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圣天
檀木榔頭,杉木梢,金雞叫,雪花飄。
——題記
“彈棉花呀……彈棉花……半斤棉花彈成了八兩八喲。舊棉花彈成了新棉花,彈好那個棉被姑娘要出嫁……”悠揚的歌聲和著富有節(jié)奏感的彈棉花聲形成了我記憶中最深刻的旋律,是我記憶深處的原點。
兒時最喜歡做的事就是看外公外婆彈棉花,外公手握以牛筋為弦的彎弓,用彈花錘頻頻擊弦,那板上的棉花漸趨疏松,蓬松的棉花中散發(fā)出了獨有的溫暖味道。
外婆在方形的支架上,將棉絮的兩面用紗縱橫布成網(wǎng)狀,固定棉絮,然后用木質(zhì)的圓盤壓磨,使之平貼、堅實、牢固。
白紗、雪棉,就這樣在外婆的巧手下變成了一條又一條白花花、軟綿綿的棉被。
嗅著棉花香入睡,成了兒時最幸福的回憶。
如今,彈棉花的老手藝慢慢淡出了人們的生活,兒時的棉花香也成了記憶中模糊的遐想。
在生活中倍感壓力時,兒時對棉花香的想念便如潮思泉涌般涌上心頭。
于是,趁著秋收的季節(jié)回了鄉(xiāng),挎上竹篾,走在田壟上,踏著松軟的黃土,感受鄉(xiāng)土的氣息。那無邊的棉花田,長了一季的棉花隨風(fēng)晃蕩,飄散出讓我日思夜想的熟悉味道。
采上一竹篾帶回家,尋出已蒙了塵的彎弓、磨盤和彈花錘,撫摸這一件件歷經(jīng)滄桑的工具,那真實的木質(zhì)感,親切而令人安心。
在外婆的幫助下,循著兒時的記憶彈棉花。棉花漸趨疏松,心隨著彈棉花聲的節(jié)奏一下一下地跳動,變得逐漸舒展、快活。
嗅著散出的棉花香,尋回兒時的味道,似乎逐漸明白時代如潮,我無力挽回它的前行。我無法阻止彈棉花手藝即將絕跡的結(jié)果,但我可以回歸原點,尋找最初的記憶,守護老祖宗傳下來的智慧結(jié)晶,感受摒棄喧囂帶來的靜心,感受倦鳥歸林、魚翔潛底、落葉歸根的安心。
心安處即故鄉(xiāng),即原點。
‖江蘇省啟東市折桂中學(xué)
‖指導(dǎo)教師:趙行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