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呂可佳 浙江省杭州市東城第四幼兒園
英國著名哲學家培根曾說過:“讀書塑造人格?!崩L本是圖文并茂的幼兒文學樣式,具有看畫就能明白故事的主體敘述性,兼具直觀性和形象性,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學習特點、審美需要和情感需要。繪本因其色彩鮮艷、畫面精美、情節(jié)有趣為幼兒喜愛,優(yōu)秀的繪本其故事情節(jié)、構圖設計等充分考慮幼兒的接受心理和閱讀趣味,能夠直抵幼兒的心靈,給他們溫暖,讓他們感動。
(1)繪本能調節(jié)幼兒的情感。
繪本具有直觀性與形象性,符合兒童審美需要和心理特點。繪本通常具有很強的故事內容,很多情節(jié)的勾勒能觸動幼兒的心靈,引發(fā)幼兒的情感共鳴,從而產生表達情感的欲望。
(2)繪本可以增加與人的情感交流。
當下的繪本以情感類居多,如:《我爸爸》《我媽媽》《猜猜我有多愛你》等經典繪本承載著溫暖感動的畫面,幼兒在愜意、深情的情境中自然迸發(fā)出溫情。
多數情感類的繪本不僅給了幼兒一個故事,而且在一個個溫馨動人的故事背后,能夠激發(fā)幼兒的情感,提高其情商,激發(fā)幼兒表達出溫暖與美好,讓幼兒在想象的世界里受到熏陶。情感類繪本中的語言滲透著各種情緒詞匯、情感類的語句表達,為幼兒情感表達提供了模仿對象。
此外,每一本繪本內容都有著自身獨特的教學價值,在開展以繪本為載體的主題活動時,教師根據幼兒的需求,除了利用繪本開展語言領域和藝術領域活動外,還可以充分挖掘出繪本中的教育價值,開展其他領域活動。因此,本研究欲挖掘情感類繪本的情感教育價值,將同一繪本緊緊圍繞同一個主題,設計多元、多領域教育活動。在整個主題實施過程中,讓幼兒在不同領域活動中以不同形式充分、愉悅地重復閱讀一本繪本,在不同的載體中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利用各種契機鼓勵幼兒盡情表達溫暖與美好的情感,發(fā)揮繪本在兒童成長中的多元價值。通過提煉文學價值,設計多種領域相互融合的教學設計、游戲創(chuàng)設、親子共讀,補充到主題活動中,充分體現繪本教學的溫度、多維和靈動。
繪本的選擇:一是要兼顧幼兒年齡特點;二是要適合開展主題活動;三是要具備多元的教育價值;四是要類型多樣,內容豐富,講求均衡性。因此,如何選擇繪本、選擇什么繪本將成為研修起始階段重要的內容。
到底應該如何解讀繪本,才能有效開展繪本教學?解讀繪本應該從繪本本身、幼兒、教師三個角度層層深入地去思考。這樣的解讀全面而深刻,能夠充分挖掘繪本的多元價值,促進幼兒健全人格和多元智能的發(fā)展。
一本繪本可以實現幼兒的多領域核心經驗的獲得。教師可從繪本的畫面構圖及色彩、繪本的情節(jié)、繪本中出現人物的心理特征等方面進行有理有據的分析,可挖掘出其存在的美術創(chuàng)作、社會交往、音樂節(jié)奏、科學素養(yǎng)、故事續(xù)編、戶外體育鍛煉、區(qū)域化個別學習活動等多層次、多類型價值,但最關鍵的是關注幼兒溫暖言語的表達。
我們或多或少都有過這樣的經驗:興高采烈地收到一份禮物,滿懷希望地解開蝴蝶結,拆開包裝紙,打開密封盒——天哪,完全是自己不喜歡的也用不到的一件東西!遇到這種情況該如何處理?是一味地失望、生氣、抱怨嗎?《禮物》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答案:萬物皆有其用,引導幼兒珍惜生活中的禮物,讓它們得到最好的歸宿。于是,我們決定開展以“禮物”為主題的活動,從“送禮者”“收禮者”這兩個角度出發(fā),引導幼兒關注禮物本身的價值,一方面學習調適自我的情緒;另一方面學會如何接受愛,傳遞愛,表達愛。
一個小小的禮物,能引發(fā)幼兒大大的思考。當幼兒作為送禮者時,需要考慮“我要送給誰”“什么禮物能表達我的愛”“對方會喜歡我的禮物嗎”。作為收禮者,拆開禮物后,會有不同的心情。幼兒會思考,“這個禮物有什么用處”“如果收到的禮物我不喜歡怎么辦”“如果不喜歡,我該怎么辦”。
表1 以繪本《禮物》為例開展主題活動的架構路徑
如繪本《禮物》,教師先要挖掘繪本的情感教育價值,然后設計和組織相關的活動。(見表1)
本主題第一層次“禮物大變身”,對于不喜歡的禮物,引導幼兒直面原因,挖掘禮物的價值,主動出主意、想辦法,通過各種方式改造禮物,由無用變?yōu)橛杏?,由不喜歡變?yōu)橄矚g。該目標的達成主要通過社會活動“禮物”,幫助故事中的小鳥、老鼠、小貓等角色來改造禮物,讓幼兒學會珍惜生活中的禮物,讓它們得到最好的歸宿。
接著通過第二層次“感謝送禮者”活動,引導大班幼兒關注他人的情緒和需要,愿意通過繪畫、前書寫、手工制作等方式制作并贈送禮物,以此表達自己對送禮者的愛與幫助。該目標的達成主要通過音樂活動“一封感謝信”和美術活動“送禮”來表達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