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鳳
數(shù)學知識富有深度,需要不斷進行探索考究,而這個過程是豐富而又精彩的,人類的思維會高速運轉,智力和能力快速提高。小學生的思維處于待開發(fā)的狀態(tài),只有教師進行正確的引導,才能使學生更快地成長,對知識掌握得更加透徹,并且掌握多種數(shù)學方法,讓學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發(fā)展和提高。本文從“培養(yǎng)學生對實物的感知能力”“通過學具幫助學生形成數(shù)學概念”“讓學生利用學具增強綜合能力”闡述了在小學課堂中運用學具進行教學的幾點思考。
一、培養(yǎng)學生對實物的感知能力
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實物可以有效地拉近數(shù)學知識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更輕易地接受數(shù)學知識,讓學生的數(shù)學能力得到提高,從而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例如,在教學“觀察物體”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親身經歷整個觀察的過程,讓學生通過眼睛從不同的位置去觀察物體,發(fā)現(xiàn)其中的不同。因為角度不同,學生一次性最多就能看到三個面,而辨別從哪個角度看到的形狀就成了本章中的教學重點。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得到培養(yǎng),形成簡單的空間觀念。同時,還要讓學生掌握觀察的方法,對物體進行全面的觀察。比如在觀察圓柱體正面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站得遠一點,這樣才能看到完整的圖形。因為在教材中圓柱的正面圖形是正方形,只有圓柱與學生的眼睛齊高,才能看出來。學生有了親身體會,自然就能快速地掌握相關知識,而且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入的學習。有了這樣的經歷,學生就能掌握觀察的方法。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學具利用起來,提出一些關鍵性的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邊動手邊交流,一起尋找問題的答案,讓學習更加深入,讓學生對知識掌握得更加透徹。學會觀察的方法后,學生要將從不同角度看到的圖形畫下來,加深學習的印象。
二、通過學具幫助學生形成數(shù)學概念
數(shù)學概念大多比較精簡、抽象。小學生理解能力有限,在看到概念的時候很難直接理解其中蘊含的意義,甚至找不到重點。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學具運用起來,通過這種方法讓學生的數(shù)學概念有效形成。
例如,在教學除法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設定一個初步認識除法的小目標,利用學具讓學生動手拆分,對“平均分”這一概念及含義有所理解。在除法教學中,“認識除法”是學習的第一步,也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階段。因為學生之前沒有接觸過類似知識,現(xiàn)有的知識結構中并沒有怎么思考及學習的概念。只有教師進行正確的引導,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發(fā)現(xiàn)除法知識中蘊含的樂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與教師產生互動,才能讓后面的學習效率得到提高。小學生的特點是好動,讓學生待在座位上一動不動反倒限制了學生的天性。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將動手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讓學生通過觸摸實物,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對知識的掌握更加深刻。因為這種教學方式是學生所喜歡的,很輕易就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在教師的引導下探索知識。這種自主自發(fā)的學習狀態(tài)可以讓學生對知識了解得更加透徹。
比如,在教學“除法的初步認識”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前準備適量的小棒,將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給每個小組一些小棒,讓組長分發(fā)下去,要求是每個小組的成員擁有的小棒數(shù)量必須相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先是進行了思考,試圖尋找其中蘊含的規(guī)律,逐漸建立起相關概念,然后動手分發(fā),再和教師進行互動。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鍛煉學生的思維,將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激發(fā)出來,還能讓學生的數(shù)學能力得到培養(yǎng),完全摒棄了傳統(tǒng)教學中的灌輸式教學,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并且通過動手動腦的方式探索了知識。在教案的設計中,教師要明白教學重點是什么,通過科學有效的辦法進行教學,留給學生動手動腦的空間及時間,讓學生將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在感受同樣多的同時明白什么叫做平均分。
三、讓學生利用學具增強綜合能力
動腦千遍不如動手一遍,由此可見,動手比動腦更能加深印象,也更容易促成深度學習。學具的使用不僅能讓學生快速地理解知識,還能讓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根據小學生的特點和學習需求,結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將學具操作應用到數(shù)學教學中。
小學生對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存有好奇心,而且小學生好動,在學習過程中很難保持一直安靜的狀態(tài)。教師與其壓抑學生的天性,倒不如將其利用起來,結合幾何圖形操作性強的特點,在課堂上準備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折角、摸角、拼角”等活動,在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同時,給學生形成感官刺激,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
學具的使用可以使知識形象化、具體化,從學生已經建立起來的知識框架以及生活經驗出發(fā),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及探究奠定良好的基礎。
數(shù)學知識學術性太強,也太過抽象,小學生很難憑借已有的經驗和學習能力完成學習。教師作為學生成長路上的引導者,就得合理引導,讓學生積極使用學具,對知識展開深度探索,逐漸形成抽象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