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
兒子去英國游學(xué)那段時間,有一天晚上給我發(fā)來一篇文章,寫的是他的感懷:馬上要離開英國回國了,看到那里的一花一草,一景一物,都特別感傷。最令我難過的是,同住寄宿家庭的一個西班牙男孩,和我特別聊得來,本想分別時互留聯(lián)系方式,沒想到一覺醒來,男孩已離開,因為祖父去世,他已趕往機場。沒有一句分別,什么都沒留下……
這是兒子近些年第一次主動將自己的文章和我分享。16歲的少年長成“文藝小青年”,有一本帶鎖的日記本,總是那么小心翼翼地保護自己的情感。
兒子這次的主動分享讓我非常驚喜。我馬上在微信上輸入:兒子,別難過,人生處處是風(fēng)景,不要沉醉過往的失去!要向前看,向前走,更多的美好等待你去擁抱!正待發(fā)送時,我突然一個激靈:兒子想要的是我的諄諄教誨嗎?他會說:哎呀!老媽,太謝謝你了!真是撥云見日!你這明燈指引得太及時了!我現(xiàn)在很陽光很快樂很有方向了!他會這么回應(yīng)嗎?當然不會,最大的可能是他什么不回應(yīng),然后再也不會和我分享自己的情感。那他為什么會發(fā)我這篇文章呢?我問孩子爸,兒子有沒發(fā)給你什么信息?他爸抱怨道:“這小子樂不思蜀,連影兒都沒一個!”原來,兒子的情感是獨獨和我分享的。
我想起在他去英國前幾天,他和老爸鬧別扭。他滿腹委屈淚眼汪汪。我坐到他身邊,拉著他的手,拍著他的背,默默地聽他哭訴。待情緒平靜后,他和我說了很多心里話……也許是那次手拉手的陪伴,讓他感受到理解和溫暖,所以愿意信任我,愿意再次分享他的所思所想。
于是我趕快將諄諄教誨刪掉,重新輸入:兒子,謝謝你的分享!兒子馬上回應(yīng)一個微笑的表情,繼續(xù)和我聊了一些英國的風(fēng)土人情,我對那些不是很了解,只是“嗯嗯”地附和著。這時候兒子突然發(fā)來一句:媽媽,有件事我從來不和你們談,但并不代表我沒有這種事。我一時沒明白過來,說:說吧說吧!兒子很快發(fā)來一行字:我喜歡上一個英國女孩,并發(fā)來一篇日記,滿紙癡情。
我內(nèi)心感到非常震撼,第一次和兒子聊這樣的話題,我倒像一個初涉情事的人一樣不知所措。我忍住什么都不說,發(fā)過去一個“微笑”的表情,然后大腦開始高速運轉(zhuǎn):我該如何和他談這個重要的話題?我當然不會像有些蠻橫的家長那樣談“愛”色變,大聲棒喝;也不可能像少數(shù)思想超前的家長那樣大力支持。那是不是要告訴他:“早戀啊?很正常!可你現(xiàn)在呢,要以學(xué)業(yè)為重?!被蛘摺澳悻F(xiàn)在還早呢,可以過幾年再說?!被蛘摺霸鐟倨鋵嵑苊つ?,你并不知道你真正想要的?!?/p>
沒等我找到答案,兒子發(fā)來:這個女孩也提前回到她的城市,現(xiàn)在是“云深不知處”,我問道:沒聯(lián)系方式嗎?兒子說:你覺得你兒子是那種大膽表白的人嗎?我長吁一口氣:原來是暗戀一場,現(xiàn)在不過是情無所依。
我決定先安撫下失戀男生的情緒,發(fā)過去一個大大的擁抱:好吧!媽媽抱抱你。兒子說:謝謝媽,我去上課了。就這么結(jié)束了?我大腦還在努力搜索,想好的一肚子話還沒說呢!不過感覺兒子好像很知足的樣子,我發(fā)過去一句“好的,祝你快樂!”就算結(jié)束了母子間的這次“心靈對話”。不,這不算對話,只能算是一場陪伴吧,因為我根本什么也沒說,就是“嗯”“嗯”和發(fā)了幾個應(yīng)景的表情。
想一想,他想要的并不是你的教海,他不茫然、不無助、不困惑,就是有些傷感而已,他想要的不過是有個人陪著他,拉著他的手,靜靜地聽他訴說。在陪伴中,那手心相握傳遞的愛,那靜靜傾聽傳遞的理解,那大大擁抱傳遞的溫暖,不就是最強大的力量嗎?
孩子,謝謝你的信任!你的悲喜是真實的,媽媽愿意尊重你的感受,讓這份陪伴的力量超越所有教誨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