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奕霖
魯迅先生言:“愿中國的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fā)聲的發(fā)聲,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倍瘢切侵鹑找骈W耀。
微信國慶頭像、個人軍裝照的爆紅,是信息時代愛國主義的新型表達方式。情懷、信仰借助社交媒體、新興技術,如同漣漪在社會中層層蕩漾開來。不同于從前的以筆作戰(zhàn)、高談闊論,如今的人們以一種更便捷、直觀的形式去表達情感,它真實、直接而有溫度。類似的,在香港暴亂事件中,“飯圈女孩”齊心協(xié)力在國際輿論中發(fā)聲,展現(xiàn)中國態(tài)度,“阿中哥哥”“種花家”等詞,更是被《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所認可?!?4億護旗手”背后,展現(xiàn)的是新媒體、新文化的力量。
若說,微信國旗頭像走紅速度之快體現(xiàn)了新媒體的力量,那么,其影響面之廣則展現(xiàn)了中國人對共同精神家園的皈依。曾有作家說:“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隨地亂滾,文化就是那根柔弱而又強韌的細絲,將珠子串起來成為社會?!闭且驗橛|及了中國人心中共同的柔軟部分,這些活動才產(chǎn)生了如此大的社會影響力。而那共同的柔軟的部分則是民族文化、民族信仰,它們是早已融入中華民族血液中的家國情懷和家國認同感。只需一個合適的觸發(fā)點,如靜水深流般流淌在我們心底的愛國情感就會噴薄而出,凝聚成共同的時代主旋律。因而,無論是微信頭像上鮮艷奪目的國旗,還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上讓無數(shù)人淚目的車牌號為“1949”的閱兵車,他們的底色都是我們對這盛世的自豪、對國家強盛的熱烈回應。同樣的,定制軍裝照的背后是國人擁軍情結、英雄崇拜的情感表現(xiàn)。
當然,這類活動中,從眾心態(tài)并非全無。但此般心態(tài)產(chǎn)生的力量是短效的,在片刻火熱之后便會消散殆盡。而近年來,類似的全民熱潮從未停歇。僅以電影為例,《戰(zhàn)狼》系列成為票房黑馬后,愛國主義電影呈井噴之勢,高評分、高票房、高口碑,去年國慶期間《我和我的祖國》上映當天票房破2億,《中國機長》《攀登者》緊隨其后。我想,這樣持久而深遠的影響絕非是從眾帶來的,更多的是民族情感、民族信仰。
網(wǎng)絡上有句話:“此生無悔入華夏,來生愿在種花家。”新時代有新氣象,但民族信仰從未改變。不做“廢青”,不妄自菲薄,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吧!
(指導老師: 陳 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