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筱倩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藝術是幼兒的另一種表達和認知情感的“語言”。美術是幼兒園開展教學活動的一種方式。彩繪活動是美術的一種,也是幼兒非常喜歡的一種美術形式。教師開展彩繪活動,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能力、獨立思考能力以及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中班幼兒可以結合自己的一日生活,在彩繪活動中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
21世紀是一個創(chuàng)新的世紀,創(chuàng)造力在經濟增長中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要從娃娃抓起,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能力是當前學前教育領域重點關注的話題。本文主要介紹如何利用美術活動中的彩繪活動提高中班幼兒的創(chuàng)造能力。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幼兒的創(chuàng)作過程和作品,是他們表達自己的認知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教師應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表達,給出積極評價,鼓勵幼兒表達自己。彩繪活動是幼兒美術活動的一種方式,也是幼兒表達自己認知程度和情感的一種方式,有助于幼兒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
幼兒在參與彩繪活動時,需要依靠自己的形象思維,當他們開始繪畫時,就是創(chuàng)作的開始。例如,在開展彩繪活動“春天里的花兒”時,若教師拿出示例,讓幼兒畫,那么幼兒的繪畫肯定毫無情感,作品千篇一律。如果教師能帶幼兒到戶外,感受春天里花兒的千姿百態(tài),讓幼兒在用自己的認知方式進行彩繪活動,幼兒肯定會大膽創(chuàng)作,畫出活靈活現(xiàn)、色彩斑斕的花兒。
中班幼兒年齡小,注意力不集中,生活經驗不足,繪畫能力較差。教師在選擇彩繪內容時要充分考慮中班幼兒自身的弱點,滿足幼兒的需求,選擇中班幼兒感興趣的彩繪活動,從中班幼兒的心理特點和發(fā)展特點入手,開展彩繪活動。在內容的選擇上,教師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一是創(chuàng)設有趣的活動環(huán)境,激發(fā)幼兒對彩繪活動的興趣。如在“積木印畫”彩繪活動中,教師為幼兒創(chuàng)設“小動物的新衣店”游戲場景,告訴幼兒:“小動物的衣服都是白色的,他們都不喜歡,希望你們可以動動小手幫它們將衣服變漂亮?!苯處熞龑∨笥褳樾游铩按┮路?。有趣的情境可以吸引幼兒,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開展“積木彩畫”活動,提高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多多贊賞幼兒的繪畫,不可過多干預幼兒,以此提高中班幼兒的創(chuàng)造能力。
二是彩繪活動的題材源于生活。“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育理念。教育素材應來自生活,貼近生活,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讓幼兒從生活經驗中感悟知識的快樂。如彩繪活動“下雨啦”“雪地里的小腳印”等取材都源自生活,幼兒在生活中見過雨、雪,他們知道雨是細細的,也知道雨點落在水面會激起波紋;知道雪后踩在雪面上的腳印是什么樣的。在活動中,幼兒也會在畫板上印出雨后的湖面,也會畫出雪地中的小腳印,享受繪畫活動的樂趣,提升創(chuàng)造能力。
三是提供想象空間、激發(fā)幼兒創(chuàng)造性能力。幼兒的想象是發(fā)散性的,他們不會局限于某一個特定事物。這就要求教師在彩繪活動中,為幼兒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間,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能力。如在“滾車輪”活動中,教師拿幼兒的玩具車沾上顏料,在畫板上畫出一條小路,對幼兒說:“這是一條公路,爸爸媽媽載著小朋友準備去郊游?!苯酉聛斫處熞龑∨笥炎约寒?。有的幼兒拿著自己的小船玩具,沾了藍色的顏料,也學著畫了一條小路,說:“這是航海路線,我要揚帆遠航?!庇械挠變河镁G色畫出了一條小路,說:“這是森林公園的路,我和爸爸媽媽在里邊郊游?!痹谡麄€彩繪活動中,教師要注意,不能因為幼兒沒有使用玩具而指責幼兒,要鼓勵幼兒動手畫、張嘴說,提供想象空間,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能力。雖然游戲是滾車輪,但教師要意識到,只要幼兒發(fā)揮了想象力,他們畫出來的彩繪就值得表揚。
(作者單位:昆山高新區(qū)西塘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