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娜
摘 要:仔細閱讀陸游詞會發(fā)現(xiàn),詞中出現(xiàn)了大量的軍事意象。這些軍事意象大致可以分為兵器類、行為動態(tài)類、英雄人物類以及邊塞地理類四類軍事意象,蘊含著詞人對英雄的渴慕與自我認同以及矢志不渝的愛國情懷。
關鍵詞:陸游;軍事意象;英雄;愛國
一、陸游詞軍事意象及分類
軍事意象,顧名思義,就是在詞的寫作過程中所運用的與戰(zhàn)爭、軍旅、關塞、兵器等軍事內(nèi)容相關的意象或意象群來寄托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陸游詞中的軍事意象是詞人根據(jù)自己在南鄭軍旅經(jīng)歷中積累下來的軍事素材而寫入詞中的特殊物象。陸游詞中的軍事意象主要分為以下四類:
第一,兵器類軍事意象。這類軍事意象有“浪跡人間,喜聞猿楚峽,學劍秦川”[1]中的“劍”、“羽箭雕弓,憶呼鷹古壘,截虎平川”的“箭”、“羽箭雕弓,憶呼鷹古壘,截虎平川”中的“弓”、“朱顏青鬢,擁雕戈西戍”中的“戈”、“千里曜戈甲,萬灶宿貔貅”中的“甲”等。
第二,行為動態(tài)類軍事意象。這類軍事意象有“千里曜戈甲,萬灶宿貔貅”中的“從戎”、“羽箭雕弓,憶呼鷹古壘”中的“呼鷹”、“憶呼鷹古壘,截虎平川”中的“截虎”、“吹笳暮歸,野帳雪壓青氈”中的“吹笳”、“浪跡人間,喜聞猿楚峽,學劍秦川”中的“學劍”、“忽記橫戈盤馬處”、“擁雕戈西戍”中的“橫戈”、“華燈縱博,雕鞍馳射,誰記當年豪舉”中的“馳射”、“擁雕戈西戍”、“鐵馬戍梁州”中的“戍守”等。
第三,英雄人物類軍事意象。這類軍事意象有“叔子獨千載,名與漢江流”中的“叔子”、“鼓角臨風悲壯,烽火連空明滅,往事憶孫劉”中的“孫劉、“當年萬里覓封侯,鐵馬戍梁州”中的“封侯”、“江淮輕舟今已具,一卷兵書”中的“兵書”、“安得千尋橫鐵索,橫斷煙津”中的“橫鐵索、“悲歌擊筑,憑高酹酒,此興悠哉”中的“悲歌擊筑”等。
第四,邊塞地理類的軍事意象。這類軍事意象有“悲歡夢里,奈倦客、又是關河千里”中的“關河”、“煙波無際,望秦關何處”中的“秦關”、“浪跡人間,喜聞猿楚峽,學劍秦川”中的“秦川”、“忽記橫戈盤馬處,散關清渭應如故”中的“散關”與“清渭”、“鐵騎無聲望似水,想關河,雁門西,青海際”中的“雁門”與“青?!钡取?/p>
二、陸游詞軍事意象的深層意蘊
陸游詞中的軍事意象涉及了作戰(zhàn)兵器和裝備、軍隊生活用具、交通工具等,囊括了作者在南鄭從軍生活的各個方面。這些軍事意象不僅是對南鄭生活的回憶與描寫,而且是對陸游內(nèi)心深層情感的寄托與傳達。
(一)對英雄的渴慕與自我認同
陸游一生都致力于抗金殺敵、收復山河,渴望成就英雄的偉業(yè),成為像孫權、劉備、張良這樣的英雄。例如,“鼓角臨風悲壯,烽火連空明滅,往事憶孫劉”一句,通過“鼓角”“烽火”“孫劉”“戈甲”“貔貅”等軍事意象,來回憶歷史上孫權、劉備聯(lián)合抵抗曹魏軍隊的事,表現(xiàn)出陸游渴望成為像劉備和孫權一樣的英雄人物,進而伐金雪恥、收復失地,成就統(tǒng)一山河的英雄大業(yè)。又如,“江淮輕舟今已具,一卷兵書”一句,運用了黃石公于下邳圯上傳《太公兵法》予張良的典故,傳達出陸游對英雄人物的敬仰與渴慕,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像張良那樣的英雄人物,施展才華抱負,建立一番偉業(yè)。
唐五代以來,詞世界先后出現(xiàn)了三種主要類型的抒情主人公,即唐五代時的紅粉佳人、北宋時的失意文士和南渡初年的苦悶志士。[2]陸游又通過一系列的軍事意象的運用,使得意氣風發(fā)、氣勢豪邁的自我英雄形象躍然紙上,試看《漢宮春·初自南鄭來成都作》
羽箭雕弓,憶呼鷹古壘,截虎平川。吹笳暮歸野帳,雪壓青氈。淋漓醉墨,看龍蛇飛落蠻箋。人誤許、詩情將略,一時才氣超然。 何事又作南來,看重陽藥市,元夕燈山?花時萬人樂處,欹帽垂鞭。聞歌感舊,尚時時流涕尊前。君記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吹笳”、“野帳”、“青氈”三個軍事意象是對南鄭軍旅生活的描寫,為寫從軍之樂、抒發(fā)男兒英雄氣概渲染出了濃烈的環(huán)境氛圍?!坝鸺薄ⅰ暗窆?、“呼鷹”、“截虎”四個軍事意象將涉獵的場景寫得熱血沸騰,勾勒了出了詞人意氣風發(fā)的神采,顯示出了一種俊邁豪壯的氣度,凸顯了勇武剛強的英雄主義。“封侯事”這一軍事意象則指代北伐驅(qū)逐金人而收復中原故國的驚天緯地的事業(yè)。在尚文尚柔的趙宋時代,積貧積弱,一貫畏敵如虎,但陸游卻是個異數(shù),在手無縛雞之力的諸多文士中,卓然鶴立,吹響了抗金恢復的時代號角,為時代精神注入了最最寶貴的一絲生命活力。
(二)矢志不渝的報國情懷
“中原未定,夢寐思建功業(yè)”,這正是陸游成為著名愛國詩人的歷史前提與心理基礎。他的這種愛國情懷以及想要建功立業(yè)的思想一直貫穿于他一生的詩詞創(chuàng)作之中。[3]陸游詞中的軍事意象不僅是抒發(fā)馳騁沙場理想的窗口,更是矢志不渝報國情懷得以展現(xiàn)的最佳載體。試看《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
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悲歌擊筑,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云開。煙柳灞橋,曲江池館,應待人來。
詞的上片第一句便使用了一系列的軍事意象——“邊城”“角聲”“烽火”“高臺”,描繪了西北前線的秋光與緊張的戰(zhàn)斗氛圍,哀怨的角聲與烽火的光煙映襯交織而起,渲染出一幅有聲有色的邊地前沿的雄渾畫面?!氨琛比洌故境鲈~人對祖國的熱愛和無比樂觀的情懷?!氨钃糁边@一軍事意象,用荊軻刺秦王的故事,重申勇赴國難、誓死如歸的決心?!皯{高酹酒”,不只是祭奠為國捐軀的將士,更重要的是預祝長安,必獲全勝。詞的下片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寫到終南山的月亮特地沖破暮云,普照長安的城池,灞橋兩岸的煙柳在迎風搖擺,曲江上的樓館都敞開了大門,正期待著南宋軍隊早日歸來。
綜上所述,軍事意象不僅顯示了陸詞的個性特色,而且具有深層的情感意蘊。這些軍事意象讓我們能跨越千年,走進了陸游的內(nèi)心,體悟到了他對英雄的渴慕與自我認同以及矢志不渝的愛國情懷。
注釋:
[1](宋)陸游著,夏承燾,吳熊和箋注.放翁詞編年箋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文中引用的陸游詞皆參考此書)
[2]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傅明善.近百年來陸游研究綜述[J].中國韻文學刊,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