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仕紅
人生最美的事莫過于讀書!
最近,有一張照片引起了大家的關(guān)注和熱議:在武漢方艙醫(yī)院,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正專心致志研讀一本厚厚的書。
據(jù)報道,這位39歲的年輕人姓付,他從武大博士畢業(yè)后去美國深造,在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教書。在那樣惡劣的氛圍下,這位青年正在平心靜氣地閱讀一本600多頁的思想史。透過照片我們不難想象:閱讀已成為他的習慣,成了他的基本生活方式。這才使他的內(nèi)心如此堅定,面對災難如此從容!
讀書,驚艷了時光,叩醒了心扉!
曾聽說猶太人在小學新生入學時,須穿上新衣服,由有學問的人領(lǐng)進教室,講臺上放著一塊干凈的石板,石板上有幾行用蜂蜜寫下的希伯來字母,老師讓孩子們一邊誦讀字母,一邊舔掉石板上的蜂蜜。這樣去告訴孩子們,書是甜的;閱讀,亦可以這般美好。
在“停課不停學”的日子里,作為教師,更應把閱讀當成最基本的生活方式。每天讀一點點,來告訴自己,這樣小小的累積,定會讓自己更加優(yōu)雅、淡定。在閱讀中,讓歲月靜好吧。
作為教師,不僅自己讀書,也要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讓學生在最好的年齡,多多汲取書里的營養(yǎng)。引導學生讀完一本,曬一曬,分享一下閱讀感受;讀到好書,可以推薦給別人?;蛟S一個不愛讀書的學生,從此在閱讀的土壤里也能成長起來。
作為教師,還可以與班級的孩子共讀,設(shè)計一些多樣又有趣的小活動,用閱讀裝點平常的日子,每一個日子便有了五彩的顏色。與孩子們共讀的時光靜謐、柔軟,生活也會因為閱讀多姿多彩!
教師,作為一個成年人,讀的書可以雜些。讀讀有用的書,某種意義上它們是能夠指導我們把工作做得更好的書;再讀讀那些所謂“無用”的書,這是讓自己得到精神享受,不管是哲學、生活類圖書還是網(wǎng)絡(luò)小說、散文,只要喜歡都可以讀。俞敏洪曾說:“我把讀無用的書和旅游當成是我的土壤,把讀有用的書當作我的肥料,讓我這棵樹能夠在這個過程中蓬勃生長?!遍喿x,會讓成年人的世界安靜下來,相信一點點努力,一點點改變,終將會在靈魂的原野開出一朵朵美麗的閱讀之花!
說起閱讀,我建議大家多讀紙質(zhì)書,享受書香的美好。當然,電子書也提供了便利,可以碎片化閱讀,可以從影像鏡頭中閱讀。如果讀累了,解放雙眼,聽一聽書,也是不錯的選擇。閱讀,讓生活變得有聲有色。
疫情發(fā)生后,是科學家在發(fā)揮作用,是擁有專業(yè)知識的白衣戰(zhàn)士在阻擊疫情……也難怪有人說:讀書的目的,就是將來能成為像鐘南山一樣的中國人。災難面前,科學可以救助病人,閱讀能夠救助自己,讓我們共同感受閱讀的力量。
當書頁的馨香喚醒每一個黎明,晨光便在無限廣闊的早晨漫卷開來 ……讓我們用閱讀提升“免疫力”,用書籍溫暖每一個日子,享受閱讀帶來的恬淡與美好!
(作者單位:江蘇省儀征市真州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