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敏
對于一個土生土長的山里姑娘來說,老家曾是我不愿觸碰的心痛,更是我發(fā)奮努力一心想逃離的樊籠!然而,隨著時光的變遷,這塊曾經(jīng)貧瘠落后的土地如今卻成了我心底最深的掛牽。
我的老家地處陜甘兩省交界、子午嶺腹地,距離合水縣城96公里。那里有扶蘇蒙恬的說唱、劉志丹太白收槍的故事,“秦直道”、塔兒灣宋代石造佛塔、“碧落霞天”、蓮花寺、保全寺石窟等文物古跡保存完好。309國道、柔太公路、雷西高速穿境而過。境內地勢西高東低,資源豐富,植被良好,有“隴上江南”之稱。
擁有如此深厚的歷史底蘊和優(yōu)越的自然資源,卻無法讓這里的人們擺脫貧窮落后的命運。每逢下雨,出行的山路可充當孩子們不上學的正常理由;小學三年級所有孩子背著干糧去鎮(zhèn)上學習當起了寄宿生;外出和回家要步行十多公里黃土路才能到達有班車的公路;想要和在外地的親人取得聯(lián)系,只能趁著趕集日去鎮(zhèn)上的公用電話亭通過先預約再找人的方式與親人取得聯(lián)系……每件往事清晰如昨日。
“80后”的我,是伴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成長的。毫不避諱地說,我和我的小伙伴們最初求學的動力就是要走出大山,走進鋼筋混凝土的世界,祖輩們也是這樣苦口婆心地告誡著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于是,年輕的我們,千方百計逃離故鄉(xiāng),掙脫老家的束縛,飛向祖國的大江南北……
時間在變,老家也在變!借助改革開放的東風和精準扶貧政策的落實,老家的人鳥蟲魚、山山水水一并邁向了新時代。如今小山村的變化天翻地覆,面貌煥然一新,成了我魂牽夢繞、心底最踏實的存在!
每到節(jié)假日我就想帶著孩子回家。高速公路通到了家門口,孩子們在村間清澈的溪水里摸魚捉螃蟹,平坦的通村水泥路上旅游觀光車輛來來往往,嶄新的民居錯落有致,小媳婦們推著嬰兒車聚在便民店門口有說有笑……每次回去剛進村口就不斷聽到令人興奮的消息:張家大叔終于開上了他喜歡的小轎車,李家那位愛美的大嬸當起了廣場舞領隊,媽媽說:“村里正在拉寬帶網(wǎng),咱家也加入了,趕快給你爸申請一個微信號碼,以后想你們了就可以視頻啊!”當我還在絞盡腦汁給父親想一個好昵稱的時候,爸爸毫不猶豫地說就叫“幸?!?,我被深深地觸動了,瞬間感覺什么東西在我眼里打轉,我知道此次的淚水不是心酸的眼淚,是我對父母安穩(wěn)日子欣慰的熱淚??嗔艘惠呑拥母篙厒儯谶@個大好時代里舒展了緊鎖的愁眉,過上了不讓兒女們擔憂的日子。如今的老家簡直就是一幅壯麗的山水畫。
徜徉在老家溫暖的臂膀里,我的心從沒有這般去貼近她;呼吸著老家自由的空氣,我從沒有這般想擁有她;凝望著老家年輕的容顏,我從沒有這般去欣賞她。
我和老家越來越近了!
(作者單位:慶陽市扶貧開發(fā)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