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階段是學生思維創(chuàng)新和能力提高的關鍵階段,它不僅起著承接小學、銜接高中的作用,還是學生學科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要時期。新課程改革著重強調了初中語文教師對學生學科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要求,它所涉及的語文思維的發(fā)展提升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的鍛煉提高,都對初中生開展后續(xù)的語文活動起著不可忽視的深遠影響。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當從發(fā)展學生學科思維方面入手,讓語文學科的文化底蘊成為豐富學生學科內涵的重要元素,引導學生在所讀和所寫中完成所感與所悟的思維活動,進而將學習經驗外化成思維發(fā)展實踐。這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起著極為顯著的作用。
關鍵詞:發(fā)展思維;提升素養(yǎng);初中語文;學科素養(yǎng)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12-09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18-0025-02
語文學科所承載的思想內涵和情感底蘊都將成為學生終身學習的精神支柱;同時,學科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也是衡量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指標,這為他們未來的語文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在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潮流中,重視發(fā)展初中生的語文思維,提升他們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無疑是教師遵循素質教育理念要求、落實生本教育思想的必要舉措。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當緊跟新課程改革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腳步,優(yōu)化教學內容和形式,以弘揚優(yōu)良民族文化、凸顯道德精神為目標,引導學生投入到感知民族精神、體驗語言風情、感悟知識魅力的享受型學習中,進一步實現學科素養(yǎng)的發(fā)展與提升。
一、精準定位教學目標,制訂思維發(fā)展方案
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培育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應當是初中語文教師落實系統(tǒng)化教學要求的針對性教學目標。在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中,語文學科素養(yǎng)應當包括語言建構能力、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它凝聚著語文學科的精華,強調學生在正確價值觀的引導下強化和提升基礎能力,進而實現自我價值的提高。因此,針對語文學科素養(yǎng)所具備的人文性特點,初中語文教師應當重視將因材施教理念融入教學實踐,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科學合理地制訂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的方案,為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例如,閱讀《臺階》這篇細膩生動的小說,學生不僅要在閱讀中體會文中父親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干實業(yè)、做實事的精神品質,還需要準確把握作者寄托于文章中的崇敬與憐憫之情,體會那雙重感情色彩為文章情感內容增光添彩的作用。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當將教學目標著眼于對作者情感的領悟和對關鍵詞句的分析上,引導學生從分析詞句入手,運用從整體到局部的思維意識,在把握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深刻理解父親的形象意蘊。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當及時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并適當地向學生提示閱讀要點,巧用針對性問題來引發(fā)學生思考,如“為什么父親一定要建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子?建好房子之后,父親的形象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而在引導學生分析父親形象時,教師可以從多角度來拓展學生的思維,如從父親想法的角度、社會環(huán)境的角度以及家庭生活條件的角度,讓學生能夠在清晰邏輯思維的引導下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實現獨立思考能力的提高。由此可見,當教師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帶領學生一同走進文章所創(chuàng)造的世界,觸摸人物形象的靈魂時,不僅能夠讓學生實現語文思維的發(fā)展和學科素養(yǎng)的提升,也能讓學生獲得思想情感的升華。
二、巧用信息技術教學,輔助激活創(chuàng)造思維
新鮮有趣的事物無疑是激活初中生思維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的必要條件,當學生能夠在興趣的驅使下,以審美的視角去探析文章的情感表達和語言魅力時,他們不僅能收獲到個性化的情感滿足,也能以更為獨特的角度去認識自我能力和價值,為學科素養(yǎng)的發(fā)展打下基礎。在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應當以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動性,讓多樣化的教學資源與教學內容實現完美的契合,并在協(xié)調發(fā)展的進程中達到培育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目的。這有助于轉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消極態(tài)度,讓整體課堂教學在濃厚的思維活力氛圍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時,教師可以借助信息化教學的優(yōu)勢,帶領學生跟隨著魯迅成長的足跡,一同探求他的童年及文章所展現的童真與童趣。為了讓學生的思想情感與課文內容緊密貼合,深入感悟作者簡練生動的語言背后所蘊藏的獨特魅力,教師應當將教學目標定位于探究文章中景物的特征描寫,并利用多樣化的教學資源來呈現出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生動情境,讓學生的思維在具體有趣的情境中得以拓展,體會魯迅先生對大自然和自由生活的熱愛與追求。首先,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觀察的眼光去勾畫出百草園中的景物,碧綠的菜田、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乃至于“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蟋蟀在這里彈琴”,這些新奇有趣的事物都在極大程度上調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在這個時候,教師便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來構建出這個奇妙的“樂園”,讓學生借助圖片和動畫視頻展開對這些美好景物的奇妙幻想。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便能深刻理解和把握魯迅先生在語言中所寄托的那份純真與美好,進一步領悟到文章的中心思想,逐漸形成良好的閱讀意識和閱讀能力。
三、重視思維訓練活動,促進學科素養(yǎng)提升
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不僅需要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進行有效指導,更需要學生在日常學習活動中獨立思考、大膽質疑,逐漸形成積極活躍的思維,進而實現學科素養(yǎng)的提升。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除了要關注學生對文章內容和情感的理解程度,還應當有意識地激活他們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引導他們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在科學、合理的訓練中得到發(fā)展。
例如,在教授《社戲》一課時,魯迅先生用詞的精確性和生動性都是學生需要學習的方向,所以引導學生感悟文章的人情美和風景美,領悟魯迅先生對童年生活的回憶與眷戀,是教師在開展寫景教學時需要繪制出的教學藍圖。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寫景與抒情之間的關系,教師可以先借助多媒體技術來呈現出文中歡快活潑的場景,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般感悟到那段童年時光的美好。在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基礎上,教師便可以有意識地開展思維訓練活動,圍繞文章的思想感情和故事發(fā)展的脈絡,巧妙設計出符合學生思維能力提高要求的導向性問題。例如,教師在著重講解文章的首段與主要情節(jié)的關系時,可以提出如下問題:“你認為平橋村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為什么這個偏僻的村莊能夠成為‘我眼中的‘樂土呢?‘六一公公送豆的故事情節(jié)在文章中起著什么樣的作用?”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關鍵的詞句進行勾畫,通過發(fā)散思維來完成對語言的建構。在這種方式下,學生不僅能夠深入把握情節(jié)要點,也能逐漸形成良好的語言建構能力和閱讀歸納能力。
四、組織小組探究活動,鞏固思維品質訓練
初中生良好的語文思維品質往往體現在他們閱讀理解的深刻性、應對問題的敏捷性以及探究問題的靈活性上,教師若想從根本上拓寬學生思維品質的廣度,必然不能忽視對他們進行有效的思維品質鞏固訓練。這對學生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初中語文教師在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同時,應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透過現象探究本質內涵,以此來實現思維品質的進一步提升。
例如,在《春酒》一課中,鄉(xiāng)愁是貫穿整篇文本的情感,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帶領學生跟隨作者的腳步,以兒童的視角來閱讀和體會文章的情感,品析其中富有童趣的語言,使他們透過文章的風俗美和人情美,體會到那份故土難離的思鄉(xiāng)情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以發(fā)散學生思維、開拓學生的思路為教學目標,盡可能地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視角去看待事物,進而形成不同的思考,并在思維能動性的驅使下對其進行分析和總結。同時,教師還應當組織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活動,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通過對文章細節(jié)和人物形象的揣摩,細細品味那樸素語言中所蘊含的真摯情感,感受文章語言那不經雕琢卻顯舒放自然的無窮魅力。這不僅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質疑和探究熱情,也能為學生思維的拓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五、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構建思維表現平臺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學生的個性化表現受到了多數教師的關注。它作為學生思維品質和實踐能力的展現,對初中生學科素養(yǎng)的提升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尤其是在語言表達和寫作表達方面,學生將自己所汲取到的知識經驗化作源源不斷的創(chuàng)作靈感,這不僅能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創(chuàng)造中不斷提高,也能使他們更好地參與到語文學習活動中,進一步實現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例如,《最后一次講演》是以演講稿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眼前的,它所采用的開門見山的寫作手法,讓學生的思維始終跟隨演講的節(jié)奏前行。這篇激勵人心的戰(zhàn)斗宣言,給予了學生頗具新意的閱讀感受,也讓他們在體會語言強烈的感情色彩的同時,領悟到了作者觀點的鮮明特色。因此,為了激發(fā)學生對演講的強烈欲望,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有關《最后一次講演》的視頻,讓學生能夠在演講者先聲奪人、直驅主題的演講氛圍中受到熏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情感較為強烈的詞句進行圈點勾畫,這樣學生會在情境的感染下不斷產生新的想法,形成個性化的閱讀體驗,進而產生個性化的解讀。在這一基礎上,教師便可以積極組織開展實踐活動,為學生搭建起個性化表現自我的平臺,促使他們將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融入演講這一語言藝術。這不僅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也能促進他們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發(fā)展提升。
六、結語
綜上所述,發(fā)展和提升思維品質是初中語文教師培育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必要條件,在教育改革浪潮中,教師應當重視為學生提供更多思維發(fā)展的空間,努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自信和思維動機,讓他們的個性化思維能在語文課堂活動中得以展現和拓展。只有這樣,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才能在自我表現、自主思考和自主學習中得以發(fā)展和提升。
參考文獻:
[1]陳 曄.充分利用古詩詞教學提高初中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J].考試周刊,2020(43):21-22.
[2]朱 涓.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J].語文課內外,2020(13):257.
[3]林九江.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教學策略[J].語文課內外,2020(11):225.
作者簡介:楊范悠(1985—),女,江蘇鎮(zhèn)江人,江蘇省鎮(zhèn)江市宜城中學教師,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