進行批注,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忽視的漏洞。讓學生對比文章修改前后的不同,激發(fā)學生的修改興趣。
修改作文最大的難題是學生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在哪里,教師除了讓學生對比閱讀、互相批改和教給學生修改技巧外,還要攻克學生自身的修改意識,讓學生從一個陌生人的角度重新閱讀自己的作文,仔細檢查,修改作文中的錯誤之處。
總之,優(yōu)秀的作品都是改出來的,初稿如同粗加工的精密零件,雖然精度達標,但是表面還是過于粗糙,需要再次精加工,以達到更好的效果。教師需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采用合適的教學措施,引導學生掌握更多的作文修改技巧,培養(yǎng)學生的修改意識,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參考文獻】
[1]楊榮.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進行作文修改[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5):231
[2]郭信兵.玉越琢越美 文越改越精——談初中生作文修改的問題[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3(12):31
[3]王蜜.授之以漁,提升作文修改能力——初中語文作文修改指導策略探討[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18(03):49-50
[4]陳新平.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進行作文修改[J].中國農(nóng)村教育,2019(18):93
(江蘇省張家港市常青藤實驗學校,江蘇 蘇州 21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