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震平,陳 倩,林 寧,陳燕珍
廣東省湛江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廣東湛江 524000
極低出生體質量兒指出生后體質量在1 500 g以下的新生兒。極低出生體質量兒各器官功能發(fā)育欠完善,攝入營養(yǎng)無法正常吸收,易出現營養(yǎng)不良等問題,成為各種疾病侵襲的高風險對象,其生命安全受到極大威脅[1-3]。幫助患兒盡早適應周圍環(huán)境,增強體格與免疫力,是保障其生命安全的關鍵。臨床常規(guī)護理多集中于患兒危重癥狀的控制,而較少關注患兒其他方面的生長發(fā)育,不利于患兒整體功能的發(fā)展與健康成長。接觸刺激指通過外界刺激源與新生兒軀體進行接觸,有利于增強新生兒胃腸蠕動,提高營養(yǎng)攝取能力,促進生長發(fā)育[4]。環(huán)境刺激指將新生兒置于特定的環(huán)境中,使新生兒快速完成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適應過程,有助于提高新生兒的環(huán)境適應力與抵御疾病的能力[5]。本研究將環(huán)境與接觸雙軌刺激應用于極低出生體質量兒,取得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本研究已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所有患兒家長均知情同意。選擇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于廣東省湛江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的極低出生體質量兒104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出生時體質量低于1 500 g,入院時病情嚴重,經搶救治療后生命體征平穩(wěn)。排除標準:合并其他臟器功能嚴重受損;先天畸形;合并遺傳代謝??;染色體異常;宮內感染,合并重癥缺血低氧性腦??;患兒母親合并妊娠期高血壓、糖尿病等;接受有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根據隨機數字表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2例,對照組:男23例,女29例;胎齡30~35周,平均(32.97±2.20)周;出生體質量1 516~1 984 g,平均(1 750.32±234.24)g;出生身長41~47 cm,平均(43.72±2.57)cm;出生頭圍26~30 cm,平均(27.97±1.47)cm。觀察組:男21例,女31例;胎齡30~35周,平均(32.73±2.51)周;出生體質量1 535~1 984 g,平均(1 759.38±224.33)g;出生身長41~47 cm,平均(43.68±2.70)cm;出生頭圍26~30 cm,平均(27.82±1.60)cm。兩組極低出生體質量兒性別、胎齡、出生體質量、頭圍及身長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對照組
采用極低出生體質量兒常規(guī)護理。新生兒出生后放置于保溫箱內,送至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保溫箱持續(xù)保暖,嚴密監(jiān)測生命體征,及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維持呼吸道通暢,通過靜脈輸液和胃腸內營養(yǎng)等方式提供營養(yǎng)支持。干預時間至患兒出院時。
1.2.2觀察組
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施加環(huán)境與接觸雙軌刺激,干預時間至患兒出院時。
1.2.2.1 環(huán)境軌道刺激
鳥巢式環(huán)境刺激:責任護士將溫暖柔軟的浴巾以對角滾筒方式卷好,置于保溫箱內,構建一個橢圓形的休養(yǎng)環(huán)境,大小以患兒枕骨-坐骨結節(jié)為長軸,以左右肩寬為短軸,高度5 cm左右,并鋪設適量棉花,使其形狀功能類似于一個鳥巢。將患兒安放于“鳥巢”中,設置保溫箱溫度為35~36 ℃,濕度大于80%,保持室內光線柔和無刺激,并根據患兒具體表現調整溫濕度,每隔2 h為患兒調整1次體位。音樂環(huán)境刺激:由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護士長選擇并剪輯柔和、舒緩的音樂曲目如搖籃曲、小夜曲等,保存于MP4播放器中,由責任護士將MP4播放器放置于患兒枕邊,分別于每天11:00、15:00、19:00播放,音量控制在35 dB左右,播放時注意觀察患兒對音樂的反應情況,每次播放時長為30 min。遮光暗環(huán)境刺激:由責任護士拉起病室窗簾,調暗室內光線,避免陽光直射,在保溫箱上方放置遮光罩,構建一個類似于母體子宮的幽暗環(huán)境,提高患兒舒適度。
1.2.2.2 接觸軌道刺激
腹部按摩接觸刺激:使患兒仰臥,由經過專項培訓的責任護士擔任按摩接觸者,將潤臉油涂抹于雙手,并輕輕揉搓,使手掌產生一定熱度,避免突然帶給患兒強烈的冷刺激。以患兒肚臍為中心點,責任護士用雙手食指、中指、無名指指腹,沿順時針方向按摩患兒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等部位,動作輕柔,注意避開尚未脫落的臍帶痂,按摩期間仔細觀察患兒反應,并適當調整按摩動作與力度,每天3次,每次5 min,若患兒有腹脹等癥狀可適當延長按摩時間??谇话茨佑|刺激:由責任護士嚴格進行手部消毒后戴上無菌手套,將食指探入患兒口中,以適當力度行口周按摩,并用食指輕輕敲擊患兒口腔內舌、頰等部位,每天2次,并在喂奶前后用小勺勺頭輕觸患兒舌、頰等部位,行口腔刺激,使之出現反射性口腔運動。全身撫觸刺激:由責任護士對患兒全身不同部位進行接觸與撫摸,患兒先取俯臥位,從背部開始撫觸,然后將患兒轉為仰臥位,依次撫觸其頭部、胸部、腹部及四肢手足等部位,撫觸過程中用關愛的眼神、輕柔的語言與患兒交流,完成視、聽、觸覺的刺激。
為便于觀察兩組的干預效果,由責任護士于患兒出生后3個月時進行患兒各項指標的數據收集,通過電話邀約患兒家長帶患兒來科室進行體格發(fā)育、神經系統發(fā)育和胃腸功能的評價,不方便來院測量者由責任護士入戶收集數據。
1.3.1體格發(fā)育
比較兩組患兒的體質量與身長?;純喝∑脚P位,使用統一的卷尺測量患兒頭頂部至足底部的長度,記為身長。將患兒置于體質量稱上,讀取結果記為體質量。
1.3.2神經系統發(fā)育
采用新生兒行為神經評分法(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6]比較兩組患兒的神經系統發(fā)育狀況。NBNA包含5個維度,共20個條目,分別為行為能力(6個條目)、主動肌張力(4個條目)、被動肌張力(4個條目)、一般反應(3個條目)和原始反射(3個條目),各條目采用3級評分法,根據不同選項分別賦予0、1、2分,總分0~40分,分數越高表示神經系統發(fā)育越好,≥37分表示神經系統發(fā)育良好,<37分表示神經系統發(fā)育異常。
1.3.3胃腸功能
比較兩組患兒的胃腸功能,包括嘔吐率、腹脹率、每日排便次數。嘔吐指從口中吐出胃內容物[7]。嘔吐率=出生后3個月內有嘔吐的患兒例數/患兒總例數×100%。腹脹:腹軟平坦為正常;腹部膨隆,按之柔軟,為輕度腹脹;腹部膨隆,按之如鼓,為中度腹脹;腹部膨隆脹滿,皮膚緊繃,叩為鼓音,為重度腹脹[8]。腹脹率=出生后3個月內有腹脹的患兒例數/患兒總例數×100%。新生兒每日排便次數3~5次為正常,次數過少提示胃腸蠕動不足,次數過多提示胃腸蠕動功能紊亂。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采用頻數、百分比表示。兩組患兒出生后3個月時體質量、身長、NBNA評分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每日排便次數比較采用Mann-WhitneyU檢驗,嘔吐率與腹脹率比較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出生后3個月時的體質量和身長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體格發(fā)育比較
觀察組出生后3個月時的NBNA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NBNA評分比較
觀察組嘔吐率和腹脹率低于對照組,每日排便次數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胃腸功能比較
極低出生體質量兒的生長發(fā)育與多種因素相關,妊娠期母體營養(yǎng)不良及疾病狀態(tài)等可能導致胎兒宮內發(fā)育遲緩,出生時各器官組織功能低下,是感染、低體溫、呼吸衰弱等病種的常見侵襲群體,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也使得體格發(fā)育遲緩[9-10]。常規(guī)護理首要解決的是極低出生體質量兒的生命安全,待患兒生命體征穩(wěn)定后才關注患兒的體格發(fā)育。本研究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采用環(huán)境與接觸雙軌刺激對極低出生體質量兒施加干預,將患兒置于溫暖、柔軟的“鳥巢”中,調暗室內光線,構建一個類似于母體子宮的幽暗環(huán)境,為患兒提供良好的睡眠環(huán)境,并獲得足夠的安全感,同時每天播放柔和、舒緩的音樂,使患兒心緒處于欣悅、安寧的狀態(tài),為患兒生長發(fā)育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對患兒進行腹部按摩,可促進患兒胃腸蠕動,提高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也有利于促進患兒體格發(fā)育。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環(huán)境與接觸雙軌刺激后,觀察組出生后3個月時體質量、身長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為極低出生體質量兒提供及時、有效的護理,提高患兒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適應力,可為其神經系統發(fā)育奠定良好的基礎和條件[11]。極低出生體質量兒機體各器官功能發(fā)育不完善,導致神經系統發(fā)育也處于受限狀態(tài)。常規(guī)護理以病情監(jiān)管及營養(yǎng)照護為主,而忽略患兒的神經系統發(fā)育。本研究納入“鳥巢”、音樂與暗光等豐富的環(huán)境刺激源,并對患兒全身不同部位進行輕柔的撫摸接觸,有利于提高患兒對外界環(huán)境的感知度,觸發(fā)患兒全身性的神經反射,從而利于患兒神經系統發(fā)育。研究表明,嬰幼兒組織協調性與其神經系統發(fā)育存在相關關系[12]。本研究對患兒進行口腔刺激,有助于嬰幼兒的協調性發(fā)展,促進反射性口腔運動,進而刺激神經發(fā)育。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NBNA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極低出生體質量兒常規(guī)給予靜脈輸液和胃腸內喂養(yǎng),雖可提供營養(yǎng)支持,但會使患兒胃腸道失去對食物刺激的正常反應,影響患兒胃腸功能的發(fā)展,使其代謝紊亂,從而出現嘔吐、腹脹不適等情況[12]。本研究對極低出生體質量兒進行規(guī)律性的腹部按摩接觸,可促進胃腸道蠕動,加速胃排空,增加排氣、排便,提高患兒胃腸功能,從而減少患兒嘔吐、腹脹的發(fā)生,為患兒提供良好的營養(yǎng)保障。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嘔吐率和腹脹率低于對照組,每日排便次數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