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玲燕
(中國石化揚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江蘇南京 210048)
《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自1983年首次發(fā)布后,分別于1991年和2001年進行了修訂,2014年進行了再次修訂,形成國家標準《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3271—2014)。該標準在2014年5月發(fā)布后,于當年7月正式實施,相比之前的排放標準,增加了氮氧化物和汞及其化合物的排放限值,規(guī)定燃煤鍋爐氮氧化物的排放標準為200~400 mg/m3。江蘇省在《江蘇省煤電節(jié)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2014—2020年)》中要求,確保到2018年底全省100 MW及以上燃煤機組大氣污染物排放濃度基本達到燃機排放標準。
中石化集團針對各子公司內部電廠鍋爐實際運行效率偏低問題,要求各企業(yè)落實提效改造措施,將鍋爐實際運行效率提高到92%以上。按照國家和江蘇省的環(huán)保要求,揚子石化熱電廠在2011年底至2014年4月,對1#~9#燃煤鍋爐進行了脫硝提效改造。本文就此次脫硝提效改造的方案及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提出后續(xù)的改造措施并對鍋爐熱效率的提升效果進行分析。
揚子石化熱電廠為高溫高壓抽汽供熱式火力發(fā)電廠,共有九爐六機,總裝機容量為360 MW。9臺鍋爐全部選用高溫高壓煤粉鍋爐,其中1#~8#爐額定蒸發(fā)量為220 t/h,9#爐額定蒸發(fā)量為410 t/h。1#~8#爐燃燒器為四角布置,切向燃燒,燃燒器共兩層;9#爐燃燒器為四角布置,切向燃燒,燃燒器共3層。脫硝改造前對1#~9#爐進行熱效率測試,除9#爐鍋爐效率稍低于設計值外,其余8臺鍋爐平均鍋爐效率為89.88%,與設計值相差較大,平均相差約1.7%。揚子石化熱電廠鍋爐設備型號及規(guī)格(設計值)見表1。
表1 揚子石化熱電廠鍋爐設備型號及規(guī)格(設計值)
在脫硝工藝技術路線上,劉小輝等[1]采用低NOx燃燒技術和爐后選擇性催化還原(SCR)技術相結合的工藝;余仕良[2]利用合成氨生產(chǎn)過程中產(chǎn)生的稀氨水,采用選擇性非催化還原(SNCR)技術的煙氣脫硝系統(tǒng);姚剛[3]采用低氮燃燒器+SNCR脫硝+液相COA(低溫循環(huán)氧化吸收)脫硝工藝;史曉莉[4]、栗艮[5]采用SCR脫硝技術和SNCR脫硝技術。
本次改造的1#~8#爐,采用低氮燃燒(LNB+OFA)+SNCR+煙道內布置SCR組合脫硝技術。首先通過LNB+OFA技術在源頭上減少NOx的排放量;然后在鍋爐爐膛燃燒區(qū)域上部和爐膛出口850~1 100 ℃煙氣溫度區(qū)域向煙氣中噴射過量的氨蒸氣,從而實現(xiàn)SNCR反應;最后過量的氨蒸氣在下游SCR催化劑的作用下,進一步實施脫硝反應。經(jīng)過上述工藝技術的組合,可以實現(xiàn)較高的脫硝效率。9#爐由于鍋爐后墻與除塵器間空間較大,采用(LNB+OFA)+爐外布置SCR組合脫硝技術。
脫硝改造實施后,在鍋爐煙道內設置了催化劑層,壓縮了原煙道空間。在節(jié)省煙道高度的前提下,為實現(xiàn)鍋爐提效改造,對1#~8#鍋爐受熱面重新進行核算后,增大了省煤器的換熱面積。低溫省煤器改造結合鍋爐脫硝改造同步進行,歷時兩年半,到2014年全部完成,各臺爐完成改造后的受熱面結構形式見表2。改造后經(jīng)測試,在排放指標達到國家標準要求的同時,鍋爐效率提升至92.25%。
表2 1#~9#爐受熱面改造內容
1#~9#爐改造后運行至2016年1月,因低溫省煤器泄漏共造成停爐19次,主要出現(xiàn)堵灰、沖刷磨損、泄漏等情況(見圖1),具體停爐原因見表3。
表3 1#~9#爐脫硝改造后出現(xiàn)的低溫省煤器泄漏情況
鍋爐脫硝系統(tǒng)的投運在滿足環(huán)保排放要求的同時,給鍋爐生產(chǎn)運行帶來了副作用。由于不可避免地存在氨逃逸,逃逸的氨與煙氣中的SO3發(fā)生反應,生成硫酸氫銨。硫酸氫銨熔點溫度區(qū)為147~280 ℃,在200~240 ℃時呈熔融狀態(tài),具有很強的黏性。低溫省煤器下部以及下級低溫空氣預熱器工作溫度就在該區(qū)域,同時低溫省煤器管道采用螺旋翅片錯列布置,造成低溫省煤器及空氣預熱器的堵塞,積灰后又勢必造成煙氣偏流,煙道內局部煙氣流速增大,加劇了省煤器管排的沖刷磨損,從而產(chǎn)生省煤器管排泄漏。通過對鍋爐爐膛及尾部煙道結構的分析,燃燒煙氣從過熱器穿出后經(jīng)轉向室進入尾部豎直煙道后易產(chǎn)生煙氣偏流。由于慣性作用,爐后方的煙氣量要大于爐前方的,流速與流量成正比關系,因此爐后煙氣流速相對要高,而沖刷與流速的三次方成正比關系,對低溫省煤器管排爐后方的沖刷要比爐前的更加嚴重。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低溫省煤器積灰嚴重及頻繁泄漏等問題,2015年初揚子石化熱電廠多次組織相關廠家的技術專家來現(xiàn)場進行實際調研和探討。以8#爐為例,改造前采用錯列螺旋翅片管、聲波吹灰器;各廠家提出了7種改造方案,見表4。通過對各種方案的對比,揚子石化熱電廠最終選擇采用廠家一的方案4。
表4 各廠家改造8#爐低溫省煤器方案對比
2015年按照廠家一的方案4對8#爐進行改造,以下為具體改造內容。
(1)低溫省煤器由原來的錯列螺旋翅片結構更改為順列H形翅片結構,將原來的84片單管盤繞管排改為44片雙管并繞管排。改造后管子規(guī)格仍為Φ32 mm×4 mm,材料為20g(20#鋼),橫向節(jié)距為80 mm,縱向節(jié)距為92 mm,縱向排數(shù)為18排,犧牲部分受熱面增加橫向節(jié)距,提高煙氣流通性并降低煙氣流速,為低溫省煤器管排的清理和檢查創(chuàng)造條件,保證鍋爐運行的安全性及穩(wěn)定性。改造后爐效降低了0.41%。
(2)為了防止硫酸氫銨堵灰后引起煙氣偏流,省煤器管組四周設置煙氣擋板,避免煙氣集中貼壁沖刷形成煙氣走廊,對管子造成嚴重磨損。同時管排兩端彎頭部分通過煙氣擋板隔離保護,穿墻管處采用防磨瓦板進一步防止煙氣對穿墻管子的磨損。
(3)針對易沖刷磨損的每組管排上部4根管子迎風面設置梳形防磨瓦板,防磨瓦板厚度3 mm;每條煙道左右兩側各3排管排的翅片區(qū)域設置梳形防磨瓦板,防磨瓦板厚度5 mm。
(4)管排下部3根H形翅片管改為光管加全防磨設計,進一步避開硫酸氫銨在200~240 ℃最容易黏結的溫度區(qū)域,防止低溫省煤器積灰、堵灰(低溫省煤器出口煙氣溫度提高至265.3 ℃,爐效再次降低0.27%)。
(5)由于管子橫向節(jié)距的變化,低溫省煤器的進、出口集箱重新設計,進口集箱標高不變,出口集箱的標高由原16 300 mm變?yōu)?7 300 mm。因集箱標高的變化,低溫省煤器之間的連接管也需進行改造。
(6)低溫省煤器管排上部采用固定旋轉式蒸汽吹灰器,左右各2只,共4只。低溫空氣預熱器下級管箱上部采用耙式吹灰器,左右各2只,共4只。
(1)低溫省煤器積灰及磨損情況明顯改善,翅片完好,不存在變形、磨損、脫落等現(xiàn)象,各管排間自上而下通道順暢,管排下部光管處有少量掛灰。
(2)低溫省煤器段吹灰器由原來聲波吹灰器改為蒸汽吹灰器,蒸汽吹掃后各管排之間無積灰,吹灰效果明顯改善。
(3)低溫預熱器段增設耙式蒸汽吹灰器,蒸汽吹掃后各管板表面積灰明顯減少。
(4)自2015年低溫省煤器改造以來,8#爐低溫省煤器共發(fā)生3次泄漏,其中2017年1次、2018年2次,主要是由局部煙氣沖刷磨損引起的泄漏。
在8#爐省煤器按照改造方案取得鍋爐效率提升的基礎上,將其余8臺鍋爐按相同的方案進行改造,在排放指標達到標準要求的同時,鍋爐效率也得到了相應的提升。
隨著國家對環(huán)保要求的逐步提高,鍋爐大氣污染物的排放標準也在逐步提高,各熱電廠按照國家及本省環(huán)保要求進行脫硝改造的同時也要考慮鍋爐熱效率的提高。以揚子石化熱電廠1#~9#爐的脫硝提效改造為例,發(fā)現(xiàn)在進行脫硝提效改造后,出現(xiàn)低溫省煤器積灰嚴重及頻繁泄漏等問題。通過對8#爐進行低溫省煤器及吹灰系統(tǒng)的改造,省煤器積灰及磨損情況明顯改善,低溫省煤器的泄漏次數(shù)也明顯減少,然后推廣應用到其他鍋爐,既達到鍋爐排放指標滿足環(huán)保要求,又提高了鍋爐的運行熱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