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家怡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周原意是感嘆以有限之生命追尋無限之知識并無必要,卻被后人誤以為是對這種行為的鼓勵。縱觀神州煌煌千年,在我看來,這真是最聰明的誤讀。固然,知識是沒有止境的,在大圓的外面是更大的未知,但因為這無限而卻步,豈不如因噎廢食般可笑?
將人與浩瀚的宇宙置于一處,有如一粟比之滄海;將人與浩蕩的時間置于一處,有如蜉蝣比之鶴壽,何等渺小又何等短暫,而人的意義卻不會因此削減半分??v使人的壽命、人的歷史有盡頭,但一如“中國天眼”超越觀察設備的極限、黑洞從廣義相對論想象的存在到多國科學家合作取得的確實照片,只要這無盡的探索仍在繼續(xù),我們的生活便是有意義的,我們的宏圖壯志便有見證,我們便能與這無限一同永恒。
正如宇宙間能摧毀人的東西數(shù)不勝數(shù),而帕斯卡爾則認為人比那能致他于死地的東西高貴得多,因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及宇宙于他具有的優(yōu)勢,“我們?nèi)康淖饑谰驮谟谒枷搿?。未知是無限的,人的思想也是無限的,自停止探索的那一刻起,人就在走向毀滅,這樣的例子俯拾即是——曾經(jīng)代表一個時代最璀璨智慧的畢達哥拉斯學派,將未知的無理數(shù)拒之門外,這在斷送一位天才的數(shù)理學家生命的同時,也注定了這個學派的毀滅。因為害怕探索無限的未知而閉眼不看、捂耳不聽,告訴所有人它不存在,如此掩耳盜鈴、自欺欺人,又怎能長久延續(xù)下去?就如當初被畢達哥拉斯所否定的、卻又被后世普遍運用的數(shù)學概念“無限大”與“無限小”。
從最初的天圓地方到日心說,又從恒星到黑洞,也許人們?nèi)晕匆匀馍淼诌_光年之外,但人的思想已然逐漸接近真實??v使莊子“知也無涯”的思想略顯消極,但他仍將目光放到了蒼穹之外,想到了大鵬所具有的“無限”。千年易過,千年后的我們自然應當更進一步,否則這千年過與不過有何區(qū)別?如果終我一生仍舊只囿于已知的這片彈丸之地的舒適區(qū),那我于世間走這一遭意義又何在?正是一代代對未知的探索,才把雷電拽下天神的祭壇,才把機械送上蟾宮的彼端。千言萬語都不如葉芝在墓志銘上為后人留下的那句短詩“騎士們,向前吧”最為契合先人殷切的期望——我們曾探索這無限,留下的知識象征著我們的一生,如今你當繼續(xù)向前,即使只向無限推進一點。
路也漫漫,知也無涯,然何畏之有?吾將上下而求索,不減丹心壯志狂。而那終我一生探索的無限、盡我全力覓得的知識,終將譜寫出我的生活、我的生命的頌章。
(指導老師: 鄭 萍 / 應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