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胖
一
1906年到1911年,孫中山先后發(fā)動和領導了10次武裝起義,無一成功,死傷慘重。此時,大部分革命黨人對起義都是比較謹慎的,甚至是絕望的,包括孫中山。
對于武昌起義,眾人覺得可能又是一次失敗的計劃,也并未蓄謀已久,所以它在歷史長河中是個非常偶然的事件。
不過經(jīng)歷一次又一次失敗的革命黨人,不服且不甘心。
1911年9月24日,同一撥同志開會制定起義計劃,據(jù)說計劃有時間、地點、人物、起義范圍。他們最初選在10月6日起義,也就是農(nóng)歷八月十五這天。起義范圍是在湖北和湖南同步舉兵。
為何選擇這天?革命黨人認為這時中國人都忙著團圓,乘虛而入,把第11次起義整圓滿了。
可紙包不住火,一個不小心,起義的消息泄露了。湖廣總督瑞澂決定:今年過節(jié)不放假,全部戒嚴,官兵不許出營、聚會。革命黨人決定將起義推遲到10月16日。
二
1911年10月9日,計劃推進中。
革命黨人開始準備起義的物料──炸彈。
孫武等人在指揮部配置炸彈,提供資金的劉同不放心,就到現(xiàn)場查看,隨手點起一根香煙,抽完煙卻找不到煙灰缸,于是準確無誤地投入身邊一個臟兮兮的盆里。
這個盆里不是別的東西,正是長得難看的土炸彈。雖然土,但有效,孫武被炸得面目全非,大火一發(fā)不可收拾。忙著救火的同志甚至都沒發(fā)現(xiàn)巡捕趕到了現(xiàn)場。
巡捕循著爆炸聲而來,逮捕了劉同等六人,還發(fā)現(xiàn)了關于起義的一系列物品和資料──起義名單、旗幟、通告、彈藥、印信。
劉同很快招認本次起義的所有事項,湖北布政司陳樹屏建議銷毀名冊以安眾心,督府師爺張梅生則主張按名冊搜捕??偠铰爭煚?shù)?,發(fā)布以下決定:關閉所有城門,禁止出入,貼出告示,要求新軍官兵不得出營,一律按名冊捉拿,就地正法。
當時駐地革命黨人約有5000人,根本不知自己在不在名單中,這下馬蜂窩徹底被捅掉了,人人自危??磥?,只有先下手為強。
三
1911年10月10日,愛新覺羅·溥儀再過幾個月就滿六歲,還在紫禁城等待大清王朝最后的顛覆。
晚上7點剛過,陸軍第八營排長陶啟勝查夜,發(fā)現(xiàn)班長金兆龍、士兵程定國正抱著步槍仰臥睡覺,旁邊還有一盒子彈。陶啟勝這個二愣子,并沒上去安慰自己的士兵,而是直接開罵:“干什么!想造反是吧?”金兆龍一聽,心里不爽,回罵:“造反就造反,你能怎樣?”于是兩人干了起來,程定國把陶啟勝打倒在地,并在背后補上一槍。
這時,第八營班長、共進會代表熊秉坤立即鳴笛集合,宣布正式起義,前去占領楚望臺軍械庫。
以上,來自熊秉坤寫的《前清工兵八營革命實錄》,真實性較強。
四
權威資料如《中國近代史大辭典》《近代中國百年史大辭典》認定:熊秉坤于10月10日晚7時許在該營打響了武昌首義信號的第一槍,率部發(fā)難,迅速占領楚望臺軍械庫,旋即組織敢死隊攻克督署。
而名人的佐證,讓熊秉坤打響第一槍的事情板上釘釘──第一位發(fā)聲的是孫中山。
武昌起義三年后,熊秉坤出訪日本東京,孫中山向別人介紹:這就是武昌首義放第一槍的熊秉坤同志!1919年,孫中山給上?!冻繄蟆纷珜憞鴳c獻詞中說:“今日何日,乃革命黨員熊秉坤開槍發(fā)難,清朝協(xié)統(tǒng)黎元洪被迫效順而起革命軍于武漢之日也!”
第二位發(fā)聲的是末代皇帝溥儀。
1961年9月30日,熊秉坤應總理之邀參加國慶宴會時,溥儀也來了,他走到熊秉坤面前,說:“辛亥革命武昌起義,你打了第一槍,可稱蓋世英雄,了不起。推翻了封建王朝,打倒了我這個當時還是小孩子的皇帝,讓我能順應歷史潮流,改造成新人,為表達謝忱,容我敬酒一杯?!?/p>
五
程定國還有個名字叫正瀛。
正是他在沖動之下偶然開槍,打響了武昌首義第一槍。
宣告起義后,人人都明白,這次若再失敗,明早將全是黃泉路上的鬼魂,沒有退路的他們奮勇起義,凌晨1點30分,整個武昌都被起義軍控制。第二天,武漢三鎮(zhèn)都不姓“清”了,大清就此倒下。
武昌起義后,程正瀛正式投靠北洋軍閥,成為殘害革命黨人的反動勢力的幫兇,淪為叛徒。
對于由功臣變成叛徒的程正瀛,歷史和人民都選擇了遺忘,更愿相信熊秉坤是打響首義第一槍的功臣。
選自《傳奇故事·百家講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