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健
摘要 ? ?本文介紹了農作物秸稈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了秸稈主要處理途徑及其局限性,明確了對秸稈問題的認識定位,并提出了今后秸稈綜合利用的措施,以期為秸稈禁燒提供參考。
關鍵詞 ? ?秸稈禁燒;秸稈利用;處理途徑;認識定位;措施
中圖分類號 ? ?S38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20)15-0185-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隨著全社會對環(huán)境污染,特別是大氣污染問題的持續(xù)高度關注,秸稈禁燒會是今后一階段農業(yè)生產的熱點話題。如何有效破解秸稈禁燒難題,尤其是如何化解禁燒與搶收、搶種的矛盾,是擺在農業(yè)技術人員面前的一個現實課題?,F結合實踐對秸稈禁燒問題進行分析。
1 ? ?秸稈問題產生的原因
20世紀80年代及以前,秸稈是農村寶貴的資源,有著廣泛的用途。一是用作農村居家的主要生活燃料。現在農村生活燃料主要使用煤炭和液化氣,燒秸稈的傳統(tǒng)薪柴灶已經丟棄。二是用作喂養(yǎng)牲畜的主要飼料。尤其人民公社、生產隊時期,更是大型牲口的過冬飼料。隨著農機化發(fā)展,耕牛早已成為餐桌上的美食。三是用作造紙原料。由于嚴重污染環(huán)境,大量以秸稈為原料的小型造紙企業(yè)普遍關停,此利用途徑也隨之關閉。四是用作農村房屋建筑材料。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水泥、磚瓦結構的樓房取代了傳統(tǒng)的草屋,秸稈作為農村建筑材料基本退出歷史舞臺。
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各級政府開始對環(huán)境污染問題高度關注。1997年農業(yè)部下發(fā)了《關于禁止焚燒秸稈的通知》,1998年農業(yè)部、財政部、交通部等六部局聯(lián)合發(fā)出《關于嚴禁焚燒秸稈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通知》,1999年農業(yè)部、國家環(huán)??偩值攘烤致?lián)合頒發(fā)了《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管理辦法》。2011年發(fā)改委、農業(yè)部、財政部印發(fā)《“十二五”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但因缺乏具體、可操作的配套扶持措施,加之秸稈分布廣、處理量大,其完全利用有一個自然過程。
2 ? ?目前秸稈主要處理途徑及其局限性
2.1 ? ?秸稈直接還田
秸稈直接還田包括直接粉碎還田、覆蓋還田等。現在小麥、水稻、玉米等主要農作物都逐步廣泛采用聯(lián)合收獲的方式,在收割作業(yè)時就把秸稈切碎拋撒在田間,再用大型拖拉機配置旋耕機、滅茬機進行整地作業(yè),把秸稈進一步粉碎后與土壤均勻混合埋在地里,腐爛后成為有機肥。該利用途徑具有局限性:一是需要大型機械的投入,增加作業(yè)成本;二是大部分秸稈未被掩埋或覆蓋,裸露在地表,對下茬作物的播種有一定的影響。
2.2 ? ?發(fā)展畜牧養(yǎng)殖,秸稈過腹還田
秸稈過腹還田就是將秸稈通過青貯、氨化,加工秸稈飼料,牲畜消化后過腹還田。但由于政策、市場等多種原因,近年來五河縣牛、羊、豬存欄量增幅不大,因而消化秸稈量有限。雖然五河縣現代牧業(yè)、凱迪電力對秸稈有很大的消化空間,但實際利用量較少。
2.3 ? ?實施高溫堆漚作為有機肥
高溫堆肥就需要把秸稈清運出田間,分層堆積,施水施肥,泥巴封堆。由于高溫堆漚環(huán)節(jié)多、費工費時且季節(jié)性強,隨著農村勞動力轉移,用工成本變得越來越高,難以進一步推廣普及。
2.4 ? ?秸稈發(fā)酵制沼氣和氣化
秸稈在厭氧菌的作用下分解,產生沼氣;在缺氧狀態(tài)下燃燒,產生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氣體,可作為農村生活能源再生利用。但是一家一戶使用不經濟,若集中供氣,其管理、運營又難以企業(yè)化運作。
2.5 ? ?秸稈基料化利用
有極少量的秸稈作為基料生產食用菌和工業(yè)原料,但利用量有限、運輸成本高、經濟效益不高。
3 ? ?秸稈問題的認識定位
3.1 ? ?秸稈利用的制約因素
上述為農民設計或提供了多種秸稈利用的方式,但是其成本高、收益低[1-2]。對農民來說,焚燒是最經濟、快捷、有效的處理方式,這也是秸稈焚燒屢禁不止的重要原因。拋開單純的技術操作問題,從經濟學角度來分析,只有當收益遠大于成本支出時,通常才會改變原來的處理方式。雖然禁燒有一定的威懾性,但在操作過程中,存在“法不責眾”的思維就很難把握“度”。因此,只有讓農民切身感受到秸稈利用的經濟利益,才能真正達到政令通行的效果。需要通過技術、政策(包括各種補貼)措施提高秸稈的經濟價值,才能真正吸引農民參與和配合。以上幾種方法雖然都有成功的個例,但除了秸稈直接還田以外,都無法形成大范圍應用,主要的制約因素是效率、效益、效果等3個方面存在問題。
效率問題,即“春爭日,夏爭時”。農業(yè)生產要搶季節(jié)、搶墑情,特別是夏收夏種,茬口緊、季節(jié)性強、勞力少。無論秸稈還田還是離田,都需要時間和勞力,而農村青壯年勞力絕大多數外出務工,勞動力稀缺。效益問題,使用機械可以提高效率,但需要投入,由于產出很少,效益低,對農民的吸引力小。效果問題,雖然秸稈還田可以培肥地力、改良土壤,趨勢向好[3],但其實際效果顯現得慢,不及施用化肥的效果顯現得快。
3.2 ? ?對秸稈的科學認識
3.2.1 ? ?明確秸稈不是廢(棄)物。秸稈是農業(yè)生產的副產物,是寶貴的可再生資源,與工業(yè)粉塵、廢水、廢氣有著本質的不同。作為肥料來說,它是用之不竭的有機肥源[4]。秸稈是作物汲取土壤養(yǎng)分并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再作為肥料返還土壤,是人類從土壤索取后的一種回報,即“取之于土壤,又用之于土壤”。否則土壤中有機質得不到充分補充,勢必造成土壤養(yǎng)分枯竭,特別是有機質缺乏。傳統(tǒng)農業(yè)大量施用化肥,造成耕地質量退化,已經成為社會共識。秸稈是從土壤中生長的,再返回到土壤中,也是補充土壤養(yǎng)分的最合理的方式。秸稈含有的養(yǎng)分,可彌補土壤喪失的一部分養(yǎng)分。特別是皖北地區(qū),秸稈還田配合深松、深耕作業(yè)是改造中低產田、抗御旱澇災害最有效的措施。
3.2.2 ? ?明確秸稈焚燒不是由聯(lián)合收割機廣泛使用而引發(fā)的。由于機收留茬較高,把秸稈留在地里,處理不好會影響下茬作物播種,因而很多人把田間焚燒秸稈歸咎于機收。這只是表象,根本原因是缺少經濟、有效的用途和出路。
3.2.3 ? ?限茬不是秸稈禁燒的有效措施。很多地方政府下發(fā)文件,要求聯(lián)合收割機作業(yè)割茬高度不得超過10 cm,但仍然存在焚燒現象,這表明割茬高低與焚燒秸稈沒有必然聯(lián)系。農民焚燒秸稈主要是方便下茬播種,而影響播種的主要因素不是直立的割茬,而是鋪撒的秸稈。割茬越低,秸稈量就越大,更難處理,特別是播種大豆、栽植水稻時,把麥茬變成秸稈,更不利于整地,從而影響作物苗期生長?!栋不帐⌒←溕a機械化作業(yè)技術規(guī)范》要求,割茬高度一致,一般條件下不超過15 cm,留高茬還田,最高不超過25 cm;《谷物(小麥)聯(lián)合收獲機械 作業(yè)質量》規(guī)定的割茬高度≤180 mm。留茬15 cm是比較科學的,兼顧了收和種。
3.2.4 ? ?收割機加裝切碎裝置無法解決秸稈焚燒問題。要根據下茬作物種植需求或后續(xù)秸稈處理方式來確定是否切碎秸稈。如下茬作物是水稻,那么秸稈就需要收集或打捆后離田,不需要把秸稈切碎,切碎拋撒反而增加了收集的難度。尤其是加裝和使用切碎裝置會對收割機有一定的影響,可能增加發(fā)動機的負荷,加大油耗和作業(yè)成本,發(fā)動機溫度升高,潤滑和冷卻性能變差,加大機器磨損和故障頻率,降低收割作業(yè)效率。因此,限茬和加裝切碎裝置都不是禁燒的好辦法,盲目限茬和加裝切碎裝置,既不利于作物搶收,也無助于秸稈禁燒。
3.2.5 ? ?焚燒秸稈不是當前大氣污染和城市霧霾的罪魁禍首。客觀上,焚燒秸稈對大氣環(huán)境造成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在高速公路沿線、機場周邊等重點區(qū)域,確實需要嚴格控制。只是因為污染相對集中,造成感官認識上的誤區(qū)??傮w上,焚燒秸稈不是大氣污染的主要原因,但并不鼓勵農民焚燒秸稈。農業(yè)部門推廣秸稈還田技術和機具,開展秸稈綜合利用,出發(fā)點是利用秸稈的價值、改善土壤、提高農作物產量,從而促進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F在是把秸稈焚燒定位為污染源,大肆“圍堵”,強迫農民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導致政府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引起農民的不滿。如果將其定位為資源利用,通過“疏”的方式,讓秸稈為農民帶來效益,其效果會大不相同。
4 ? ?推進秸稈綜合利用的主要措施
4.1 ? ?強化示范宣傳,開展試驗示范
秸稈還田作業(yè)鏈長,與前茬作物收獲與下茬作物播種密切相關。要通過組織對比試驗,加大秸稈還田技術、機具和應用效果的示范宣傳,讓農民切實感受到秸稈利用的效益,增強其秸稈資源意識[5-6]。探索秸稈還田農機農藝技術集成耕種模式,開展秸稈還田后土壤理化性狀、病蟲草害發(fā)生規(guī)律等監(jiān)測研究,把農民焚燒秸稈引導到秸稈綜合利用的思維軌道上來,還原秸稈的本來價值。
4.2 ? ?加大政策扶持,大力推廣深松、深耕、深翻整地作業(yè)
加大秸稈還田、打捆相關機具的補貼力度,優(yōu)化農機裝備結構,提高配套作業(yè)能力;對秸稈還田、打捆機械按照實際作業(yè)面積實施補貼[7-8]。五河縣是安徽省的農機大縣,大型拖拉機保有量已達2 600余臺,但深松機、鏵式犁、圓盤耙等配套機具較少,長期使用旋耕機或小型拖拉機配套鏵式犁作業(yè),土壤耕層較淺,加上不合理的施肥方式,土壤理化性能退化。建議使用大型拖拉機配置深松機、鏵式犁、圓盤耙等,對秸稈粉碎的田塊進行深耕整地作業(yè),將秸稈全部掩埋于土壤表層之下,以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能。將以上機具優(yōu)先納入農機購置補貼,對新購機具的農戶,縣級財政部門按中央財政補貼額等值疊加補貼。
4.3 ? ?培育服務組織,加大政府投入,實施打捆離田
政府應大力投入使用秸稈打捆機具,尤其是在稻麥輪作區(qū),依托農機(種糧)大戶、家庭農場以及土地流轉大戶等,組建秸稈打捆專業(yè)服務隊、合作社等服務組織,統(tǒng)一承擔各項政府補貼作業(yè),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的組織化程度和專業(yè)化水平[9-10]。
4.4 ? ?做好土地流轉,調整農作物結構,發(fā)展秸稈青儲加工
根據全縣發(fā)展現代農業(yè)規(guī)劃,科學規(guī)劃機耕道路、水利設施,整合小塊、零散、不規(guī)則的田塊,利于大型農機作業(yè),不但能提高作業(yè)效率,還能提高作業(yè)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在穩(wěn)定小麥、水稻等主要糧食生產面積的基礎上,盡可能擴大花生、玉米及其他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推廣玉米秸稈青儲粉碎加工,為現代牧業(yè)提供飼料來源,減少秸稈禁燒面積。
5 ? ?參考文獻
[1] 潘根興,李戀卿,劉曉雨,等.熱裂解生物質炭產業(yè)化:秸稈禁燒與綠色農業(yè)新途徑[J].科技導報,2015,33(13):92-101.
[2] 潘潁玲.收獲播種環(huán)節(jié)秸稈處理的再認識[J].農業(yè)開發(fā)與裝備,2014(9):113.
[3] 漆軍,朱利群,陳利根,等.蘇、浙、皖農戶秸稈處理行為分析[J].資源科學,2016,38(6):1099-1108.
[4] 蘇茜,王寬,李雪平.農作物秸稈處理問題的研究及對策[J].吉林農業(yè),2019(10):35.
[5] 喬鳳霞.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重要性及對策[J].現代農業(yè)科技,2020(13):164.
[6] 唐浩,曹乃文.焦作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yè)科技,2020(13):165-166.
[7] 孫艷華.新賓縣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推廣[J].農業(yè)開發(fā)與裝備,2020(6):83-84.
[8] 龔勇.貢井區(qū)農村秸稈資源化綜合利用現狀及對策[J].基層農技推廣,2020,8(5):58-59.
[9] 陳勁松.霍山縣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yè)科技,2020(8):180.
[10] 王丹丹.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與可持續(xù)發(fā)展[J].農機化研究,2020,42(11):264-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