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睿寧
第一次聽說“龍門石窟”,是我讀《莫高窟》這篇課文時。老師說,龍門石窟與莫高窟、云岡石窟、麥積山石窟并稱中國的“四大石窟”。暑假里,我來到了洛陽,終于有機會一睹它的風采。
洛陽城南,伊水泱泱,龍門石窟就位于伊河兩岸。一進入景區(qū),只見兩座大橋橫空飛出,架在河上。參觀石窟,我們需要從橋洞下穿過。在橋下,抬頭便可以看到橋洞上赫然刻著“龍門”兩個大字。伊河兩邊,山峰聳立,大大小小的石窟就分布其上。
我們順著樓梯爬上去,看到的是“賓陽三洞”,它由“北洞”“中洞”“南洞”三個洞窟組成?!爸卸础崩锒俗蛔鸫蠓?,高約四五米。大佛面帶微笑,耳大垂肩,右手豎起,掌心向外,左手低垂,仿佛在給身邊的八個弟子講解經(jīng)文。弟子們則身體微微前傾,仿佛正側(cè)耳傾聽,神態(tài)安詳。站在佛像身邊,我似乎聽到隱約傳來梵音僧語,雖隔千年,卻近在咫尺。
繼續(xù)向南走,不久便來到了著名的“萬佛洞”。主佛阿彌陀佛坐在蓮花臺上,微閉雙目。旁邊的四尊佛像,恭恭敬敬地侍立兩旁。最引人注目的是洞內(nèi)密密麻麻的小佛像,它們大小不過幾厘米,卻栩栩如生,神態(tài)各異。一行行、一列列,排列得緊湊而整齊。據(jù)說,這些小佛多達一萬五千多個!這也是人們稱它“萬佛洞”的原因。
龍門石窟里最著名的佛像是盧舍那大佛。我們爬了近百級臺階,才到達最頂端的廣場。盧舍那大佛盤腿坐在寶臺上,雙手平放,雙目平視,是整個景區(qū)規(guī)模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頭像就有4米高,一只耳朵也有1.9米長。我站在佛像前,還沒有大佛的雙腳高。大佛旁有八尊佛像,分別是弟子迦葉、阿儺,以及文殊、普賢,還有四大天王。
如果站在河東岸的禮佛臺上,正好與盧舍那大佛相對而望。左右環(huán)顧,西岸大大小小的洞窟盡收眼底,十分壯觀。
我問爸爸為什么很多佛像都殘缺不全,有些缺了胳膊,有些少了腿腳。爸爸遺憾地告訴我,這些佛像歷經(jīng)千年,自然會有所損壞,而在動亂的年代,又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這真是不可挽回的損失?。‖F(xiàn)在,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都得到了很好的保護,而我們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也應(yīng)該代代傳下去。
指導老師/鄭有為
發(fā)稿/沙群 朱云昊
@比肩而行的好朋友:龍門石窟不僅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更是世界級文化遺產(chǎn),令人為之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