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琪
摘 要:愛國是大學生必備的基本素質,愛國主義教育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可或缺的內容。而在新時期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進程中,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與抱負,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的發(fā)展大勢,將大學生的理想抱負融入祖國的發(fā)展。這就需要思政課上教育內容多元,教學方法形式多樣,完善傳統(tǒng)的思政課考核模式,利用新時代的多媒體技術,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讓大學生在愛國主義教育下,勇?lián)鷼v史責任與時代使命,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打下重要基礎。
關鍵詞: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
一、引言
天下為公,擔當?shù)懒x,是當代大學生應該有的情懷。我國的知識分子歷來就有著濃厚的家國情懷,如“修生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而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重要組成部分,接受愛國主義的熏陶,提升愛國主義情感,加強愛國主義行為,逐漸被重視。習總書記強調:“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做人要有氣節(jié),要有人格。愛國是第一位的。”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就更為重要。
二、愛國主義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必要性
2016年1月《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教育系統(tǒng)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施意見》(教黨[2016]4號)指出在各級各類學校中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的重要內容,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內在要求。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引導學生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中。
(一)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與抱負
引導大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抱負,融入時代使命與擔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工作的內容之一。早有“為中華民族崛起而讀書”的周恩來,現(xiàn)有時代楷模張富清、杜富國。他們不僅是對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傳承,更是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拓展,是激勵著人們不斷進取、自強不息的強大動力。所以大學生應該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時代,為祖國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學生正確的認識世界和中國的發(fā)展大勢
在社會快速發(fā)展的今天,大學生不能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而應是“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除了學習,還需要了解世界和國家發(fā)展大勢,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全面客觀的認識當代中國和外部世界,正確認識社會主義,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歷史的必然性。尊重各國發(fā)展道路,汲取各國優(yōu)秀文明成果,善于學習和發(fā)現(xiàn),在祖國前進的道路上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學生將自己的理想抱負融入祖國的發(fā)展
引導大學生正確擔負起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用中國夢激勵青春夢,青春夢回饋中國夢。21世紀的大學生作為中國夢的建設者,見證者和實現(xiàn)者,應該將個人的理想抱負融入祖國的發(fā)展,腳踏實地,將遠大的理想抱負落實到實際行動中,爭做時代的弄潮兒,勇做時代前列的開拓者。
三、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途徑
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要求,本文從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創(chuàng)新教育載體和完善傳統(tǒng)考核模式,來提升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
(一)豐富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突出與時俱進
第一,國家意識應該深深刻在學生心中,國家意識才是愛國的前提。讓學生認識到國家仍然是經濟全球化時代,國際上最重要的行為主體。個人發(fā)展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關,有國才有家。樹立國家意識可以通過愛國影片來熏陶,既被學生所接受,又能收獲良好的效果,如《紅海行動》《戰(zhàn)狼》等,與時俱進而又具有愛國主義教育意義。
第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樹立國家主權意識。以正確理性的眼光看待國際上的大國較量,中美關系,國家對外發(fā)展戰(zhàn)略,引導學生觀看外交部,國防部根據(jù)國家的熱點新聞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的對外發(fā)聲,對學生進行及時正確的引導,關注主流媒體之聲,形成正確的導向。
第三,加強國史教育,真正加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與歸屬感,堅定“四個自信”。加強對黨的領導的認同感,增強大學生對中國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責任感。生逢其時,重任在肩,勇?lián)鷼v史責任與時代使命。
第四,加強國情教育,全面了解我國的國情歷史,了解國家的經濟社會發(fā)展,國家是如何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建設社會主義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老一輩建設的現(xiàn)在的成果實屬不易,未來還在青年一代手中。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坐標上謀劃人生,增強大學生加入社會主義建設的使命感,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添磚加瓦。
(二)完善教學方法,讓愛國主義教育形式多樣
教育教學方法形式多樣,但為了突出思想政治理論課理論性較強的特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應將多個教學方法進行融合,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主要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討論法、參觀考察法。
第一,直觀講授法。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同于中小學政治課,不僅要與時政無縫對接,更要將理論講深、講透,堅持理論優(yōu)先。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學要與國家大事緊密結合,內容前沿,觀點正確,在鮮活的案例中讓理論知識、國家大政方針、愛國主義思想在青年學生中入腦,入心并踐行。
第二,討論法。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有效學習方法就是討論法,教師可以通過布置作業(yè),預習課程,讓學生找案例進行教學。教師在學生教學的基礎上進行高度凝練,總結理論知識。學生講課雖然沒有教師的熟練和深度,但舉例生動,都是學生身邊事、身邊人,貼近實際,更易接受。通過熱點時政,比如“新冠疫情”事件,主體多為青年學生,通過拿到課堂上讓學生自己討論,挖掘感人事跡,拿到課堂上分享,教師加以引導,讓真正的愛國主義思想在青少年心中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