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炯
(陜西地礦漢中地質(zhì)大隊檢測中心,陜西 漢中 723000)
氰化法浸出金工藝較為成熟,對礦石適應(yīng)性強,金回收率高,至今仍是黃金浸出的主要方法。但氰化物有劇毒,對于高砷、高銻等難選冶金礦資源也存在適用性問題;而非氰化技術(shù)安全環(huán)保,在難選冶金礦資源開發(fā)、提高資源利用率方面具有獨特優(yōu)勢。所以,非氰化浸金技術(shù)研究一直在進行[1-2]。目前,關(guān)于生物制劑法、硫代硫酸鹽法、高溫氯化法、次氯酸鈉法、多硫化法、碘法等的研究都有很大進展,但都不夠成熟,對不同礦石的適應(yīng)性較差,生產(chǎn)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所以尚未得到推廣應(yīng)用[3-16]。
多年來,國外在溴法浸金方面的研究已有一些成果和工業(yè)應(yīng)用實例,但工藝細節(jié)未見報道;國內(nèi)目前亦罕見自主研究成果。試驗研究了以無毒無害的溴鹽(NaBr)、氧化劑(YA)、配合劑(NaCl)溶液體系(Bromine salt,oxidant and complexing agent system,以下簡稱“BOC體系”)從礦石中溶解金。
試驗所用礦石:取自陜西漢中勉縣某金礦。1#樣品為原礦石,2#樣品為選廠浮選金精礦。
1#樣品屬于貧硫化物含金石英脈型氧化礦石,金屬礦物主要有褐鐵礦、赤鐵礦,其次為磁鐵礦、方鉛礦等;脈石礦物主要為石英,其次為斜長石、黑云母等。礦石中的金主要是自然金,粒度較細小,0.053~0.010 mm的顆粒占63.5%,粒級<0.010 mm的極細粒金占36.5%。自然金主要賦存在金屬礦物之間或裂隙中或與金屬礦物連生,被褐鐵礦包裹的金約占15%。
2#樣品為該原礦石經(jīng)浮選所得金精礦,粒度為-200目≥95%。
礦石多元素分析結(jié)果見表1。
表1 礦石多元素分析結(jié)果 %
試驗所用試劑:氧化劑YA,化學(xué)純;NaBr,NaCl,分析純。
試驗設(shè)備: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普析TAS990型,北京普析通用儀器有限公司;XL箱式爐,SG-XL1400型,上海光學(xué)精密機械研究所;震蕩機,HY-8A型大容量調(diào)速振蕩器,常州朗越儀器制造有限公司。
金在溶液中的溶解過程是一個氧化-還原過程,Au失去電子形成Au+或Au3+進入溶液:
(1)
(2)
由于Au電極電位較高,電負性高達2.54,在化合物中吸引電子的能力很強(一般情況下,金屬元素的電負性<1.80),所以Au不易失去電子,不易被氧化,化學(xué)穩(wěn)定性很高。上述過程可逆,在一定條件下會達到動態(tài)平衡。
溴鹽在水溶液中形成Br-,其中一部分被氧化劑YA氧化生成Br2:
配合物的形式降低了溶解過程中Au3+的濃度,也使金溶解過程平衡右移。
根據(jù)能斯特方程,
式中:[氧化型]a/[還原型]b—參與電極反應(yīng)所有氧化側(cè)物質(zhì)濃度冪的乘積與參與電極反應(yīng)所有還原側(cè)物質(zhì)濃度冪的乘積之比,a,b等于各物質(zhì)在電極反應(yīng)中的系數(shù);E—氧化型和還原型物質(zhì)在熱力學(xué)溫度T及某一濃度時的電極電勢,V;EΘ—標準電極電勢,V;R—氣體常數(shù),8.314 3 J/(K·mol);T—熱力學(xué)溫度K;F—法拉第常數(shù),965 00 C/mol;n—電極反應(yīng)中得失電子數(shù)。
配合劑的加入有金配合物形成,金離子[氧化型]濃度降低,其實質(zhì)是降低了金電極電位,增強了金還原能力,從而使金更“易溶”。
溶液中未被氧化的Br-也起配合劑作用,其配合機制與Cl-相同[1]。
金在溴-溴化物溶液中的電化學(xué)過程為:
陰極反應(yīng),
陽極反應(yīng),
總反應(yīng),
溴鹽法提金就是用YA將NaBr中的Br-氧化成Br2,再利用Br2的氧化性和NaCl提供的Cl-與金形成配合物,兩者共同作用促進金的溶解;同時BOC體系不與脈石和其他礦物發(fā)生反應(yīng),從而實現(xiàn)金的選擇性浸出。
BOC體系溶液的配制:氧化劑、溴鹽及配合劑加水配制成溶液,即BOC體系溶液。
在2 000 mL燒杯中,加入1 000 mL蒸餾水,根據(jù)單次試驗設(shè)計的試劑用量,依次加入溴鹽NaBr、配合劑NaCl,待完全溶解后,加入氧化劑YA,攪拌均勻,靜置1 h,備用(儲放時間≤72 h)。
從礦石中浸出金:稱取礦石及精礦粉各100 g(精確至0.1 g,精礦粉在650 ℃下焙燒2 h),分別放入500 mL帶蓋廣口塑料瓶中,并分別加入上述試劑300 mL,搖勻,擰緊瓶蓋,在振蕩速度120 r/min 條件下振蕩1 h,之后靜置1 h,反復(fù)至試驗結(jié)束。之后進行固液分離,浸出渣洗滌后于105 ℃下烘干,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測定其中金質(zhì)量分數(shù),計算金浸出率。
試驗條件:溴鹽NaBr濃度0.146 mol/L,配合劑NaCl濃度0.513 mol/L,浸出時間24 h,浸出溫度18 ℃。氧化劑YA用量對金浸出率的影響試驗結(jié)果如圖1所示。
圖1 氧化劑YA用量對金浸出率的影響
由圖1看出:礦石及精礦的金浸出率均隨YA用量增大而提高;YA濃度≤0.071 mol/L時,隨YA濃度提高,金浸出率提高幅度較大;YA濃度≥0.071 mol/L后,金浸出率提高幅度較小。隨YA用量增大,溶液中被氧化的Br-增多,Br2濃度增大,促使反應(yīng)向金溶解方向進行;YA濃度≥0.141 mol/L后,溶液中有刺激性氣體(Br2)逸出。綜合考慮,氧化劑YA濃度選用0.071 mol/L。
試驗條件:氧化劑YA濃度0.071 mol/L,配合劑NaCl濃度0.513 mol/L,浸出時間24 h,浸出溫度18 ℃。溴鹽NaBr用量對金浸出率的影響試驗結(jié)果如圖2所示。
圖2 溴鹽NaBr用量對金浸出率的影響
由圖2看出:原礦及精礦的金浸出率均隨NaBr用量增大而逐步提高;NaBr濃度≤0.146 mol/L時,金浸出率隨NaBr濃度增大而大幅提高;NaBr濃度≥0.146 mol/L后,金浸出率趨于穩(wěn)定,變化幅度不大。由金在溴-溴化物溶液中的電化學(xué)可知,金的浸出主要是Br2對金的氧化作用。溴鹽NaBr雖然是Br2的提供者,但在溴鹽提供足夠Br-情況下,Br2濃度與氧化劑YA用量呈正相關(guān),所以NaBr濃度≥0.146 mol/L后,金浸出率波動不大。綜合考慮,NaBr濃度選用0.146 mol/L。
試驗條件:溴鹽NaBr濃度0.146 mol/L,氧化劑YA濃度0.071 mol/L,浸出時間24 h,浸出溫度18 ℃。配合劑NaCl濃度對金浸出率的影響試驗結(jié)果如圖3所示??梢钥闯觯涸V石及精礦的金浸出率均隨NaCl用量增加而提高;金浸出率在60%~90%范圍內(nèi),NaCl濃度選擇范圍較大。
圖3 配合劑NaCl濃度對金浸出率的影響
金的化學(xué)浸出主要是Br2的氧化和配合劑的配合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溴鹽提供足夠Br-情況下,未被氧化成Br2的大量Br-本身就是溶解金的配合劑。試驗中,以NaCl作配合劑是因為NaCl比溴鹽更廉價,也可強化對Br-的配合作用。綜合考慮,配合劑NaCl濃度選用0.342 mol/L。
試驗條件:溴鹽NaBr濃度0.146 mol/L,氧化劑YA濃度0.071 mol/L,配合劑NaCl濃度0.342 mol/L,浸出溫度18 ℃。浸出時間對金浸出率的影響試驗結(jié)果如圖4所示。
圖4 浸出時間對金浸出率的影響
由圖4看出:原礦及精礦的金浸出率均隨浸出時間延長而提高;浸出8 h后,金浸出率趨于穩(wěn)定,接近90%。
體系酸度對金浸出率有明顯影響[1-2]。溶液pH較高時,發(fā)生下列反應(yīng)而消耗溴:
室溫下,金最佳溶解體系pH為4~6,電位0.7~0.9 V(相對甘汞電極)。Br2可在較低溫度下氧化浸出金[2],浸出在室溫(17~25 ℃)條件下即可完成。
根據(jù)上述試驗確定的適宜條件對礦石進行浸出,結(jié)果見表2。
表2 綜合浸出試驗結(jié)果
采用氧化劑、溴鹽及氯化鈉體系可以從含金礦石中浸出金,適宜條件下,金浸出率超過90%。方法要求礦石中的金為微?;騺單⒘<?,對于粒級分布寬、顆粒較大、含包裹金的礦石,應(yīng)采取重選、焙燒、預(yù)氧化等措施進行預(yù)處理。
該工藝采用非氰無毒試劑,環(huán)境友好;常溫、常壓下操作,安全可靠;適應(yīng)高海拔地區(qū)缺氧環(huán)境;浸出速度較快,生產(chǎn)周期短;尾渣無須特殊處理。雖然試劑成本稍高,但溴化鈉可循環(huán)利用,加之尾渣無須特殊處理,綜合成本與氰化法相當。此技術(shù)對于黃金生產(chǎn)具有可替代氰化法的巨大潛力,值得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