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自信的孩子,整個人都是發(fā)光的!人生路上,愿每個孩子都能自信滿滿的昂首闊步。勇往直前,大步流星。
我們很多人都是在父母的批評聲中長大的。記得小時候媽媽最常說的就是:“你看看誰誰誰家的孩子!”“你怎么又……我都說過多少次啦!”等等,這樣的批評聲不絕于耳。然而當我在美國教書后,我接觸到各式各樣的父母,讓我印象很深的一點是:美國家長和華人家長在聽到老師的批評時,有著截然不同的反應。
如果是華人家長,只要我指出孩子的不足,家長們通常臉上會有些掛不住,過意不去地連連點頭,“對不起老師,讓您費心了,哎…真沒辦法,我回家一定好好說他!”但如果是白人家長,他們的表現(xiàn)卻大不相同。通常,他們會先感謝老師告訴他們孩子的表現(xiàn),然后擺出理解的姿態(tài),“孩子還在成長,我們可以理解孩子的這些行為和特點?!庇械母改钢苯影炎约盒r候搬出來,“我小時候就是這樣的??!”接著家長就和老師一起分析孩子為什么會這樣。整個交談過程中關國白人爸媽不會有一句數(shù)落孩子的話,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分析和思考。
美國家長對孩子的理解和尊重,給他們創(chuàng)造了一片自信的土壤。看看身邊的美國孩子,無論學習好壞、高矮胖瘦,個個都是精神飽滿、底氣十足,可以說他們都顯得特別自信。但是,中國的孩子就都不自信嗎?看到新聞上說王菲的女兒李嫣14歲就獨自到瑞士讀書了,我不禁感慨,這個先天唇腭裂的孩子大方、自信,沒有因為自己的“缺陷”而表現(xiàn)出絲毫的不自信和不坦然。她說:“有時候我覺得自己是完美的?!彼裕孕诺膫€性與成績無關,與先天無關,與國籍無關,更多的在于父母和老師的引導和身教。為了讓孩子變得自信,美國學校都做了哪些努力呢?
就像我們常常聽到的那句話:“你的努力程度還遠遠到不了要拼天賦的地步?!背砷L型思維就是讓孩子相信:只要自己內(nèi)心有強大的動力,付出足夠的努力,就更有可能獲得成功,因為努力比天賦更重要。在課堂時常常有學生會說“我做不到!”“那個太難了!”。在聽到這樣的話時,我們需要給孩子灌輸?shù)氖且环N全新的思維方式:與其說那太難了,我們不如告訴孩子雖然難,但是只要花一些時間和努力,我們也許就可以學習如何把它解決掉。
正是因為擁有“成長型的思維方式”,孩子才更愿意迎接挑戰(zhàn),愿意為目標付諸努力。當孩子因為努力而取得成功時,他們的自信心也在這個過程中一點點地建立起來。
雖然成長型思維并不要求我們降低對孩子的標準,但是這個目標也應該是可以通過努力而“夠得著”的。所以,一個不切實際、虛無縹緲的目標,只會徒增孩子的挫折感,因為這個目標和孩子的實際能力之間,有著巨大的鴻溝。美國學校就研究了一套科學制定目標的方法,叫作SMART目標法:
Specific(明確的),制定的目標要具體。例如,有的孩子會說:“我下次考試一定要考好?!笨墒强嫉蕉嗌俨潘愫??別著急。我們可以一步步來,把目標變具體,改成“下次數(shù)學我要考到A”。
Measurable (可測量的),目標有清晰的標準。就像有的孩子,晚上在家總是活蹦亂跳不睡覺,白天上課的時候又不能集中精力,可以制定一個“下周至少四天我要按時睡覺”的目標。
A trainable(可達到的),目標要量力而行,也就是我們說的可以“夠得到”的目標。比如一個體力不太好的孩子,就不要設立每天長跑800米的目標,而是“每天堅持跑步”。
tRelevant(相關的),目標要和孩子的成長相關。我們可以針對孩子的長處和不足,分別設置不同的目標;也可以根據(jù)孩子感興趣的,擅長的事情設定高一點的目標,對孩子相對不那/厶順利的事情,設置一個個小目標,幫助孩子一步步渡過難關。
Timely(及時的),最后一點就是,既然制定了目標,就要一步一個腳印,按時來完成。所以,我們應該把大目標劃分成更具體、可以“夠得到”的小目標,孩子每一次夠到新目標的時候,都是自我實現(xiàn)的過程。
說到自信心的培養(yǎng),不得不提的一點是“挫折教育”。就像小時候的我,常常聽到父母的批評聲,但是我發(fā)現(xiàn)這也有個好處,就是我變得特別不怕失敗和犯錯,因為幾乎所有的錯誤都在父母那里犯過了。相反,也有些孩子,因為從小被父母捧在手心,沒怎么經(jīng)過挫折,在學校碰到一點困難和不順心,就會特別脆弱。
記得自己第一年教書時,班上有個孩子只要做錯一點,就會坐在地上號啕大哭,聲勢之大,讓初來乍到的我一下子無法招架。于是我去請校長幫忙,校長問那位媽媽,孩子在犯錯大哭時會如何處理?媽媽難為情地說:“我也不知道該怎么辦!有時我會抱緊他,讓他平靜下來,告訴他不要哭了?!毙iL一下就看出了問題的癥結所在,“家長的反饋只把注意力放到孩子‘哭這個行為上,卻對于‘犯錯這件事,沒有給予很好地示范作用?!?/p>
那么,對待錯誤我們應該有怎樣的態(tài)度呢?我喜歡用面對錯誤“四步走”的方式:課堂上的錯誤是意料之中的;我們要尊重錯誤,因為它會讓我們成長;我們可以一起來想一想,為什么會犯錯;最后,我們一起來改正。有時,我還會在課堂上故意犯個錯,然后笑著對學生們說,“你們看,老師也會犯錯,但是沒關系,只要我從錯誤中學到東西,我就在一點點地進步?!?/p>
我們對待錯誤的方式,直接影響著孩子們的態(tài)度,只有當他們不再怕犯錯,并能從失敗中迅速恢復時,才能孕育出這片自信的土壤。
小媛老師美國公立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