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學華 高雄
妊娠毒血癥是懷孕母羊所特有的一種營養(yǎng)代謝性疾病,多發(fā)于妊娠中、后期,且多發(fā)生于雙胎以上母羊。
一.病因
主要與營養(yǎng)代謝失調和運動不足有關。年齡、肥胖、胎次、懷孕過多、胎兒過大、妊娠期營養(yǎng)不良及環(huán)境變化等因素均可引起本病的發(fā)生。如日糧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低,造成碳水化合物的代謝紊亂;喂給精料過多,特別是在缺乏粗飼料的情況下而未給富含蛋白質和脂類過多的精料時,更易誘發(fā)本病。
二.臨床癥狀
本病發(fā)生于妊娠最后一個月內,以分娩前10--20天的居多,也有分娩前2—3天發(fā)病的案例。臨床癥狀通常隨分娩期的來臨而加劇,但與營養(yǎng)供給情況有很大的關系。若母羊在疾病早期流產或早產,癥狀可隨之緩解。一般情況下,發(fā)病母羊可見精神沉郁,呼吸困難,排尿量明顯減少,呼出的氣體有丙酮的氣味(類似于爛蘋果味)。病羊不愿走動,當強迫其運動時,可見步態(tài)蹣跚,嚴重時發(fā)生流產、共濟失調、驚厥及昏迷等癥狀。
三.病理變化
剖檢可見肝臟腫大呈土黃色或紅黃色相間,質脆易碎,切面油膩;腎臟重大呈土黃色;腎上腺腫脹,皮質、髓質明顯充出血,并伴有嚴重的脂肪變性;心臟柔軟,心肌變性,色淡,有灰黃色斑塊,心內膜、心外膜有大小不等的出血點,心室擴張;脾臟嚴重的充出血;胃腸粘膜及粘膜下多有出血性及壞死性炎癥。
四.發(fā)病機理
早期:由于胎兒生長需要,體內儲存的肝糖原被消耗,動員體脂去調節(jié)血糖平衡,導致血糖升高。
中期:大量脂肪積聚于肝臟和游離于血液中,造成脂肪肝和高血脂、肝功能衰竭、酮類物質和有機酸大量積聚,導致酮血癥和酸中毒。
后期:大量酮體經腎臟排出時,又使腎臟發(fā)生脂肪變性,有毒物質更加無法排出,造成尿毒癥;同時,機體因不能調節(jié)葡萄糖平衡而出現低血糖。
因此,妊娠毒血癥是酮血癥、酸中毒、低血糖和肝功能衰竭的綜合癥。
酮體:在肝臟中,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間產物乙酰乙酸、β-羥基丁酸及丙酮,三者統(tǒng)稱為酮體。肝臟具有較強的合成酮體的酶系,但卻缺乏利用酮體的酶系。酮體是脂肪分解的產物,而不是高血糖的產物。進食糖類物質也不會導致酮體增多。
五.治療
1.治療原則:
(1)采用保肝,提高血糖,降低血脂,促進代謝,降低血酮和糾正酸中毒的原則;輔以強心利尿,止痛,助消化。
(2)少數病例,當母羊病情惡化危及母子時,應當及時終止妊娠。
2.治療方法:
(1)保肝,補糖:靜脈注射20%葡萄糖100ml-200ml,一日2次,其中加入Vc 0.5g。(還可口服丙酸鈉5-7g,甘油20-30ml或丙二醇20ml。每天2次,連用3-5天)。
(2)促進代謝:肌肉注射氫化潑尼松75mg和地塞米松25mg。
(3)強心:靜脈注射鈣、磷、鎂制劑。
(4)糾正酸中毒:靜脈注射5%NaHCO3溶液100-200ml。
(5)促進脂肪代謝:
可用肌醇,配合維生素B1、維生素B12、維生素C等。
(6)棄子保母:以上方法無效時,盡早施以剖宮產手術或人工引產。一旦胎兒排出,癥狀隨之緩解。
(7)加強護理:應給予病畜青干草,胡蘿卜以及不常吃的飼料,以提高食欲,放牧,自由活動與采食,能夠改善病情。
六.預防
在妊娠3個月開始,補充妊娠母羊專用精料:懷孕3個月起,每天補充200克;懷孕4個月起,每天補充25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