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言文作為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印記與符號,其代表著先人的文明與智慧。因此,在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文言文地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然而,由于文言文本身具有很大的理解難度,在初中語文的文言文教學中存在著一系列問題,使得文言文的教學效果不甚理想。為此,本文將就初中語文課堂中如何有效的開展文言文的教學展開論述。
關鍵詞:初中語文 文言文 教學 策略
文言文是古代文人較為熱衷的一種文學表現形式,其特點在于字句簡練,寓意豐富,含蓄內斂,字句講究格調,成為古代文獻資料記載的主要選擇,為了能夠學習中國古代的傳統(tǒng)文化,對于文言文的學習與掌握成為語文學習的必要途徑。初中階段的學生通過學習文言文可以直接去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與厚度,增進其對古代中國的了解。但是不同時空概念下的語言文字在理解上存在很大的差異性,這就使得文言文的學習具有不小的難度,那么如何能夠使傳統(tǒng)枯燥的文言文課堂成為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學習享受,有效緩解艱深晦澀的文言文所帶來的壓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文言文的學習中,其需要初中語文教師不斷地摸索文言文的教學策略和模式。
一、創(chuàng)設適宜的教學情境
在實施文言文的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必須去充分的了解學生的愛好與興趣,鑒于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的環(huán)境存在很大的差異性,使得孩子們的認知能力也不盡一樣。在文言文的學習過程中,為了便于學生對于文言文的接受與理解,教師可以嘗試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從而深化學生對于文言文的理解,使其做到背誦其中的名句。在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過程中,教師則將學生進行分組,每一個小組兩名學生,兩人分工明確、一問一答,使學生在角色模仿與互換的形式下掌握文言文的表達技巧。每一個學生在文言文的接受與掌握上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對于文言文的理解也各有特點,因此教師在進行文言文教學時,積極鼓勵和引導學生勇敢地去展現自己的思考與想法,并創(chuàng)設一個開放性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去踴躍地發(fā)言,大膽地去想象,對于表現較好的學生予以及時恰當的獎勵,從而培養(yǎng)初中學生對于文言文學習的自信心。
二、倡導理解與記憶相結合的方式
在語文教師在進行文言文閱讀教學的時候,要嘗試著去培養(yǎng)初中學生對于文言文的興趣和愛好,使其在長期的學習中找到文言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自己的學習方法。語文教師要強化對于學生的有針對性的指導,在學生理解文言文的前提下,爭取做到對文言文的記憶和背誦,當然在此過程中藥堅決避免學生對于文言文的機械式記憶,其非常不利于學生學習文言文長遠發(fā)展。初中語文教師要努力實現教學活動的多元化,幫助學生來掌握文言文的主旨,通過對文言文文章主旨脈絡的把握,讓學生把握文章的大意,進而去劃分文章的主體結構,進而做到對文章內容的合理分段,然后對其進行基于理解基礎上的記憶,使學生迅速地掌握文言文的相關學習方法和技巧。
三、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考習慣
隨著教育改革的實施和深入,對文言文的考核也越來越偏向考查初中階段學生對文章的思考理解能力,文言文題型設計方面則更側重主觀試題,以此來考查初中階段學生對文言文的主觀理解能力,讓學生們帶著疑問去解答問題,促使初中階段學生感到文言文學習活動的開展可以遵循某種規(guī)律。比如:如《小石潭記》這篇文章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大致閱讀這篇文章,讓學生們了解這篇文章的大意,然后讓學生們根據這篇文章的具體內容來分析,為什么文章的作者會將這篇文章命名為“小石潭記”,“小石潭”這個名字又是怎樣來的?以這樣的方式開展文言文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們帶著疑問開展思考和閱讀活動,能夠有效激發(fā)初中階段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實現文言文教學質量的提升。
四、課上課下教學聯系考試和生活
在文言文的學習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文言文學習觀念,使學生保持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引導學生意識到文言文學習和生活與考試存在密切的聯系,使學生在長期的文言文學習過程中,在點滴的學習細節(jié)中區(qū)體會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底蘊和內涵。當然有很多學生厭惡學習文言文的原因在于,其認為文言文與現實的生活沒有太大聯系,頂多是在語文考試中才有所涉及,能夠得到相應的分數就可以。這就導致學生對于文言文的學習目的在于應付考試,在這種思想的誤導下,學生很難真正的投入身心學習文言文。為此,教師在文言文的教學過程中,注意將其轉換成“課上課下教學”與“線上線下周邊拓展”的模式。鑒于學生對于文言文存在不同程度的誤解和偏見,初中語文教師要嘗試讓學生體驗文言文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并結合社會中的文化現象去引導學生體會文言文的用處。當然讓學生單獨去體會文言文中作者的想法與內心世界存在很大的難度,其需要教師對其進行有效點撥、循循善誘。也可以適當地加入文章所處時代與時下社會價值觀念的補充,做到課上與課下、線上與線下互相補充。最后,也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深化對于文言文的理解和體會,如進行劇本改編、角色互換、感悟演講等等。從而使學生在古與今、師與生、文章與現實之間的思想碰撞中,觸及文言文的主旨內涵,真正地學好初中階段的文言文。
總之,文言文的學習是初中階段學生繞不開的難點問題,也是此階段學生必須重點掌握的閱讀技巧,從而為其后續(xù)階段的語文學習奠定基礎。為此,初中語文教師必須深刻意識到文言文學習的重要性,在重視文言文理論學習的指導下,深刻反思文言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的優(yōu)化文言文的教學技巧和策略,從而保障每一位學生掌握文言文的閱讀和理解能力。
參考文獻
[1]尹正東.落實新課標,淺談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策略[N].發(fā)展導報,2017-05-09(028).
[2]王連海.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學策略探討[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8(5):72.
作者簡介
李小蘭(1981—),女,漢族,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