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琪琦
摘 要:語文素養(yǎng)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yǎng)。其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認知能力,人文素養(yǎng)等。本文基于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分析展開論述。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導向;小學語文教學;實踐分析
引言
核心素養(yǎng)指的是一門學科當中最精髓的知識和需要對學生培養(yǎng)的最重要的能力?;诤诵乃仞B(yǎng)培養(yǎng)的理念,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更加重視對學生文學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存問題分析
首先是機械化教學問題嚴重。旨在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率,高效課堂創(chuàng)建顯得勢在必行,但是現(xiàn)在很多教師的教學方法上存在很大問題,尚未和高效語文課堂接軌,高效教學理念也尚未形成?,F(xiàn)在很多語文教師在課內習慣性的讓學生死記硬背,造成學生在課堂上被動聽講,學習效率自然不高。其次是教學手段選擇不當。當前時代是信息化時代,很多學科教學中均引入信息化教學手段。旨在有效吸引學生,提升他們的注意力,教師在課內開始借助多媒體的形式進行教學,但很多教師過度使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盡管說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創(chuàng)新,但是教學整體實效性驟減,教學效果事倍功半、不盡人意。最后是教學內容單一化問題明顯。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單純注重對學生進行字詞知識的引導和教育,很多語文教師會向學生進行優(yōu)美語句拓展,對文章講解教學的目標定性在字詞量積累上,卻對學生綜合語言能力強化棄之不顧。還有就是部分語文教師單純傳授學生理論知識,注重應試教育,關注最后的成績,教學內容很是淺顯,沒有透過理論知識向學生滲透情感教育和價值觀教育,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有所缺失,課堂更談不上高效。
二、注重鍛煉學生寫作,培養(yǎng)文字運用能力
寫作是語文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優(yōu)秀的寫作鍛煉和指導,能夠豐富學生的素材積累,提高其對文字的運用能力。在進行小學生寫作訓練的時候,首先要保證題目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小學生年齡較低,閱歷不足,思想認知還沒有完全形成,因此選題一定要注意結合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經驗,可以由最開始的時候指導學生進行命題作文的寫作,逐漸過渡到半命題及開放命題的寫作。在選題內容上,可以包括學生在學校發(fā)生的趣事、在校外的所見所聞、在家里和家人的相處,家里的成員、寵物、花草等,這是小學生的基本寫作方向。在素材積累上,要教會學生如何觀察生活,在日常的事物中發(fā)現(xiàn)有趣的事物,并獲得獨特的體會。
三、培養(yǎng)習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一般來說,良好的習慣總是能幫助個人養(yǎng)成優(yōu)良的品德意識,伴隨著個人的成長,不斷促進個人的成長與進步,而不良的學習習慣則會阻礙個人的發(fā)展,對于學習來說也是如此。筆者以為,倘若小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不斷養(yǎng)成了學習語文的好習慣,例如課前預習、做題時認真細心等習慣,那么這種習慣就會引導著小學生今后的學習,不斷提高小學生做題的正確率,因此為了實現(xiàn)高效化的課堂教學,教師可以從培養(yǎng)學生學習習慣這一方面入手,加強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讓小學生養(yǎng)成更加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其他各科的有效學習。例如,教師可以培養(yǎng)學生課前預習的學習習慣,教師可以在開展教學之前,給學生布置一些關于課前學習的作業(yè),當然教師應為學生預習工作的開展提供一些指導與建議,如首先讓學生通過查找生字詞的讀音、意思等,來加強對字詞的理解與認識,之后在結合課文的上下文內容進行理解,其次學生可以通過對文章的廣泛閱讀,對文章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之后對文章的寫作結構、體裁形式進行劃分,了解每一段內容的中心思想,然后根據文章結構、內容等繪制出一個思維導圖,通過圖形的展示,讓小學生更加直觀地把握文章的寫作脈絡。此外,教師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錯題反思、課后復習、學期總結的學習習慣。
四、鼓勵學生閱讀和發(fā)言,提高思維能力
有效的閱讀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感,加強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在教學的時候,我們要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通過這種方式提升他們的理解能力。另外,還可以進行課外讀本的教學引用,讓學生通過教學延伸,減少課本教學帶來的壓力,在課上踴躍發(fā)言,鍛煉他們的自信心和交流能力。例如,我們可以將《夢想的力量》進行簡單的分層,然后向學生提出這樣幾個問題:你們都有哪些夢想?這些夢想通過自己的努力都能實現(xiàn)嗎?如果別人需要你的幫助時,你會怎么做?文中的小男孩瑞恩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瑞恩的父母是什么樣的形象?如果換做是你,你會怎么做?然后帶領學生進行閱讀,并分析這些問題。通過這樣的形式,首先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參與興趣,提高課堂活力;其次能夠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最后還能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五、充分運用各種教學材料,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教師要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單單依靠書本知識是不夠的,語文的知識博大精深,涉及大生活的各個方面,在當今的社會中,也會有很多呈現(xiàn),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教學資源,利用各種資源的組合,讓學生耳目一新,感受到不一樣的語文教學。充分運用各種教學材料,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會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更多的“自由”,這個“自由”,是思想的自由,學生的思維不受限制,并且在多種教學資料的帶領下,得到了更大的開拓,對學生形成創(chuàng)新思維,辯證思維有很大的益處;同時還更加有利于學生情感體驗的豐富,由此來加深對文字的理解;對背景知識的長時間積累,也會豐富學生的閱歷,對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益處良多。
結束語
綜合來講,小學階段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十分基礎的,是形成對語文的基本認識和入門性的積累,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語文修養(yǎng),形成聽、說、讀、寫的能力,并形成基本的文學修養(yǎng),促進對語文學科內的各種人文精神的了解和基本習慣的養(yǎng)成。但是在小學高段語文,在學生的語文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后,也要求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更加抽象化和精神化。
參考文獻
[1]李雅翡.巧用統(tǒng)編教材,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J].課程教育研究,2019(52):166-167.
[2]祝捷.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小學語文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51):48.
[3]孫禮文.核心素養(yǎng)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C].成都市陶行知研究會.成都市陶行知研究會第十期“教育問題時習會”論文集.成都市陶行知研究會:成都市陶行知研究會,2019:201-205.