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靜媛,潘 聰,李 明,王運平
(中山市人民醫(yī)院普通兒科,廣東 中山 528400)
隨著經(jīng)濟水平的發(fā)展,性早熟的發(fā)病率也逐年上升[1]。根據(jù)發(fā)生性早熟原因不同,可分為中樞性和外周性性早熟,其中,中樞性性早熟(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CPP)以女童多見,而這其中尤以特發(fā)性中樞性性早熟(idiopathic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ICPP)占比最高[2]。盡管導致ICPP病因較多,但臨床已經(jīng)證實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nalogs,GnRHa)可使垂體對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反應脫敏,對下丘腦-垂體-性腺(hypothalamo pituitary gonadal,HPG)激素水平進行調(diào)節(jié),從而起到治療的作用[3]。但目前關于GnRHa治療ICPP的研究多集中于身高指標的觀察,治療前體重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是否會對治療效果產(chǎn)生影響,卻鮮見報道。因此,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不同BMI的ICPP女童接受GnRHa后的治療情況,報告如下。
本研究經(jīng)中山市人民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采取回顧性分析方法,選取2013年1月至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90例接受GnRHa治療的ICPP女童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中樞性性早熟診斷與治療共識(2015)》[4]中關于ICPP的診斷標準;2)女性;3)知情同意接受GnRHa治療;4)已完成系統(tǒng)治療;5)臨床、隨訪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影響身高發(fā)育者,如家族矮小史、甲狀腺功能低下、營養(yǎng)不良等;2)合并其他影響初潮年齡者,如生殖系統(tǒng)感染、器質(zhì)性病變、服用雌激素等;3)不良生活習慣,如高糖高脂飲食、運動缺乏等;4)同時參加其他研究者。根據(jù)就診時BMI,將所有ICPP女童分為正常體重組38例、超重組27例和肥胖組25例(正常體重、超重和肥胖BMI界值點依據(jù)文獻[5]制定)。
所有ICPP女童均接受GnRHa治療:達菲林(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產(chǎn)家:法國IPSEN PHARMA BIOTECH,規(guī)格:3.75 mg·支-1,批號:P15883),80~100 μg·kg-1,皮下注射,最大劑量不超過3.75 mg,每28 d 1次。治療期間監(jiān)測黃體生成激素和卵泡生成激素水平,根據(jù)上述指標水平和發(fā)育情況調(diào)整用藥。當骨齡達到12歲、預測成年身高達到期望值、實際身高達到遺傳靶身高、生長明顯減速(<1 cm·3個月-1)時,停止GnRHa治療[6]。治療期間,控制含糖飲料飲用量和膨化食品、快餐食用量,保證充足睡眠和足夠的運動[5]。
1)身高增長速率。囑女童脫鞋,雙腳足跟并攏,腳尖自然分開,正直站立于身高測量儀平板上,確保足跟、臀部、兩側(cè)肩胛骨成一直線,并貼緊測量立柱。測量人員調(diào)整測量板,緩慢下移至女童頭頂,切勿過緊或過松,雙眼沿測量板平視立柱上刻度,讀取刻度并記錄,測量精度為0.1 cm。以(此次測量數(shù)值-1年前測量數(shù)值)/1年,記為身高增長速率,單位為cm·年-1。
2)體重增長速率。囑女童排空大小便,脫鞋,盡量著單衣,站立于體重測量儀平板上,保持身體靜止,待測量儀指針固定后,測量人員眼睛垂直于讀數(shù)面板,讀取指針所指數(shù)值,并記錄,測量精度為0.1 kg。以(此次測量數(shù)值-1年前測量數(shù)值)/1年,記為體重增長速率,單位為kg·年-1。
3)BMI。以公式:BMI=體重/身高2計算,單位為kg·m-2。計算精度為0.01 kg·m-2。
4)預測成年身高。采用Payley-Pinneau法[7]預測女童成年時的身高。
5)高度標準偏離評分(hight standard deviation score,HtSDS)。計算公式:HtSDS=(實際測得身高-同齡人平均身高)/同齡人身高標準差[8]。
上述指標觀察時間點為治療前和治療后1年。
3組女童發(fā)病年齡、就診年齡、療程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女童一般資料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所有女童身高增長速率、體重增長速率均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正常體重組BMI有所增加,而超重組和肥胖組BMI有所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治療后組間比較,3組女童身高增長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正常體重組體重增長速率高于其余2組,BMI高于超重組,但低于肥胖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3組女童身高增長速率、體重增長速率、BMI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所有女童預測成年身高、HtSDS均有所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治療后各組女童預測成年身高、HtSDS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3組女童預測成年身高、HtSDS比較
早在20世紀80年代,GnRHa就已被廣泛用于ICPP的治療[9]。ICPP患兒,受性激素作用使骨生長板閉合過早,導致身高生長受限[10]。GnRHa可通過調(diào)整HPG軸分泌激素的水平,而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隨著對ICPP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證據(jù)[11]顯示,ICPP與體重超重或者肥胖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對于青春期啟動較早的ICPP患兒,體內(nèi)瘦素、脂肪細胞因子和腸肽多呈異常表達,這些因子和肽類不僅對體重產(chǎn)生影響,也會對青春期過早啟動產(chǎn)生促進作用。LAZAR等[12]通過一項回顧性研究分析了GnRHa對BMI的影響,發(fā)現(xiàn)無論是否接受過GnRHa治療,當患兒成年后,其BMI與正常人群差異不顯著;對患兒進行分層研究發(fā)現(xiàn),接受GnRHa治療時已經(jīng)肥胖的患兒,其到成年后,仍會肥胖。
本研究收集了90例接受GnRHa治療的ICPP女童臨床資料,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無論是正常體重組、超重組還是肥胖組,經(jīng)過治療后,所有女童身高增長速率、體重增長速率均降低,預測成年身高、HtSDS均有所提高。這說明,基礎BMI對GnRHa治療降低身高增長速率、體重增長速率影響不大,同時,可改善預測成年身高和HtSDS。這一結(jié)果與既往曹玲等[13-14]的報道相一致,進一步證實了GnRHa治療ICPP的短期臨床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發(fā)現(xiàn),與治療前相比,正常體重組BMI有所增加,超重組和肥胖組BMI有所降低;并且,正常體重組體重增長速率高于其余2組,BMI高于超重組,但低于肥胖組。這一結(jié)果提示,對于正常體重的ICPP女童,在接受相同時間GnRHa治療后,其體重增長速率較快,進而導致其BMI明顯增加。以往的大多數(shù)研究認為,GnRHa對體重增長速率和BMI影響不大:黃飛軒等[7,14]指出,GnRHa治療不會增加ICPP女童肥胖的發(fā)生。但也有部分學者[15]認為,GnRHa治療在一定程度上會使性早熟女童BMI下降。但上述研究均未對不同BMI的ICPP女童進行分層研究,這可能是導致本研究結(jié)果與其相異的主要原因。另外,考慮到不同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慣也會對BMI產(chǎn)生影響,本研究在排除不良生活習慣影響因素后,仍能得出上述結(jié)果。因此推測可能與控制代謝的激素信號有關[16],但這一推論還需更進一步的研究。
綜上所述,GnRHa對不同BMI的ICPP女童的治療效果相近,但對于正常體重的ICPP女童,可能存在加快體重增長和增加BMI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